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关于民国教材问题答香港商报问
关于民国教材问题答香港商报问 文/徐晋如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7063f0100z1et.html
1、民国教材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热炒的话题,他与我们80后甚至现在的教材内容相去甚远,您觉得两者不同之处在哪里?他们分别注重的是哪方面的教育?
答:民国教材的热炒源于国内公共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而又认为中国未来只有走西方的道路,民国教材符合他们对所谓“普世价值”的想象,所以成为一个新的政治符号,一个文化图腾。他们对民国的想象,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人士、八十年代激进青年对西方的想象其实没有分别。其实在民国时期,有识之士已对当时的国文教材提出猛锐批评,这些教材的编辑者总认为孩子的头脑简单,力求浅俗,其结果是导致读这些教材长大的人基本没怎么接触古典文本古典精神,也就不能拥有真正的知识,在后来的岁月里永远被政治裏挟。永远不能产生独立自由之思想,坚强不磨之志节。
2、民国教材重现,这会不会对现行教材产生冲击?又或是帮助到现行教材,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到小朋友?
答:我不认为民国教材比现行教材高明多少,白话文是根本不需要教的,教白话文纯粹是浪费孩子的生命,只能让孩子们头脑浅薄,识见幼稚。要想更好地教育小朋友,就应该完全恢复文言教育。
3、因为民国教材的火热,导致现在市场有关民国教材的书籍销售火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版本,您觉得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进行选择?
答:都不要去选择,直接让孩子背诵文言文。
4、如果将现行各中小学的教材改为民国教材,您觉得有这个必要吗?值得提倡吗?
答:应该从小学一年级起恢复全面的文言教育,文言是汉语精粹所在,不仅要教古文,更要教骈体文,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美的东西感染人,失去对本民族的美文的感受力,是民族灵魂堕落的标志。民国教材与现在的教材都不能导人向美。
5、民国教材在当时的环境下,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氛围和制度?
答:体现出当时知识人主动放弃教育要导人向上的终极追求,而改为对最低程度人士的迎合。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与后来的极权之花一样,都是新文化树干上长出来的。
6、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和体质下,您觉得哪些是我们应该向那个年代学习的?
答:我们应该学习的吴宓、潘光旦、钱穆、陈寅恪所代表的民国,而不是蔡元培、胡适、鲁迅所代表的民国。
讲的好! 自己不是教育专业或者文学专业出身,对这方面没有太深刻了解,但是觉得这么说,也还是有失偏颇的
delbert于2012-2-8 13:41补充以下内容:
自己不是教育专业或者文学专业出身,对这方面没有太深刻了解,但是觉得这么说,也还是有失偏颇的 "失去对本民族的美文的感受力,是民族灵魂堕落的标志"
提醒地好!!! 学习了,说得真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