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zi.wang 发表于 2012-2-21 14:37:57

对当前国民经济热点问题的评述(yc)

对当前国民经济热点问题的评述 一、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2年经济: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解读:在稳增长的前提下,通过扩大“货币蓄水池”(房市、股市、土地、汇改)缓解通胀压力,以空间换时间,最终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目标。(一)稳增长自2005年开始到2011年,我国连续7年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8%,即“保8”[①]。时下三驾马车的动力均有所减弱,同时舆论对“保增长”一词异议颇多,“稳增长”应运而生。●投资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小。一方面,2001-2010年间,资本形成率(投资率)从35.3%上升到48.6%[②],近半GDP已经用于投资,一些行业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如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中的铜等的产量都已经达到或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由于出口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减速,国内消费又无法保持同步,投资已步入边际效益递减阶段(2011年我国投资增长了25%,而GDP增长约9%——近3个百分点的投入才能实现了1个百分点的产出);另一方面,高额的投资还带来了通货膨胀、环境污染、资源透支等一系列损害民生利益的问题。●消费的拉动作用不见起色。一方面,长期以来我们依靠的是消费升级拉动内需的模式(从1980年代初期的粮食生产——1980年代中后期的小家电——1990年代的家用电器、教育、医疗——2000年后的房产与汽车),在房地产市场受到调控的背景下,内需遭遇瓶颈,拉动缺乏方向;另一方面,物价的持续上涨导致居民购买力急剧下滑,形成了不利于经济增长的高储蓄、低消费格局(2001—2010年的10年间,储蓄率加速上升,从38%上升到53%,2010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31万亿元;而最终消费率从占GDP的61%降到47%,居民消费从占GDP的45%降低到33%[③])。●出口的拉动作用几近枯竭。一方面,受欧美经济不景气拖累和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影响,我国贸易顺差连续三年下降,2009年1960.7亿美元(同比下降34.2%),2010年1831亿美元(同比下降6.4%),2011年1551.4亿美元(同比下降14.5%)[④]。近三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逐年走低,2009年为3.99%,2010年为3.03%,2011年约2.22%,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迅速减小;另一方面,长期依赖于人民币低估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顺差,加重了国内的通胀压力(贸易顺差越大,央行用于收购外汇而发行的人民币越多)。(二)控物价●我国的通货膨胀历史。改革开放30年多来,我国共发生了5次严重的通货膨胀[⑤],分别为1984-1985年(最高8.8%)、1987-1989年(1988年7月最高19.7%)和1993-1995年(1994年创历史最高24.1%)、2007年8月—2008年7月(2008年2月最高8.7%)和2011年6月-9月(7月最高6.5%)。●我国的通货膨胀成因。前两次,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通胀(计划经济下商品短缺,供给小于需求);后三次,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表现为混合型通胀——需求拉动、成本推进、贸易顺差、财政赤字、信用扩张、国际输入等各种因素交织。但总体来看,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即货币超发[⑥])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因[⑦。研究表明: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给量[⑧]的变化高度相关,并且长期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最终导致相同程度的通货膨胀率的上升[⑨]。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最终体现在物价的变化上[⑩]。 1970年代,我国货币投放年均增量约90亿元,年均增速15%。1980年后,为了适应改革发展需要,货币投放规模开始加大:第一次严重通货膨胀前,年均新增货币量400多亿元(1981-1983年),均增速为22%;第二次严重通胀前,年均新增货币量为1500亿元(1984-1989年);第三次严重通胀前,年均新增货币量为6200亿元(1990-1993年),年均增速超过30%;第四次严重通胀前,年均新增货币量为4.1万亿元(2004-2006年),年均增速16%;第五次严重通胀前,年均新增货币量为12.5万亿元(2009-2010年),年均增速为24%。●控物价与货币超发是一对矛盾。鉴于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完成从粗放式到集约式的转型,2012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是主导——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因此,控物价将是我们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三)调结构●主动调结构。30多年来,依托城镇化改革道路,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方针——重工业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1978年后,围绕“农村-小城镇-城市-特大城市”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主线大体为:1980年代初期的粮食生产(第一产业,解决“吃”的问题)→1980年代以电视、冰箱、洗衣机为主的家用电器(第二产业,解决“用”的问题)→1990年代以电话、空调、电脑为主的家电升级(第二产业)→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汽车、教育和医疗等(第二和第三产业)。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1978-1991年(改革开放后到市场经济前),主要是依靠相对粗放的计划手段——先后实施了轻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消费品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利用税收工具调节进出口——来扭转工业化起步阶段的产业结构失衡格局;1992年后,逐步走向计划与市场结合,通过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被动调结构。随着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城镇化对“两高一资”行业的巨大需求和依赖,导致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居高不下(数据待挖掘)。伴随重新重工业化(数据支持)而来的资源(淡水、耕地、森林)、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矿产)、气候、粮食和环境(煤炭、水泥、垃圾、污水、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人口的资源消费是农村的3.5-4倍;1992年我国的能源消耗超过产出;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位居全球第2,能源消耗强度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2010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5%……中国目前有3亿农民无干净的水喝,4亿城市居民受空气污染侵害。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我国是全球经济的新军,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在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上,长期以来以仿制和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为主;在出口领域,尽管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快速提升,从7%增至14%左右,但除受到限制的资源性产品外,从事的主要是外包和劳动密集型等附加值较低的低端产业,并且对汇率、劳动力成本和出口退税政策的依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的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5年)。 ●调结构面临两难境地。调,由于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身的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建立,现有的高端人才和原创技术不足以支撑“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和城镇化进程;不调,这种透支未来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又不可持续。因此,调结构面临两难困境,可能需要10年时间才能赢得调整空间。 二、当前热点问题评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定调: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信贷规模、财政赤字、国债和地方债仍会保持增加势头,通胀压力仍然很大。2.新土改。大体思路: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或集约化)→扩权强县(中小城市建设)→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为农业产业化和中小城市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新土改意义重大而深远,影响着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估计至少10年)的稳增长、控物价、拉内需和调结构。3.汇改。汇改的目标即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正在筹备到2020年前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由于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因素,汇改问题比较复杂。


[①]中国有2亿失业人口,是2010年3月22日温家宝在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的外方主要代表时所说的。保8%目标,可能是政府采信了国内专家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推算的——实现8%的GDP增长能够解决约1.6亿人口的就业,也可能仅具象征意义。
[②] 见《中国统计年鉴2011》表2-17《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③] 见《中国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的测算。
[④] 见海关总署各年的《12月快讯—全国进出口总值表》。
[⑤]通货膨胀率不易计算,通常以消费者物价指数(我国叫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来度量和反映。CPI上涨1%-3%为爬行的通胀,3%-6%为温和的通胀,6%-9%为严重的通胀,10%-50%为飞奔的通胀,50%以上为恶性通胀。
[⑥]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1952年我国的货币存量为101.3亿元,2011年11月为82.5万亿。
[⑦]这是货币学派代表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63年所著的《美国货币历史》中提出的最广为人知、最直接的理论。
[⑧]货币发行量(货币存量)通常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我国,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从2011年10月起,央行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两类存款纳入M2的统计范围。
[⑨]McCandless和Weber(1995)对110个国家的研究表明: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92~0.96之间,几乎接近于1。
[⑩]见赵留彦《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经济科学》,2005年第2期);陈敏昭《中国大陆1952-2004货币存量简析》。
. 进步21世纪以来,为了满足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2000年为1655.74亿美元,2011年8月最高到达32625亿美元)以及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货币投放量更是急剧扩大。2010年的货币供应量较1993年增加了20.81倍,同期的GDP增长了11.35倍。
. 目前中国的货币供给的绝对量和增速均居世界第一位。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胀压力是难以缓解的。换言之,这也是我们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不得不承受的代价。
. 1955年9月,国家建委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原则上以中小城镇及工人镇为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设中等城市。没有特殊原因,不建设大城市”。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目的在于抑制消费,为工业化进行原始积累)。到1963年,国民经济全面萎缩,粮食及商品供应出现短缺,这种抑制发展为完全的反城市化,减少城镇人口成为解决难题的重要政策。到1978年,城镇化率比1949年仅提高7.3%,比世界同类发展水平国家偏低20个百分点。
. 1984年,随着粮食过剩的首次出现和户籍制度的松动,城镇化改革开始启动。这一道路的设计有别于西方的“农村—城市—特大城市—小城镇(逆城市化)”。费孝通是城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
. 1979年9月全国计划会议上提出。
. 见198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 见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 见198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
. 在政策调控方面:1997年,国家计委发布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试行)》;1999-2002年间,国家经贸委先后发布了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和《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同时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011年,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在税收调节方面: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财政部联合海关总署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7次大幅调整。
.到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49.95%(6.7亿人),较1978年(17.92%,1.7亿人)增长了32%,城镇人口增加了约5亿人。从目前的政策(扩权强县)来看,未来10年城镇化进程还将继续加快。
. “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
. 财政部和国税总局于2004年、2006年和2010年先后三次针对部分资源性产品调低或取消了出口退税率。
. 2011年12月末M2供应量达到85.16万亿元,单月的新增量为2.61万亿元。即便是在货币政策极其宽松的2009年,M2单月新增规模最高亦不过2.4万亿元。尽管基调为稳健,但事实上的宽松可能已于2011年12开始。
. 根据《2010年中央决算报告》,2010年中央财政赤字8000亿元,累计50723亿元。年末国债余额67548亿元;根据《2010年度审计报告》,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自2011年10月20日沪、粤、浙和深圳四地自行发债试点后,2012年地方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 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全国开始试点。
.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2011年5月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要求2012年底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全覆盖。
. 山东潍坊1993年率先启动,1997年进入中央决策。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是农业科技,旨在推进产业化。
. 见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

maiduo 发表于 2012-2-21 15:08:20

这个真够专业的

lopedou 发表于 2012-2-21 17:34:30

拉动内需光靠宣传是没用的,亚洲人习惯性储蓄只是一方面,只有把居民的基本保障完善了,大家不用为看病,上学着急了,内需自然就上来了。

manlian 发表于 2012-2-21 18:31:30

算了,不看了,回下帖就跑

乐乐爸 发表于 2012-2-21 21:56:51

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是要看宏观面,可它太大了,大的超出了我们能理解的范围。联系到我们这个市场,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好象都不着边,经济的不明朗,权力交接的特殊时间,新管的走马上任,一切的一切都看不清,先看看再说吧

yksj0000 发表于 2012-3-11 15:59:18

看不懂活着就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当前国民经济热点问题的评述(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