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住在湖边的一套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儿童玩耍的设施。每次经过这个地方,总会看到三四个小孩在沙坪里面玩耍。旁边站着一位女士,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孩子,即使孩子满脸的泥沙,衣服上到处是沙子,但她并不干涉。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国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叹:“老杨,你看这些孩子脸上好阳光,这在国内孩子的脸上几乎很难见到”。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女儿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上学,尽管才8岁,但说话和脸上的表情已经和成人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尽管孩子的妈妈感到很满意,但我却有些难过。
    湖四周是宽阔的大草坪,不过还有些树木可以遮荫。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草坪上有人在打排球、网球、羽毛球, 也有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则在草地上铺上布,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不知道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还是只想晒晒太阳,有的则在烧烤。我习惯坐在咖啡馆的凉棚下观察草坪上的人,其中一幕至今难以忘怀:在离我不远处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 这四个人分成两组:一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组是妻子和大男孩。虽然被分为两对,实际上是丈夫和两个男孩在玩,妻子只是在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踢上一脚,并不上去争抢,但眼睛从来没有离开丈夫和两个孩子。父亲把球传递给小儿子,大儿子上前去抢球。父亲担心踢伤大儿子,所以动作很轻,有时故意出现失误,让大儿子把球抢到。小儿子比较勇猛,但球技不精,见哥哥跑来,远远就把球传给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玩耍的劲头十足,脸上的表情可以用阳光灿烂一词来形容。

    出于好奇心我走过去和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诉我,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我问:“你们不利于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着我:“参加什么学习班?”我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了”。男士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原以为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重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让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幼儿园的教育是免费的。(Ungarn Es ist strengstens verboten in diesem Jahr den Kindern Schreiben, Lesen, Rechnen, usw. beizubringen. Die pädagogische Arbeit der Kindergärten ist kostenlos.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别沾沾自喜,因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实是毁了中国的一代又一代。


    来自:http://yangpeichang2011.i.sohu.com/blog/view/200855859.htm
3748 查看 37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ancel

    2012-1-14 22:11:58 使用道具

    我很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学前孩子的天性就是快乐成长,不是学习。还有,按孩子的认知规律进行对应的教育,才是道理。 希望有教育部的人能理解并接受而且执行这样的规定就好。

    奥数学得这么好的国家,为啥没有出“阿凡达”、没有iphone ?!
  • xiaobao99

    2012-1-14 22:14:47 使用道具

    看了这篇文章我心里舒服多了,我家一直放养呀。
  • yashia

    2012-1-14 22:16:21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jyjqwe

    2012-1-14 22:21:28 使用道具

    前不久我在报纸上看到,台湾限制及禁止某些类别的学前教育课外辅导班,遭到广大家长的反对。家长们担心富人请家庭教师在家教孩子,穷人的孩子无处可学,又请不起家教。
  • 相视而笑811

    2012-1-14 22:39:5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相视而笑811 于 2012-1-14 22:40 编辑

    要让中国家长普遍接受这种价值观,还需要至少20年的时间吧!
    思想先进的家长现在虽是少数,但可以逐步实践,即使现实的阻力比较大,也绝对还是有必要为自己的孩子闯一闯的.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思想不是被动接受的人,我们得先让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判断,而不是去依赖某一个制度.
  • 青出于蓝

    2012-1-14 22:41:11 使用道具

    一声叹息,谁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片国土上呢
  • sher9646

    2012-1-14 22:51:57 使用道具

    中国抢跑似的教育,实际上阻碍了几代人的创造力。
  • manlian

    2012-1-14 23:02:09 使用道具

    那个电影啥名啦,一声叹息
  • 嫣冉

    2012-1-14 23:03:57 使用道具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家也能有这样的思考,我们的孩子也能快乐的成长
  • 2009tainlovely

    2012-1-14 23:06:35 使用道具

    回想一下,我家宝贝在一年级之前还是属于放养的!
  • Lindsay512

    2012-1-14 23:26:49 使用道具

    记住了,要放养孩子。但习惯和规矩不能乱。
  • Elvia

    2012-1-14 23:51:11 使用道具

    过来学习一下的。
  • tinger98

    2012-1-15 00:09:50 使用道具

    我也是今天在微博看到这个,觉得是不应该要求小小孩学什么东西。自己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想着教给孩子点什么。儿童,就是要健康快乐有礼貌,有规矩,这样就不错了、
  • qyqrchen

    2012-1-15 00:12:05 使用道具

    中国人改变不了这种现状•••
  • badyas

    2012-1-15 00:19:01 使用道具

    个人认为学前教育是必须的
  • yueyuebanban

    2012-1-15 01:29:34 使用道具

    看了以后, 觉得儿童是应该快乐的玩乐, 未来有很多的机会还要他们学习, 他们无忧无虑的时候也只有短短的几年而已. 中国的儿童太辛苦了.
  • 牛崽酷

    2012-1-15 11:32:18 使用道具

    学习了.....................
  • wweier

    2012-1-15 12:08:27 使用道具

    哎 国情不同啊
  • suwen2011

    2012-1-15 12:26:13 使用道具

    环境不同,很难实现啊
  • queenieq

    2012-1-15 22:36:37 使用道具

    我家小侄女就是之前学了很多,现在才上小学二年级,可是感觉没有以前的活力了,不过我朋友在美国,说他们的小孩也送去学各种东西哦。
  • roben

    2012-1-16 10:05:02 使用道具

    我在加拿大的时候看见老外的孩子也去学弹琴、游泳、跳舞之类的,只是他们的家长没我们这么功利,没有我们逼的那么紧,总得来说是兴趣为主。当在中国倒垃圾的人也满脸笑容,买的起房的时候,我们的家长也不会逼的这么紧了。如果不用费劲全力也可以有一份不错的生活,谁还会这么吃力的学习啊。在国外各种收入和工作的人都可以基本保证有一个正常体面的生活,关键在中国阶层不可流动,生活水平、社会地位差别巨大,谁也不想让孩子快乐的倒垃圾啊。
  • cellass2001

    2012-1-16 10:19:21 使用道具

    前天为了孩子上不上学前班和他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无力说服;之前当我与我的德国朋友谈起儿子在努力学写字时,他急忙回复极其认真地说don't push your son too much to learn ,there is only one childhood for everybody,还有读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里德国学前的一些作法,今天读了LZ的文章,才知他们的孩子的童年为什么那么宽松和惬意
  • cellass2001

    2012-1-16 10:23:56 使用道具

    Lindsay512 发表于 2012-1-14 23:26
    记住了,要放养孩子。但习惯和规矩不能乱。

    非常同意您的有力的观点,做好挺不容易的,不过我会努力的
  • anbutterfly

    2012-1-16 10:38:54 使用道具

    挺有感触。当妈妈的,只能尽量让宝宝的童心持续得长一些,多一些户外活动,多一些绘本阅读,多陪孩子一起过家家,多让孩子无拘无束的开怀大笑……
  • kfxiaomiao

    2012-2-2 14:08:28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i6fish

    2012-2-2 15:13:01 使用道具

    我的理想就是将孩子散养到小学
  • andy-妈妈

    2012-2-3 05:16:11 使用道具

    0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家也能有这样的思考,我们的孩子也能快乐的成长
  • 多多鱼

    2012-2-3 05:49:35 使用道具

    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唯有家长努力给孩子创造相对宽松的氛围,至少保证学前可以尽情的玩。
  • 凌恰

    2012-2-3 11:37:53 使用道具

    就应该让孩子快乐的玩,原始的玩,我们让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迷茫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