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支支招,所学内容由于版本的不同而有差异该如何处理?以何为据?
在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时,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鹿柴》中都有出现与以前读的幼儿古诗版本中的诗的内容不一致: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书上是卢城。网上搜到的也是龙城。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景”是通假字,通“影”。书上注为影,以前的版本是景。
目前只碰到这两首,估计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加,会有更多的差异出现。
请问,大家碰到这种情况,是如何处理的呢?以哪种版本为根本的依据?
我觉得,引导孩子去查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比背哪个版本来得重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