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孩子犯错了,要不要惩罚孩子?
当我看见黑体字那段话时,我会心一笑,这句话太经典了,又带点幽默,给妈妈们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平复面对小家伙闹事时的心情有帮助。孩子犯错了,要不要惩罚孩子?
懒妈友童
关于孩子犯错后要不要惩罚,是我在主持妈妈读书会时,妈妈们反复讨论的一个话题,相信这也是父母们普遍关心的。有的妈妈对于孩子犯错的第一反应是:“既然犯了错误,肯定要受惩罚。”还有的妈妈担心:“犯了错误如果不惩罚,孩子就意识不到他的错误,以后还会犯。”
在我们成人的记忆中,是否还记得小时候被惩罚的情景?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在幼儿园被老师罚站的事,那时其他小朋友都在餐桌边吃午饭,而我却孤独地贴着墙壁站着,至于为什么罚站,已经记不清了,只有那个场景一直留在记忆里,至今想起来还会感觉很难过。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说:“不端行为和惩罚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不能互相抵消,相反,它们会互相滋养、互相增强。惩罚无法制止不当行为,只会让肇事者在躲避侦察上更有技巧。当孩子受到惩罚后,他们会想办法更加小心,而不是更顺从,或更有责任心。”
通过惩罚的手段,有可能暂时制止了孩子的某个不良行为,但是,这样做并不能教给孩子怎样是正确的,也不能有效减少孩子继续做这件事的想法,甚至阻止了孩子对自己错误的反思,也可能带来孩子对父母或老师的怨恨。
惩罚是作为管教者能选择的一个最简单易行、又很可能立刻见效的办法,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斯波克育儿经》里面的这样一句话:“是否需要惩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本人在孩提时代受教育的方式。”
惩罚不是目的,但惩罚前先要讲解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让孩子自己意思到其危害,最高名的惩罚方式是孩子自己惩罚自己。
一般的惩罚是让孩子自己闭门反思,家长表情严肃,对其没好脸。 罚站这招挺经典的,呵呵,勾起回忆 我也很喜欢吉诺特博士《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经常翻翻。吉诺特博士影响了很多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者。 唉~~~孩子刚刚2岁,犯错误了,说两句或轻轻打两下小手就会装哭了~~~弄得我常常忍不住笑场。怎么惩罚啊?我也需要支几招。 记得妞六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乱花钱我打了她一次,过了半年我们聊天的时候说起这个事的时候,她只说记得我打她很疼,因为什么打她,她却不记得了。她还说当时很恨我。对于这个事我非常反思,打孩子真的是没什么用,还破坏了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本帖最后由 strainless 于 2012-1-31 12:47 编辑
我也没有什么招啊
但首先应该置换角色,“如果你被。。。,你会怎么样?”, ”你爸爸被。。。, 你会怎么样?”
还有,孩子一般会看动画片, 你可以以动画片中的他(她)喜欢的角色为例,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再其次,明白告诉他(她),你做错了事,爸妈会很伤心,他们也将会受到惩罚。
最后,孩子亲口承认自己做错了,下次不这么做就基本达到了目的。
当然做错了事,是要惩罚的,可以惩罚他最喜欢的某个项目,如动画片、食品、玩具、游戏等。
我也没招。 国外通用的方法就是time out,类似于罚站,就是让孩子呆着一个地方不能动
我个人是比较赞成正确的惩罚。我女儿2岁多点,犯了错,警告3次不改,就接受惩罚。其实就是把她摁在沙发上,我用腿压住她2分钟不许动,最好要认错并承诺下次不犯。前几天爸爸言而无信吃了她的东西,她也用同样的方式惩罚爸爸。我觉得是好事,她现在应该明白犯错就要付出代价,不只是她,每个人都一样。 本帖最后由 math123 于 2012-1-31 13:32 编辑
赏罚分明,该罚时还是要罚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