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孩子们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2-18 19:23 编辑按:拟在此帖中不时转发我们德国汉堡致謙学堂的教学笔记。致謙学堂是一个家庭共學团体,由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海外华裔家庭组成。和海外普通的中文学校相比,我们私塾式的学堂规模非常小,只有二三十名学生,但是这个团体非常温暖,孩子们每周末聚在一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经典以及诗词,其乐融融。
之前的教学笔记详见学堂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qianxuetang
现在我们有四个小班级,每班5,6名~9,10名学生。
格物一班教学笔记
2012年2月12日
第一节课
今天<中庸>上新课10-13段,有些乐观地看到,这几位小朋友的诵读习惯渐入轨道,虽然是新课,姗
姗,康康,王子小朋友大多数段落已经愿意领读带读,除了个别字需要疏通之外,他们独自完成领读任
务.查看在家诵读记录,可以领读的小朋友诵读记录一般都在17遍以上.可以想见下周达到30遍时的
诵读情况.本周新课中发下去的生字量是50个.
边识字,边诵读,早来的小朋友第10段共诵读(领读跟读)7遍,11,12段共6遍.
第二节课:
继续<中庸>第13段诵读,共5遍.元宵节虽然过去一周多了,但因为昨天小朋友们都参加了孔子学院
的元宵庆祝活动(小朋友诵读了<三字经>,吟诵了<短歌行>和<春江花月夜>,表现很棒呢),趁着热闹
劲,发下去四首诗词,分别是刘禹锡的<竹枝词>,清朝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以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
夕>和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元元小朋友一拿到发下去的诗就迫不及待的念了起来,而且将第一首
刘禹锡的<竹枝词>从头念到尾,还不过瘾,又将辛弃疾的<青玉案>念了下去.这种主动诵读的热情和
愿望最让人欢欣鼓舞,相比听到有些家长抱怨:”其实我的孩子认字不少,就是不喜欢自己读.”使我们
看到点燃孩子心中的读书热情之火其实是最珍贵的.
分别将四首诗词朗读三遍,孩子们主动要求吟诵,于是将<竹枝词>分别用<春日偶成>和<元日>的调
吟诵两遍,<生查子.元夕>用<春晓>的调吟诵了两遍.每首诗以讲故事的形式略略窜讲了一下,讲到
<生查子.元夕>时,又是元元,显然已经沉浸在故事的氛围里,问为什么去年还”人约黄昏后”,今年就”不
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了呢? 那人是死了吗? 是啊,这也有可能啊,要是按照大人的思维,那是”描述了
作者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可是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理解啊,跟元元讨论了一番这个”去
年人”去哪里了之后,元元又发出一番感叹:”还好我有弟弟,不会那么难过.”实在令我们在座的大人唏
嘘,这是一个五岁多孩子自己对诗词的感悟.
第三节课
课间休息期间,发作业,收作业.孩子们排队挨个给老师背诵<短歌行>,姗姗,康康,小王子,元元都将
<短歌行>流利背诵完毕,老师今天本来是准备了”背诵之星”的奖状的,可惜家里墨盒没了没法打印出
来,下回补上吧.
继续巩固<三字经>最后两段,因为大多数孩子三字经流利诵读是没问题了,今天发下去一张<三字经
生字自测表〉,共368个,在家试过康康,居然有一半不认识,既然文本熟了,就需要把识字落实
下去,希望尽可能多地将生字消灭掉。
非常感谢姗姗小朋友,因为读到三字经里的蔡文姬,今日给大家带来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画
卷,据姗姗妈妈说,姗姗整个一周都惦记着这事。《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写的共1297字的长篇
叙事骚体诗,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兵乱中被匈奴所掳,委身匈奴左贤王,并生育了二子,之后曹操
为她赎身,接回汉地的身世。画卷制作精美,共18拍,配了18幅画,很多幅画中,蔡文姬都是手
捧古琴。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手中的诗画。
接下来学习了《千字文》第11段,领读跟读了三遍,下周继续复习。
《百家姓》齐读一遍,接龙两遍。
最后一点时间,以分角色朗读形式朗读《小熊过桥》里的《熊猫妈妈听电话》,孩子们朗读踊
跃,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当然也有抢同一角色的情况,最后还是能和平地协商好,分别将
课文朗读了两遍。
格物二班教学笔记
第一堂课
今天开始读新课《乡党第十》的第7节, 领读跟读5遍, 除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写“正”字
来记遍数以外,因为内容相对少, 就让每个小朋友自己来读一遍。 虽然速度还不是
很快 , 但每个小朋友都试着自己读 , 结果每个人都读的很好! 看来还是要鼓励他们自
己读。
又接着8-13节。 还是领读跟读了5遍。在读的过程中, 感觉很通畅, 就一直连了下
来, 一鼓作气读完5遍,然后才每个人写个“正”字。
第二堂课
休息后我们开始认字。 先复习了学过的字, 然后学习了新的21个字(《千字文》的第
二节的一部分,) 再通过游戏来检查, 掌握的情况,大家都掌握的挺好。
今天玫玫带了本绘本故事《圆圆和小蚂蚁》,玫玫给大家读了这个故事, 大部分是玫
玫自己读的 。 然后顺顺给大家读《围围巾》, 她也是自己读的。 这样有故事听, 大
家就都很专心 。 最后我们又一起读了本《小绵羊生气了》。 读完了,让大家复述小
绵羊的故事, 露露和一能都答的很好。
第三堂课
我们继续《乡党第十》最后的14-16节,内容少, 所以很快就完成了领读跟读
5遍.《弟子规》今天读第五节 《泛爱众》,领读跟读2遍后,试着接龙,可是还不行,
看来还是要再熟读才行。 茂茂读《弟子规》读的很好,差不多都可以接上了。 今天
我们读的不少, 认的字也不少!
致知班
第一节课,首先复习诵读论语微子第十八上半部分一遍。然后,学习后半部分。由于论语再上几节课就过完一遍,
征求了一下家长的意见,初步决定以老子为主,论语为辅继续学习,到时再和杨老师商量一下。
本来准备将声律启蒙的上半部分用很快的速度(两节课)复习一遍,但效果不好,很多孩子是后来的,前面的内容
没学过,比较困难。下节课还是从声律启蒙的下篇开始学习,这样新同学老同学都会满意。
第二节课,复习《陋室铭》,让孩子们找出押韵的字,同学们很踊跃,高兴。这个班的同学太安静,他们主动发言
是我最开心的事了。
又学习了成语接龙第一页,感觉孩子们的中文基础有待提高,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对他们都是陌生的。于是又重提
加强课后阅读的事,准备下周让孩子做一个推荐书籍的活动。
第三节课
复习春江花月夜,赠卫八处士。学习上元节相关诗词。请孩子们展示他们的白话文阅读书籍。
诚意班课堂笔记
第一节课 诵读《论语·憲問》《衛靈公》《季氏》一遍。
讲解几章
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之前也有一章有“请益”一词,《论语·雍也》:“ 子华 使於 齐 , 冉子 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
现在请益的意思通常扩展为”求教”之意。
3. 正名一章。非常有意思的对话,生动表现了子路的个性。师生间的对话仿佛让两千年后的我们也如同亲临。
4. 此章对话好像情景剧。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给孩子们用白话还原了一遍场景。
27.刚毅木讷,近仁。与“巧言令色鲜矣仁”对照读。分别解释刚毅木讷四个字的意思和作为人的特质。从篆书毅字,让孩子们看看这个字里面包含那些汉字部首,孩子们认出了豕和殳。最后一讲,大家大笑。原来有毅力最开始是说猪啊。
第二节课昨日孩子们大部分参加了元宵节演出,今日学习元宵节诗词。先学习了上元竹枝词。介绍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的时间,介绍竹枝词的概念。这种源于巴蜀民间歌谣的诗词,通常还保留着非常浓厚的民间风味,而竹枝词诙谐风趣的风格,是它与律、绝体诗的区别标志之一。 给孩子们讲了过去竹枝词的唱法,是前四个字后面和“竹枝”,每句最后再和“女儿”,而且我们还如是演绎了一番,把孩子们都乐翻了。
之后我们又学习了刘禹锡的名作《竹枝词》。其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
接下来学习的两首诗词是青玉碗·元夕和生查子·元夕。讲解了古代上元灯节的习俗之后,孩子们对诗词的内容就很好理解了,第一首元夕里又有“宝马”,又有“百度”,家长听了,都会心而笑(),那可是当代名车和大陆最大的搜索引擎的名字啊,原来是取典于古人啊(当然宝马的出处更多,不仅仅是这首词)!这也算经典历久弥新难以超越的例子了。
今日还特别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宋代元宵节的故事,女主人公的机智和聪慧,让孩子钦佩有加……谁说古人就迂腐呢,古人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可有意思多了。
今日未及学习说文五百四十部首和千家诗。最后学习弦歌《阳关三叠》,这首弦歌的写作和和孩子们上兩週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直接有关,反复咏唱三次,是为三叠。先为孩子们疏通了其中的字词,再和着金蔚先生的弦歌录音,孩子们一起唱起了阳关三叠。此弦歌词句感人,旋律动人,而金蔚先生的琴歌,更是格外动人心弦,令人感怀不已。
最后让孩子们交换《吴姐姐讲历史》的书籍。希望他们都能在一年内读完这套书。
第三节课
继续学习《游褒禅山记》,首先两人一组阅读课文,每个孩子都很认真,读得也很流畅。继续学习第二段第三段,
孩子们上课很活跃,而且很幽默,课堂上不缺笑声,提出的问题基本都能回答上来,感觉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
强的。第三段里涉及到充分必要条件和前提条件的概念,也能很快理解。提问和回答问题的主要集中在妞妞,雨菡
和咏荃几个同学,下周要尝试点名提问,让每个同学都发言。
谢谢,跟着学习 最多可以说在德国学习这些的一部分华人,不然还让人误以为是德国人学习这些呢。 2012年2月19日教学笔记格物一班
第一節課
今天小朋友到得都很準時,大家很快進入上課狀態,今天複習《中庸》10-13段,老師一說打開課本,元元就滔滔不絕地自顧誦讀下去,大家沒有打斷她,而是陸續準確地找到元元誦讀到的地方,聽她讀下去。等元元讀過癮,我們開始齊讀,10-13段一氣呵成,接下來聽小朋友單獨誦讀,從康康開始,幾乎每個小朋友都很流利誦讀完一段。然後我們開始開火車單獨誦讀,每個人一句,依次接下去,這個形式非常鍛煉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因為稍微不注意就找不到讀到哪裡,火車就會停在那裡,而且因為一人一句,每個人很快就又輪到。每當火車停在那裡,其他注意力很集中的孩子就會很著急,急著提醒,非常希望火車順利開下去。雖然目前這一環節開得比較慢,影響到課堂誦讀遍數,但我認為這種形式還是有一定意義,需要鍛煉一下。這次開火車讀顯然就比以前要順利多了。
在孩子開火車過程中,老師在黑板上寫了30個生字,孩子誦讀完畢,都看黑板,從元元開始,讀出黑板上的字,其他小朋友眼睛都很專注地盯著黑板,每個小朋友都輪完一遍,老師將小朋友認對的字都記錄了下來,不會的字當場糾正。對小朋友本周識字情況還是比較滿意的,王子,姍姍和元元,進步都很大,尤其是王子,一周30個生字只有一個不認識。听王子妈妈说,王子现在对认字的积极性特别高,所有在字卡中出现的生字都乐此不疲地在文中找出来。
第二节课
课间休息完毕,收发作业,本周大多数小朋友都及时上交了作业,没有交作业的小朋友看到其他小朋友交作业,大叫:妈妈,我的作业呢?!呵呵,所以榜样是一定要有的!
继续将10-13段齐读一遍,开始进行四首元宵诗词的复习。大多数小朋友都可以将上周学的四首诗词流利诵读,姗姗小朋友还给每首诗配了图,照着姗姗的图画,我们重新将诗词的意思和情境巩固了一下,相信小朋友都理解了四首诗的意思。然后一起背诵其中的《竹枝词》《青玉案。元夕》以及《生查子。元夕》,小朋友或背或诵,兴致很高。
接下来诵读复习了五遍《千字文》11段。
第三节课
先开始《百家姓》,大家齐读一遍,然后开始接龙,康康小朋友《百家姓》从头接到了尾。
今天打算最后一次复习《三字经》,一说今天《三字经》从头读,孩子们兴致很高,大声而又整齐地读着,虽然个别小朋友中间有溜号现象,但经提醒能很快找回,表扬姗姗小朋友从头到尾《三字经》一气呵成,注意力非常集中。
来一位新朋友叫Dina,特意从基尔赶来的,7岁,正好赶上我们分角色朗读《小熊过桥》里“老鼠公主”的故事。小朋友选好角色,开始朗读。老师强调了朗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要做到正确的断句,正确的连读,不要所有句子都一字一顿的读,这样听故事的人就都要跑掉了,一遍读完,老师又指出几个问题,比如没有将角色的正确语气读出来,所有问题说完,交换角色重读一边,嗯,好多了,老鼠国王和老鼠公主,小老鼠不同的味道都读出来了。朗读还是需要锻炼的,否则长篇文章和故事书的阅读的进行就会遇到阻力。
最后还有一点时间,把《中庸》14和15段预习了一遍。今天每个小朋友表现都很棒,颁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杨老师制作的诵读之星的硬纸小奖状,可以当作书签,可惜糊涂的老师把日期写成了2002年,带着大家穿越了一把。
格物二班
课堂笔记 2012-2-19 第一堂课今天开始先复习齐读了《乡党第十》的第7-16节。随后开始《先进第十一》, 第1-5节, 领读跟读。 今天改变计数方法, 小朋友要自己留意, 我们读几遍。结果是我们一路读下来,是7遍,而且如果不是因为外部因素而中断, 我们还会继续读下去, 没有人停下来! 作为小小的奖励, 每个人可以在黑板上画个自己最愿意画的东西。 大家都很积极。 小测试, 请小朋友找出1-5节中, 自己认识的字。结果很好, 我认为应该认识的字都被指了出来, 还有几个意料之外的字, 比如 孝,非。又接着读6-11节。 还是领读跟读, 还要小朋友自己留意, 结果读了6遍。一能和玫玫在读第六遍时, 发现已读了5遍了。 第二堂课休息后我们先开始读了 《竹枝词》, 每个人单独读。虽然有生字, 但大体上都能读下来。复习学过的字,几节课下来, 认的字也越来越多, 加上新的生字,认字的游戏也是拉长了时间, 但每个人都是积极参与。今天顺顺给大家读《我爱游泳》, 还是自己读的, 其间有几个字需要稍稍提醒。 一能给大家读了他带来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为了给每个人读的机会, 我们只读了开始部分, 下节课继续。 玫玫带了本绘本故事《小白兔和大灰狼》,玫玫也给大家读了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我提了问题, 问故事的内容, 大家都答对了。 小欢欢一直想要读自己带的书, 我们就一起读了《小猫钓鱼》, 我们也没读完, 也是下节课继续。针对这个故事我又问两个问题,又都答对了。 看来这部分家庭作业是完成的最好的, 也是最喜欢的部分了。今天的这堂课时间上拉长了。第三堂课没有休息,继续《弟子规》。今天先读 《泛爱众》和《亲仁》,领读跟读2遍后,试着接龙,分成两组, 互相接, 然后交换,很快又是2遍。 最后我们齐读了一遍, 从开头到《亲仁》。
致知班
第一节课,孩子们首先复习诵读论语微子第十八,然后学习子张第十九前半部分。先做领读跟读,先是由我来领读,后来发现有些同学预习工作做得很好,能胜任领读,于是让希望领读的孩子举手,乐乐最积极,婷婷,明明和昊昊都举手了,后来又让德森和Alissa领读,都表现很好。然后大家齐读一遍,然后分组朗读。班上的孩子有的做了预习,有的没有,效果相差比较大。接着,学习《声律启蒙下》一先的第一段。做了领读跟读,齐读和吟诵。提到“武城弦”的典故,问大家这出自论语中的那一段?又是乐乐举手回答,她的进步真的很快。 第二课,学习《爱莲说》先解题,问大家莲是什么,有哪些别的称呼,和莲有关的东西有哪些。这类中文知识性的问题是这个班上的孩子的弱项,每回一提问,一般都是以沉默对答。这回不错,积极参与的孩子很多。萱萱提到了藕,还画出藕的样子,画得还很像呢!领读跟读后,齐读。给大家串讲了一遍。最后一点时间,复习成语接龙(一)。
第三节课
学习弦歌《阳关三叠》。这个班的学生没有学习过《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学这首著名的琴歌,这首诗肯定会掌握得非常好了。《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和《赠卫八处士》三首诗与弦歌的情绪多有相类之处,包括其中的用词与意向,因此就把这三首诗歌在这里综合起来学习。更可加深印象。 阳关三叠中有“长途越渡关津”这样的词句,这对生活在德国汉堡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以玄奘西行在西域的经历引发他们的想象力,推荐他们看《玄奘传》一片。顺便讲了讲什么是“三藏”法师和玄奘法师在印度的经历和成就。这也算给他们讲讲西游记里的唐僧的真实原型吧。最后一段中讲了鸿雁传书和尺素的意思。
誠意班
第一节课诵读《论语·宪问》《卫灵公》《公冶长》一遍。因为陈氏三兄妹回汉堡读书了,每次和他们一起诵读都是相当愉快的经历,铿锵有力,气势如虹。有个别后来加入诚意班的学生因为论语诵读并未完全过关,一起快速诵读明显感到吃力。只有勉励他们一定更回家多做诵读。但是上了中学的孩子,又没有养成诵读的习惯,能自己在家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海外华裔儿童的中文学习,必须趁早,学习习惯,语感培养,识字都要抓紧时机。 听写请益名正言顺近者悦远者来草创 修饰披发左衽讲解宪问第十四数章。*羿善射章。问孩子们其中提到的四位人物是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特别讲到关于管仲的一章。请一位学生讲了他知道的管仲、公子纠,鲍叔牙和公子小白的故事,也引申到管鲍之交这个成语。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问以德报怨是谁的观点,在什么书里读到过。孩子们想到了这是老子的观点。但是具体的问句到卡壳了,一时脑子里都是论语,怎么也调不出来老子的句子了。最后查了一下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所以老子主张以德报怨,孔子主张以直报怨。*子路宿于石门。这章可以演一出情景剧。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在古代城门下的这段子路与守门人的对话,守门人对孔子的描述让孩子们忍俊不禁。
第二节课诵读说文部目一遍。先写了几个字问孩子属于那几个部首。之后讲今天的部首。 目,眉,盾,自,鼻,羽,隹,奞,羊。这些部首都非常形象直观,孩子们一望而知。 复习弦歌《阳关三叠》。继续学习《千家诗》。《题北榭碑》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的开篇提到去长沙,孩子们糊涂了。因为老师刚刚讲过李白是被贬谪到武汉。原来这里是李白自比西汉贾谊,贾谊曾因受诋毁,贬官长沙 。最后一句中的落梅花则是一首笛曲的名字。问孩子们这首诗是属于哪个韵部,嘟嘟张口就说六麻,看了她韵部背得学得很熟。 后面有兩首关于七夕的诗,当然少不了和孩子们聊一聊七夕的相关知识。学至《立秋》,问孩子们是否知道立秋的时间,以及立春,立夏,立冬的时间。孩子们似乎都不太知道,一一道来。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人的一个特点就是人们和自然的关系日渐疏离,而实际上,天地日月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有些同学没有千家诗的书,使用的是网络打印版,全诗写作是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中明。而六艺国学馆吟诵文本是“满阶梧叶月明中”。借此机会让孩子们用他们学习的格律诗知识判断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前两句是押韵的,即“空”和“风”,属于上平一东,那么第四句也应该在同一个韵部才对。因此“中”是对的,“中”属于一东,“明”是下平八庚,不对。由此我又给他们讲了去年在印度整理梵澄先生手稿,其中有一首诗。因为字迹不是很清楚,我的师妹根据自己的判断写出了诗句,但是我告诉她这样是不合格律的,梵澄先生一定不会犯这种错误。应该是另一个字才对。对于能开始应用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孩子们很感兴趣。
第三节课,首先复习《游褒禅山记》。分组朗读,声音宏亮,比较熟。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咏荃和雨菡积极回答。将最后一部分讲解完后,学习新内容《过秦论上》。首先是讲解历史背景。由于这个班的孩子很多人都上过历史课,所以讲起来比较轻松。讲了战国七雄,画了当时的地图(比较丑),分析了秦国的地理位置和他的崛起。班上年龄较大的孩子们历史知识懂得不少,讲到三家分晋等历史事件时,他们的反应都很快。然后领读跟读。由于版本差异较多,进行得较慢,一遍顺下来就下课了,没时间做齐读了。作业中发打印版,下周统一使用打印版,情况会好很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