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经,《中庸》相约。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2-4-3 22:07 编辑为了把国学经典引向深入,本版决定从今日起盛情邀请各位有情同好,以娱乐的精神,开展百家讲经活动。
主旨:重在参与、重在互动;只有深浅,无有对错。推动学习、提升效果。意不在学术,只求自娱自乐。
方式:
一、所谓“百家”,一是虚指,百姓与参与、和者众多,二是指白家,不是专家。白丁是百家的特色。用白丁的身份,讲白话,成百家。
二、第一坛,为《中庸》。版主定期将中庸每一章节的原文发上来,大家参与。大家参与,意为:共鸣、共震、共和、共同、共产。
三、可以就中庸的一个字,一句话,或是一段文,谈体会,说故事。内容不限,形式不限。百度来的,也不嫌弃。只有深浅偏圆,没有对错好坏。
四、届时,版主会进行适时的串讲。
《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有意思跟着学习。 等着听。 晚上研究研究,有心得有理解再来论道。 “版主定期将中庸每一章节的原文发上来”,这个好,省得我一天到处找资料,上回找个易经给我找到现在都没找到。一定跟上学习! 没人来讲?死等 加入,跟着学习学习 这个好,当妈的先学再教妞。 本帖最后由 studyen66 于 2012-2-23 10:43 编辑
没学过中庸,谈谈自己对中的一点粗浅看法:
天命之谓性—人生下来天生带来的性格是受天象影响、来及父母的遗传,这一点个人无法选择也无法逃避是即成现实。
率性之谓道—性格的自热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就是个人天生待人处世之道,这和后天所处的教育环境及个人成长道路中的各种遭遇密切相关。
修道之谓教—对于后天改变性格所作出的努力及教化也就是教,如果幼年时没有学习待人处世的圣人之言,那么当你成年后重新学习这些道理就要依靠类似修炼的态度去对待。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是贯穿我们一生的综合价值观的体现,我们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离不开它,而能够看懂世界脱离物质拖累的肯定也不是道。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因此有德行的人要对于自己不曾亲眼看到的事物谨慎小心对待,对没有听过说的事物要存畏惧之心。任何事物的本质都可通过隐蔽在表面之下的细节和微小处流露。这句话似乎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自己没有亲眼目睹,亲有耳闻的事情要慎重对待,学会从细微处发现事物的本质。 studyen66 发表于 2012-2-23 1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因此有德行的人要对于自己不曾亲眼看到 ...
谢谢您,非常好。
studyen66 发表于 2012-2-23 1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学过中庸,谈谈自己对中的一点粗浅看法:
天命之谓性—人生下来天生带来的性格是受天象影响、来及父母的 ...
谢谢您的参与。请更多的朋友一起来讲吧。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要做到这样的坚持非常难,我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是一个老木匠做家具很敬业,一钉一刨都认真仔细,甚至连抽屉的下面和背面也用刨子刨得干干净净,和抽屉里面一样,小徒弟就不理解,问为何抽屉的背面和后面也没人看的见,干嘛还要这么花功夫呢?老木匠回答说是要对得住自己的心。这个小故事中的老木匠就是难得的君子,表里如一,踏踏实实,对待抽屉的态度也是这样了。 加入,自己先跟着学习{:soso_e100:}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君子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喜怒哀乐悲苦思这些人们都有的七情能控制好不外露,就是“中”,情绪外露而能控制不过分,就是“和”。
我个人认为做这样的君子很困难的,首先能控制情绪不轻易发作,即使发作了还能不过度,这都是对成年人修身养性的要求吧。纷乱复杂的现代社会能做到这样必须心理足够强大,或者要学会疏导情绪,否则心理积郁的情绪得不到正常的化解和分散,人很容易得心理疾病。 studyen66 发表于 2012-2-28 11: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君子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喜怒哀乐悲苦 ...
谢谢您的分享.
我觉得现在对我来说, 判断何时该发脾气何时需隐忍不发比较困惑.{:soso_e101:}
相视而笑811 发表于 2012-2-29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的分享.
我觉得现在对我来说, 判断何时该发脾气何时需隐忍不发比较困惑.
这确实是个难题{:soso_e100:}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至上之道,达到中和这样的状态,天地各司其职,世间万物正常生长发育。个人理解:人和自然要达到最终的天人合一,就要顺势而为,让世间万物按照本初的规律发展生长。其实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类的发展如何和自然相互调和,目前地球的生态日趋恶化,物种飞速消失,人们自身发展导致无限制对大自然进行能源、资源的攫取,这样的速度与自然发展的速度不匹配,大自然都不处于“中”的状态,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想要“中”何其难,更不要提“和”。 studyen66 发表于 2012-2-29 16: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至 ...
好,谢谢您的讲解。
太好了,正好要讀《中庸》。坐下來和大家一起學習。 继续啊,,楼主,,.呵呵,都是来取经学习的..{:soso_e160:} “君子慎独”出于此。“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慎,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要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守道德准则为人处事。
看来,学习《中庸》对个人修身养性有好处。 学习,准备给孩子讲。
中庸第二章----欢迎大家走上讲台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2-3-14 20:23 编辑为了把国学经典引向深入,本版决定从今日起盛情邀请各位有情同好,以娱乐的精神,开展百家讲经活动。
主旨:重在参与、重在互动;只有深浅,无有对错。推动学习、提升效果。意不在学术,只求自娱自乐。
方式:
一、所谓“百家”,一是虚指,百姓与参与、和者众多,二是指白家,不是专家。白丁是百家的特色。用白丁的身份,讲白话,成百家。
二、第一坛,为《中庸》。版主定期将中庸每一章节的原文发上来,大家参与。大家参与,意为:共鸣、共震、共和、共同、共产。
三、可以就中庸的一个字,一句话,或是一段文,谈体会,说故事。内容不限,形式不限。百度来的,也不嫌弃。只有深浅偏圆,没有对错好坏。
四、届时,版主会进行适时的串讲。
《中庸第二章》
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个人理解:孔子先哲说过:“行为端正、内心坦荡的君子遵守中庸之道,行为不端,内心狡诈的小人的行为和举止违反中庸之道。君子处于中庸之道就是要时刻以君子的内在要求自己,以不偏不倚、适度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小人处于中庸之道就是行为处处显露小人之态而不加任何的收敛。
这句话似乎是指明君子和小人的内心和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分差别,君子从内而外都是君子之道,而小人则是不加收敛,没有内心的道德约束从而行为也放浪无拘。
不知理解是否有偏差,请各位指正。 lolotte 发表于 2012-3-2 2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太好了,正好要讀《中庸》。坐下來和大家一起學習。
可以把您的学习心得也发上来一起分享嘛! 喜欢这样的话题,学习! doudou619 发表于 2012-3-17 2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喜欢这样的话题,学习!
不仅要喜欢,还要积极参与。
非常 发表于 2012-3-17 2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仅要喜欢,还要积极参与。
好,越多的人参加越好。
中庸----欢迎大家走上讲台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2-3-18 11:04 编辑为了把国学经典引向深入,本版决定从今日起盛情邀请各位有情同好,以娱乐的精神,开展百家讲经活动。
主旨:重在参与、重在互动;只有深浅,无有对错。推动学习、提升效果。意不在学术,只求自娱自乐。
方式:
一、所谓“百家”,一是虚指,百姓与参与、和者众多,二是指白家,不是专家。白丁是百家的特色。用白丁的身份,讲白话,成百家。
二、第一坛,为《中庸》。版主定期将中庸每一章节的原文发上来,大家参与。大家参与,意为:共鸣、共震、共和、共同、共产。
三、可以就中庸的一个字,一句话,或是一段文,谈体会,说故事。内容不限,形式不限。百度来的,也不嫌弃。只有深浅偏圆,没有对错好坏。
四、届时,版主会进行适时的串讲。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避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言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