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对繁体字信心从未动摇(图)
“方块字堪称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字,中国大陆所使用的简化字终会恢复为繁体字,这种信心我从未动摇。”知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日前针对“两会”期间的繁体字争议说。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今年在“两会”上提交的“逐步恢复繁体字”提案引发广泛争议,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回应称,在法律未做修改的前提下,简化字的使用规定不会调整。
  马悦然:恢复繁体字符合汉字发展规律
  马悦然在接受采访时说,1950年代时,曾有人认为中国的方块字不够“现代化”,并提出了用拼音代替汉字的想法,以向字母语言靠拢,但事实上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为中国各地方言千差万别,同一个词就可能有多个发音,假如真的使用拼音代替汉字,那么至少需要十几个拼音方案以适应广东话、闽南话那些方言,换句话讲,一个国家内会出现十几种语言,这与当年秦始皇"书同文"的做法相比,岂不是历史的倒退吗?”
  “所以,汉字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不可以被硬性改变。”马悦然告诉记者,秦汉以后,直到简体字出现前,汉字几乎是没什么变化的。而这件事情最大的意义就是使中国的历史得以传承。举例来说,明清人读唐宋人的文章没有任何障碍,因为他们读、写的是同样的文字,但在使用简体字的现在,却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读懂古籍了,其中主要原因是很多人根本就不认识繁体字。
  马悦然认为,繁体字与简化字相比,在读、写甚至领会文字内涵上更具美感。
  “很多人反对繁体字的理由是认为繁体字难写、难学,但事实并非如此。”马悦然说,当年他教外国学生学汉语,是把繁体字、简体字同时教给他们的。
  马悦然也承认,把在中国大陆使用了近50年的简化字改回繁体字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考虑到中国5000年历史的传承,以及汉字美学的表达,付出这些代价是值得的。
  台湾地区:希望两岸“书同文”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此前表示,海峡两岸已成功举办多次经贸论坛,未来应该举办文教论坛,希望达到两岸“书同文”的目标。他呼吁印刷、出版时应该采用“正体字(即大陆所称的繁体字)”,手写的时候可以采用“简化字”。
  据悉,马英九对汉字的繁简之争已关注十多年。早在1993年任台北市长时就曾发表讲演,“为正体字(繁体字)请命”。他认为,正体字(繁体字)是祖先传下的正统文字,不仅保存了文字的优美,具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意义,易于学习,还可以保存、发扬传统优良文化。
  台湾师范大学一位教授也表示,从学术观点看“正体字(繁体字)”与“简化字”,他不反对台湾地区的年轻人多了解“简化字”,所谓知己知彼。
  台湾学者李鍌的建议是,两岸“正体字”与“简化字”的趋势,可朝“识正写简”的方向走,即在印刷及正式场合中使用“正体字”,至于手写,可写简化字,方便即可。
  目前繁体字用于中国台湾、港澳地区和北美华人圈中,使用人数约为3000多万。简化字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南亚,使用人数多达十几亿。日本、韩国原也使用汉字,近年已陆续出现简化字。
  语委专家:简化字负面作用被夸大
  恢复繁体字的建议代表着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强烈关注。一些语言专家目前逐步开始主张“识繁写简”、“繁体字申遗”。
  “我个人不赞成恢复繁体字。”国家语委资深专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简化字的负面作用被夸大了。事实上目前简化字没有变得面目全非,从繁体字转化到简化字的文字数量并不多。
  这位专家分析,从文字发展来看,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由繁到简是文字发展的规律,讲究的是简便性和明确性。目前简化字并没有简化到几个文字不能分辨的程度,而是合乎相关要求的。所谓“繁体字承载传统文化,简化字破坏了文化传承”的观点过于夸张了,“如果越老的越好,为什么不用甲骨文?”
  据介绍,汉字简化字总表共包括2235个字,其中532个是从繁字体直接转化成简化字的,另外有1000多个是类推过来的。因此今天的青少年学习繁字体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难。
  针对“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建议,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表示,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未做修改前,目前简化字作为规范字的使用要求不会改变。据了解,这表明在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主要公共服务行业等领域,简化字须作为基本用字。在其他领域,在有关法律法规允许下,对繁体字的学习使用不做干预。
  ◎ 链接
  汉字简繁史
  简繁互补是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笔画相对简单。到了商周的金文很多字被繁化了,小篆比金文简化,而之后的隶书又有繁化的趋势,直到后来的唐楷繁简相宜,汉字终于稳定下来。
  事实上,自南北朝以来,就出现了笔画较少的俗体字。现存的元代刻本《水浒传》中,已经出现“刘”的简化字“刘”。实际上俗体字,或简化字,一直都在民间流传。
  近代的汉字简化,可以追溯到1909年鼓吹俗体字的《教育杂志》创刊。1920年钱玄同发表《减少汉字笔画的提议》。
  1935年8月21日,当时的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化字表》,收字324个。
  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目前流行的简化汉字(简化字),基本上以此为基础。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可的简化汉字共有2235个。 (来源:东方早报)
(中国新闻网)


3006 查看 18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千里青山

    2012-2-25 07:10:46 使用道具

    读不懂古文,不像专家们说的那样,是繁体字不认识,繁体字稍微看看,就认识了。主要是古文本身难懂。
  • sumaut

    2012-2-25 08:32:23 使用道具

    来学习了。
  • cxkky

    2012-2-25 08:44:11 使用道具

    恢复还真没必要,学校开个课就行了,会了简化字再学繁体字很容易,不过即使会认繁体字也不一定看得懂古文,作为一门艺术研究很好,日常使用真不方便!
  • suyuemama

    2012-2-25 09:14:46 使用道具

    恢复是不可能的了,不过个人觉得繁体字确实比简体字有美感,但就是难写啊
  • yunccy

    2012-2-25 09:17:34 使用道具

    学校有必要开设认识繁体字,繁体字基本能反映汉字的变化过程
    我家孩子从小就在看繁体字的书,还好,基本能认识.
    至于书写,繁体字是有点难度,呵呵
  • 05zwzw

    2012-2-25 09:17:39 使用道具

    看些繁体字的书,很快就能认很多繁体字,准备到时也找几本有意思的繁体字书让孩子看看。
  • 1214912157

    2012-2-25 10:17:28 使用道具

    繁體字的恢復將標誌新文化運動的失敗。我也喜歡繁體字
  • Esse5

    2012-2-25 11:19:41 使用道具

    练书法的时候还是繁体字好,恢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了
  • heidigao

    2012-2-25 11:19:43 使用道具

    繁体字大部分还是认识的,要是写的话,岂不是还要回炉再学?
  • zhoumeijuan0719

    2012-2-25 11:21:55 使用道具

    学习了,简化字方便,繁体字可以了解一下。
  • xianyun0403

    2012-2-25 11:29:43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成长中

    2012-2-25 13:21:29 使用道具

    "书同文“,简繁之争,本来汉字的发展就是从繁到简的,只不过是简的何种程度。对孩子来说,学的是简体字,但繁体字的书多看看,也是能懂的。
  • COLUU

    2012-2-25 13:56:01 使用道具

    我觉得简体挺好,为什么要弄得那么复杂,当然繁体也可以学只是用不着恢复吧。
  • jyjqwe

    2012-2-25 14:14:27 使用道具

    不希望改。一改的话,写作业的时间更长了。

  • 雲笑了

    2012-8-23 11:43:52 使用道具

    不希望改,但是对于读经繁体字确实有利于理解。比如:学而时习之,“习”的繁体字"習"本意就是"小鸟学飞",很容易理解"习"是练习,学以致用的意思.
  • ly2011

    2012-8-25 11:40:38 使用道具

    繁体字还是应该让孩子们了解的,别象我这个笨妈,进了碑林博物馆就像个瞎子一样
  • 信心妈妈

    2012-8-25 11:53:0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xpfll

    2012-8-26 02:15:4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