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有那么多不幸的人,有洋人也有华人,经观察思考,笔者认为这些不幸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父母尤其妈妈端正育儿理念。
熟人一、在他的成长期,妈妈当他是易碎的宝贝,是皇上,是国王,什么都依他,什么家务也不教他做,从不批评他,于是他个性自私傲慢,唯我独尊,别人是为他而活,他不屑于交朋友,面对家人颐指气使,家人想方设法躲着他。后来妻子罹患抑郁症和癌症亡故,而他甚至不会拾起摸布擦擦桌子上的灰尘。面对一人世界、肮脏的房间和花园,他日夜走来走去,哭泣不止,抱怨他妻子不该先他而去。他的哭状绝不亚于包法利夫人死后那可怜的丈夫的悲痛。由于他从来肌体至懒,终因肌肉疲软症,在悲痛中和绝望中亡故。谁之过?
熟人二、他三、五岁时,爸爸打、骂、训斥、约束,男孩的大脑因此超常分泌“惧怕荷尔蒙”,他终生对待任何事,都是惧怕当先,没有勇气,没有开拓性,自卑、迷茫和郁闷是他心态的主旋律。这种心态的人往往用撒谎骗人的伎俩来填补自卑感带来的苦闷。
熟人三、女孩不大好看,妈妈常常絮叨,“真个丑丫头”,自卑感成了女孩的压倒性心态,而超强自卑往往以极端自尊为表象。瞧不起别人,嫉妒、憎恨、不容人是她的个性特点,终生热衷于坑害他人来达到自我满足,最终落了个众叛亲离的可悲下场。
熟人四、女孩天生丽质,妈妈只知夸她漂亮,不懂教她更多价值观。于是漂亮成了她心中的探照灯,她以为漂亮就是一切,女孩被这单一价值观所误,成了一事无成、心态空虚的旧花瓶。
熟人五、因家境贫寒,从小母亲就不断强调单一价值观:钱最重要。于是,以钱为重成了他的心理核心,长大后娶妻生子,他发现养孩子是需要花钱的,为此他毅然抛妻离子。后来他有钱了,又怕对方为钱而来,不敢再婚,终于富有而孤独地惨度余生。
刘姥姥认为,孩子五、六岁前是培养阳光心态的时候,也是保护孩子乐观、自信、好奇、爱友的时段,这个时段有必要顺养为主,大人要尊重、赞赏和鼓励孩子。
而孩子七岁后,则是输入丰满价值观的时段。价值观是以语言的形式输入孩子脑海的,因此爸妈的语言必须包含各类正确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最终必然成为孩子未来的思维方式和抉择方向。爸妈切不可只说单一价值观而忽略了其它。这个时段,爸妈尤其妈妈,至少需要告诉孩子:
1、爱科学,爱科学的孩子起码会有营养学和心理学知识,不但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起居,怎样摄取营养,怎样保证健康,也能通过心理学来处理人际关系。
2、博览群书。大量阅读是让孩子学业好、大脑灵活、有创造性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唯一途径。人类最重要的特质是创造能力。如果没有开拓和创造,人类今天也许还生活在原始莽原,不是吗?
3、好学,不仅学书本知识,也要从他人身上汲取积极能源。切记:三人行必有我师。
4、每个孩子在成长期都会不期然发生坏毛病,这时是家长使用批评手段的时候,对于好逸恶劳、不按时作息、营养摄取不健康、对他人不敬等毛病要扼杀在萌芽状态,罚站是可行而无害的方法。罚站后要跟孩子讲清楚他为什么挨罚站,要趁机输入正确价值观。
5、告诉孩子,他/她有什么性格优势,又有什么弱势,让孩子对自己有明晰的认识,否则孩子不了解自己,不知自己吃几碗干饭,还以为自己全身优点而洋洋得意、固步自封呢。
6、孩子7到12岁适当挨批评是可以的,因孩子已经在第一成长节气形成了乐观自信的阳光心态,因此第二成长节气挨批评不会伤及孩子心灵。批评的好处是让孩子适当经受挫折感而变得坚韧和具备自省能力,也就是不断进取的能力。
7、如果孩子对大人特别不敬,可以实行一次特强势家长权威,目的是让孩子懂得爸妈并不虚弱,不见得如他小时候那样一贯听他/她的,必要时,妈妈也是蛮厉害的。这一强势态度不宜多用,只一次足够,如果力度足够,孩子会终生认妈妈为首领。
有爸妈导航,孩子不至于在命运的转折点因不听大人的正确引导、又缺乏经验而自作主张,酿下大错。同时,妈妈也会成为有耕耘也有收获的家长,不会落得只幸苦育儿、晚年却因孩子不堪而伤心。
8、还有更多价值观如善良、正直、诚恳、有社会责任感、能替他人着想、不断改进沟通能力等,笔者在先已写专文,在此不多赘述。
通常所见,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爸妈爱听不听、满不在乎、态度不敬,正是育儿方法不全面造成的。成人后的孩子应当是妈妈最好的朋友、心腹和永不变节的支持者。
成人后的孩子如果能甘愿视妈妈为挚友,自有其深刻的内涵在支持孩子对妈妈如此敬重和热爱。能博得成年孩子热爱、敬重和顺从的妈妈必然是成功的育儿者,这样的妈妈起码做到了5、6岁前顺养,7岁到12岁不忘给孩子输入正确价值观,12岁之后做孩子良好的听众和理解者,而且在行动上永远做孩子的优秀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