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共读笔记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0-12-8 15:29 编辑引子:2010-11-29巍巍提出个问题很好,关于押韵的。我让他背了一首英文诗,韵脚是2和4,6和8。他语文老师要求写个拍手歌,要押韵。写成韵脚是1和2,3和4,5和6,以此类推。他就发现不同了,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附录1: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二只小鸭上河沿;
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小羊打秋千;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小狗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熊猫敲大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
你拍七,我拍七,七只蝴蝶真美丽;
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熊齐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只小鸡捉虫子。 附录2:英文童谣 Cat KissesSandpaper kissesOn a cheek or a chin——That is the wayFor a day to begin!Sandpaper kissesA cuddle, a purr.I have an alarm clockThat’s covered with fur. 我本来想迟些再讲诗词格律,不过有了这个契机,我便开始有意做一些铺垫,比如这几天吃饭的时候都放一张《初中生必背古诗词》,让他注意每首诗的韵脚。然后拿出王力先生的这本《诗词格律概要》,准备共读,也做些浅显的笔记。
第一讲 诗的种类和字数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0-12-8 15:28 编辑唐代以后,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是继承汉魏六朝的诗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朝新兴的诗体。近体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
古体诗分为两类:(一)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二)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例如: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例如:白雪歌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近体诗分为两类:一、律诗;二、绝句。
律诗又分为两类:(一)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二)、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全诗四十个字。例如:春望 (唐----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有一种五言长律,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十二句,或更多。例如:守睢阳诗(张巡)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五十六个字。例如: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绝句又分为两类:(一)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全诗四句,共二十个字。例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唐——刘长卿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全诗四句,共二十八个字。例如: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银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我还是没看懂什么是英语诗歌的韵脚:L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0-12-8 15:41 编辑
回复 milkrabbit 的帖子
看这首:
Cat Kisses
Sandpaper kissesOn a cheek or a chin——That is the wayFor a day to begin!Sandpaper kissesA cuddle, a purr.I have an alarm clockThat’s covered with fur.
把每个句的最后一个单词列出来,押韵的有: 1和5,kisses, kisses, 因为词尾都发/s/的音。2和4,chin和begin, 因为词尾都发/n/的音。6和8,purr和fur,因为词尾都发/3:/的音。 回复 巍巍 的帖子
那英语诗里有没有规定第几句和第几句一定要对韵的?还是随便哪几句,只要押韵就行?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0-12-8 15:52 编辑
【儿童英语诗歌讲坛】美国小学教材诗歌类带你入门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08&fromuid=754
读泰笔记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82&fromuid=754
这2个帖子里有讲到一些。
我要出门了,回头再讨论。
再问一下,这首诗我怎么没看出来1和2,3和4,5和6是押韵的?能讲解一下吗?谢谢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二只小鸭上河沿;
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小羊打秋千;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小狗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熊猫敲大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
你拍七,我拍七,七只蝴蝶真美丽;
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熊齐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只小鸡捉虫子。
好东西,学习啦。 第二讲 诗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押韵又叫辙。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如苔(tai),裁(zai),来(lai)。四句诗中,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如麻(ma),家jia,瓜(gua)。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音的和谐,通过乐音的重复构成声音的回环美。 古人的诗今天去读它,觉得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和语音的变化,用现代语言去读不能完全适合了。但在当时是和谐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官韵)的。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知道古人的诗韵即可。 第一节 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近体诗用韵根据“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具体目录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5886.htm 第二节 今体诗的用韵今体诗(律诗、绝句)用韵,都依照平水韵,而且限用平声韵。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塞下曲》、王昌龄的《从军行》等。 第三节 古体诗的用韵古体诗用韵较宽,可以用平水韵,也可以用更宽的韵,即以邻韵合用。例如白居易的《伤宅》、杜甫的《羌村》、《佳人》等。 第四节 一韵到底和换韵今体诗都是一韵到底的,古体诗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乃至换几次韵。例如李贺的《艳门太守行》、杜甫的《兵车行》。 第五节 首句用邻韵、出韵上面说过,今体诗要用平水韵,但是,诗的首句本来是可以不用韵的,如果用韵,就不一定要用本韵,而可以用邻韵。例如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押的二冬,首句用一东。再如杜甫的《秋野》。今体诗如果不是首句,而是在其他地方用邻韵,叫做“出韵”。在唐宋诗中,出韵是非常罕见的,这里举2个例子:李商隐的《少年》、《茂陵》。 第六节 柏梁体七言古诗有句句押韵的,叫做柏梁体。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来学习,浩浩喜欢古诗,有时候就随口念几句。我是自身水平太有限了,从来没给浩浩深讲过。 学习学习,大宝是每星期六起床读古诗,古文。 真是深奥啊,有这类的书吗?楼主是不是中文系出来的也未必懂这些吧 学习中,这个提升孩子的能力有帮助。 很强,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有点学不懂,不过很想让闺女接受国学的学习,苦于没有合适的地方 第三讲 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01)关于近体待
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
(03)“对”和“粘”的规则
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如果不符合这个要
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这样也就是说,
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他各种平仄格式。
(04)五言绝句的基他格式
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即偶句必须押韵,单句不用押韵(首句是个例外,押韵或不押韵都可以)。拿绝句来讲,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如《登鹳雀楼》中的“流”字和“楼”字就是押韵的。押韵的字又必须是平声字。当然,也有押仄声韵的诗,但很少,不属于一般情况,在此暂且不论。
按照偶句平声押韵的要求,再加上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从上面讲过的那种基本格式,推导出其他各种不同的格式。如前所述,
基本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每换一种首句,就是一种新的格式。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那么,下一句必须与之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以便押韵,那就只能选“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必须与第二句相“粘”,又
必须以仄声字结尾,那就得选“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与第三句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那就只能选“平平仄仄平”。这样就产生了第二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05)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因为五言绝句有四种格式,所以五言律诗也有相应的四种格式。
第一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把前面讲过的基本格式重复两遍。
需要注意的是,例诗中常有一些字,表面上看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格式的规定,这都是有原因的,将在后面逐步说明。
第二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种格式首句入韵。
第三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格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种格式也是首句入韵。 七律的平仄七律是五律的扩展,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形成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平平脚的四种平仄格式。)绕过组合,形成七律的两个格式:(1)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收藏!我喜欢诗,但不会讲,和女儿一起跟着版版学习! 学习了,打小就没明白什么叫压韵 学习了,谢谢楼主 这么好的帖子 今天才看到!!
赞! 这个帖子好,跟着学习,我就是搞不懂这些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