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源老師》
《楊源老師》文章於2009-03-04發表,瀏覽:364次
陳泮嶺先生介紹了兩位老師給江逸子,一位是山水畫名家呂佛庭老師,另一位則是出身書香世家的楊源。陳泮嶺先生為震古鑠今的一代太極拳宗師,楊源先生即為陳泮嶺先生弟子,隨從在陳泮嶺先生身旁學習太極拳。因此,當陳泮嶺先生將江逸子介紹給楊源老師,楊老師將他視如己出。
初次拜訪楊源老師時,江逸子不由自主地被美侖美奐的楊家房舍外觀給震懾,楊老師住家除了房子高雅,庭院也相當深遠,入內拜訪則更是詫異於楊老師的藏書,單就名貴的線裝書就堆壘了兩層樓之多。
起初上課每天到老師書房上課,後來才更改成一星期一次,楊源老師每天都會跟他講述一篇古文觀止或「書法惟觀神情,不見字形」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楊源老師學習期間,江逸子曾看見一位約莫小學、初中年齡的小朋友靜靜在楊源老師書房下圍棋。他坐在那裡,讓楊老師在棋盤上擺上棋譜,靜謐思索如何破解此盤棋局。日後江逸子才知道原來這位學生即是後來在日本獲得本因坊頭銜,鼎鼎有名的旅日棋手林海峰先生。因此在楊源老師辭別人間前,曾對江逸子說道,他的學生中有兩位特別出類拔萃,一位是跟著他學棋的林海峰,一位則是跟在身旁學習書法的江逸子。由此可見楊源老先生的多才多藝,幾乎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某次,楊源老師到西區模範街江逸子的宿舍拜訪。當時的江逸子生活並不寬裕,只有一張人家扔棄機械用途的桌子,桌面千瘡百孔,但江老師仍將它抬回使用,另找一塊甘蔗板釘在上面鋪平。桌子是這樣克難,椅子亦然,椅子用木頭釘的肥皂箱代替。生活之艱難,可見一斑。
楊源老師的突然來訪,讓江逸子感到相當緊張,因為家徒四壁,只有一個吃飯的飯碗和鍋子,也不曾有什麼客人來訪。當楊源老師來到,他也只能暫請老師坐在肥皂箱上,自己則端一碗開水請老師喝茶。當時楊源老師雖然坐下,目光卻不時在環境打轉,江逸子心裡明白老師眼眶栓著眼淚,因為老師生活富足,從來沒有坐過肥皂箱,或用碗來喝茶……靜待了一些時間,楊源老師只是環視周遭而沉默不語,直到離開才開口說:「我要走了!」
當江逸子試圖為楊源老師送行,行到門口之際,老師終於在竹籬笆口落下眼淚…楊源老師老淚縱橫地表示:「孩子啊!你若不能成功,是老天爺負了你。十幾年都過這種炙夏蚊帳、寒冬薄被的日子,一個爐子、一個碗、一雙筷子和一隻又破又舊的鋁製茶壺…」
等到江逸子下星期再到楊源老師家上課,老師便請師母每週泡一杯五百西西的牛奶給江逸子補充營養,他說這孩子營養不足需要補充,因此江逸子對楊源老師相當感激。直到楊源老師即將逝世前,他對師母說道,我這麼多學生來不來無所謂,但一定要請逸子來到身旁。
「逸子」這個字也是楊源老師所取,在江逸子二十歲時,楊源老師幽默對他說道,孩子你今年生日我要送你一個禮物,一件用錢買不到的禮物。江逸子便好奇究竟是什麼用錢買不到的禮物,楊源老師說是一生用不完的禮物。你現為弱冠之年,以後你的朋友不能稱你的名要喚你字,二十歲弱冠之禮送個字,以後你在社會便稱字而不稱名。本來逸子這字是楊源老師自己取來要用,因為他七十幾歲。但他卻對江逸子說:「你的個性比我更當之無愧。我自己只是個隱居的人,你倒是能淡泊名利,是名真正的隱士!」所以將「逸子」這字贈與給江老師,等於讓江逸子接續他的志業,因此自二十歲以後,江逸子才在書畫落款時採用逸子兩字。
《塑像系列》
文章於2009-08-01發表,瀏覽:663次
疾固於道的江逸子---南方子
近五六年來,江逸子先生創作不但越勤,而且更為充實多元。以他年齡的人,應該是頤養天年逍遙自在過日子,因何尚如此栖栖遑遑,奮而不解?不由得想起《論語:憲問章》中,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栖栖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這個「疾固」是上天賦予的使命,我想逸子先生也是吧!
逸子先生應台北國父紀念館之邀,舉辦以「道藝春秋」為主題的展覽,除了展出其近年來的力作外,同時也展出未曾公開的「孔子與十哲」塑像,原作每件與人等身尺寸高,皆是神態攝人的作品。承徵我為編輯工作,然而我先從草編本中認識這系列塑像,不由的深深感到「斯人才調難著鑿摩」之慨,除了五十多年來筆墨工夫不在話下外,竟然對雕塑亦有如此之造詣,儘管他自謙說是遊戲之作,可是從他的手法觸澤竟如此的老到與嫻熟,並含藏著傳統與現代的接軌,與其最可貴的有濃濃自己文化的感染力,這就不是一般學院派作者所能勝任的。
他的塑像,尤其對人物的刻畫與生命特質的揣摩,若非飽讀詩經,練達世道人情,斷然能從樸實中深化出不凡的神韻與氣質,況且詮述的對象是千古聖哲之風範。
http://dac.ntit.edu.tw/jyz/article.php?article_class=index2
二零零七 十月於懷善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