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专家 发表于 2012-3-30 13:54:04

警惕社会上“时髦”的新教法

今天上午在论坛里看到了一个帖子,是坛友引用的一位自创了许多教学法的老师的博文,我深感其中很多观点非常误导家长,因此,费心的把文章下载下来,做了很多批注。不过,等工作做完之后,却发现原帖子已经删除了。
我踌躇,该不该把我写的东西贴出来,因为这位老师的教学冠以科学的名字,实质却是倒退的做法。这个例子不是单独的案例,这么多年来,很多人利用国内学习英语的热情,创造了许多风行一时,实质却是非科学的英语学习方式。
我把文章贴出来,对与不对,请各位坛友对比双方观点,擦亮自己的眼睛!
如下下:
一、串读文章加上作品分析,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读懂原版书    我的朋友,曾经给孩子请过两学期的外籍家教,“一对一”讲解英文原版书。孩子虽然跟着外教,读过几本原版书,但是英语理解力,并没有明显飞跃。朋友对我说:“原以为学了两学期,孩子能独立看懂原版书,哪想到孩子真读起书来,还是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 我知道,不少聘请外籍家教的爸妈,也有类似苦恼,我简单分析一下原因。 某些外教,在给孩子讲原版书之前,先把故事梗概告诉孩子,提前让孩子知道故事大意,然后再给孩子读一遍书。每隔几句话,外教会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就我了解的情况,当外教给孩子“串读”完一本书之后,书里有很多“语言盲区”,孩子并没有懂,外教也无法讲透。毕竟,作为外籍人士,就算悟性再高,也无法洞悉中国孩子的思考角度,更无法预判中国孩子的理解难点在哪里。评:这是有可能的,外教不知道中国孩子的英语学习难点在哪里,尤其是语法、生词。找不清教学方向是有可能的。 还有某些外教,其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肩并肩,和孩子坐在一起,拿出一本故事书,书的封面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还有几条巨大的青虫。书名是《我被绑架到太空的暑假(I SPENT MY SUMMER VACATION KIDNAPPED INTO SPACE)》 外教指着封面,问道:What do you think you'll find out if you read this book?You may use clues like the title or the picture on the cover.(阅读这本书,你认为会读到什么?你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比如利用封面标题或图画,回答我的问题。)评:这是读书之前的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外教做法没有问题。孩子回答:A green worm.A boy and a girl. (绿虫子。男孩和女孩。) 外教接着问:Do you think you would read this book to learn how to do something or to have fun?(你觉得,读这本书是为了学东西,还是为了好玩?) 孩子回答说:To have fun.(为了好玩。)外教说:Great! (真棒!)评:同上。然后,外教给孩子读了 2 页故事,问孩子:What time of year is it? (故事发生在一年的什么时候?)孩子回答说:Summer. (夏天。) 接下来,外教又陆陆续续,围绕着段落大意(Paragraph main idea)、背景(Setting)、出场人物(Characters)、故事情节(Plot)等环节,向孩子提问,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评:这是对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对了解英美的作品特点,也为孩子的写作做准备。以小说为例:段落大意、背景、人物、情节是小说作品的最重要要素。孩子读原版书只是为了学语言么?不应该吧,这是加深文学修养的过程。细心家长会发现,外教对孩子的提问,也属于国内语文老师的强项。语文课上耳熟能详的分析术语,比如段落大意(Paragraph main idea)、人物(Characters)、时间地点(Setting)等等,就是从西方借鉴的。中国孩子学英语,最迫切要学的,是突破语言理解障碍,而不是作品分析。作品分析的任务,还是交给语文老师吧。评:外教的做法其实没有不妥, 相对于中国的外语老师,少了对词汇、句法和语法的解决,因此导致孩子对文本的理解产生障碍,外教如果有相关的二语教学的知识的话,首先或者把生词、语法的理解的解决放在重要位置。总之:我们不能全然否定将外教的教学方式,并冠之以:浮躁型。为自己的教法做辩护。二、“浮躁型”教学方式,无法解开孩子的“英语蒙眼布”    上面提到的“串读文章”加上“作品分析”,均属于“浮躁型”教学方式。“浮躁型”教学方式,从小学一直延伸到大学。“浮躁型”教学方式,有以下特征:① 串讲文章梗概,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② 讲解文章重点单词,并给出例句。③ 讲解文章里的语法和句型。④ 学生阅读之后,不求甚解,只顾着完成后面的打勾题。“浮躁型”教学方式,就是大部分孩子英语“不上不下”的总根源(参见博文)。评:我有不同见解。①是对作品的分析,②和③是教师在语言环境不是英语时教学的无奈选择。这两部分的教学法不同的人也做得也不同,很多老师确实做的很有特色,比方说用做诗的方式学习语法结构,让学生轻松学会语法;④这是评价或练习的方式,与教学本身无关。以上不可冠以“浮躁型”教学方式。“浮躁型”教学,可以大量运用在母语学习中。比如,我看到美国小学每周安排大量阅读课,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写读书心得,上课带着学生讨论书里的故事,课堂气氛活跃。但别忘了,那是在美国!那是母语阅读课!美国孩子不存在文字理解障碍,老师才把精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评:此言差矣。写读书心得,是写作能力的练习;对图书内容的讨论,加深孩子对文本的理解,让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哪一个,在国内的课堂上都需要,与美国的课堂相比,我们的重点不同,放在此两项内容上的时间少一些。“浮躁型”教学,不适用于外语学习。中国孩子读英语原版书,就好像戴着一块“蒙眼布”。“浮躁型”教学,最多只能帮助孩子“雾里看花”,却无法真正解开孩子的“蒙眼布”。孩子不解开“蒙眼布”,15 岁以后,就会面临这样的尴尬:“我能读懂的,别人也能读懂。别人读不懂的,我也读不懂。”(北大附中初二男生的原话)评:“我能读懂的,别人也能读懂。别人读不懂的,我也读不懂。”(北大附中初二男生的原话)这句话不能说明原作者的问题。同年龄的孩子对文学作品的认知水平相近,加上词汇量也很相近,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意外的。“浮躁型”英语学习进路,就像一根燃烧的火柴,不管余烬多么美妙,注定逃脱不了熄灭的命运。孩子如果想获得和美国孩子一样的阅读理解力,我首先要求孩子们,读英语书,切不可浮躁,不可自以为是,更不可囫囵吞枣。三、教孩子真正看懂英文原版书,我必须用“米开朗基罗”方法 去年,在香港教育学院(HKIEd)的英语教学研讨会,对于英文原版书教学,与会者形成共识:中国孩子的聪明刻苦,位于亚洲前列,只要老师帮助孩子透彻理解几本形成难度梯度的英文原版书,帮助孩子真正领会一字一词一句,孩子就能自主阅读英文原版书(independent reading)。评:我没有找到这次会议的相关资料,但是这个结论是存在可能的。欧美的分级读物,对每一级适应年龄的儿童读书的特点都有深入的研究。包括:不同年龄儿童的适合的内容、文体、话题和词汇量都有规定。通过分级阅读不同难度的读物的过渡,让孩子走向自主阅读,是存在可能的。 困难恰恰在于,如何落实上述理想?孩子从小阅读英语绘本和英语简易读物,初步积累了英语知识。然而,随着孩子心智发育,阅读的原版文学作品越来越深,孩子必然遭遇越来越多的理解障碍,以及“有看没有懂”的挫折。如何给孩子自信?如何帮助孩子像看透母语一样,看透英语背后的意思?孩子如何平衡发展中文阅读能力和英文阅读能力?在全球竞争时代,解决上述课题,是中国英语教师的贡献所在。答案:逐步给孩子适合其水平和难度的读物,尽量减少英语阅读的挫折感,增强自信! 故此,常有老师问,“英文原版书,处处潜伏着语言难点,怎么让英语背后的意思,如同母语一般,清晰浮现在孩子脑海?” 每当这时,我都回答说:语言好比一个外壳,阅读之过程,乃透过文字外壳,吸收外壳包裹下的思想。教师对孩子的贡献,就是把外壳深处的精彩,清晰地、完美无损地,浮现在孩子的脑海。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准,必须使用“米开朗基罗方法(Michelangelo Approach)”。 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用一块大理石,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大卫像体格雄美,神态饱满。杰作诞生之初,当地一位艺术赞助人,不由惊叹道:“你怎么知道要这样雕刻大卫?”米开朗基罗回答:“大卫一直都在大理石里,我只是用刻刀,让大卫从石头里浮现出来。” 家长朋友,英文原版书讲读技术,与雕刻技术,多么相似!不妨现在就翻开一部英语原版文学,有谁敢说自己能一下子看穿英文原意呢?扫视一页一页密密麻麻的英文,就感觉心头压着一块石头。原版书讲读技术,就是把蕴含在英文背后的意思,如同母语一般,清晰浮现在学生脑海。这一过程,就仿佛米开朗基罗让大卫从石头里浮现出来。为了让孩子透彻理解英文背后的意思,我必须借助孩子的母语。母语,是孩子最本能的语言,也是一把最精确的刻刀。只有母语,才能把蕴含在英文巨石里的微妙、旨趣、精神,完美呈现给孩子。评:这位作者始终没有说清楚他创造的教学法到底是什么东东,但我隐约感觉似乎是翻译法。这是我国在80年代左右应用的过时的教学法。作者换了个帽子,又出现了。 家长朋友,如果不用“米开朗基罗方法(Michelangelo Approach)”培养孩子,如果仅仅照搬美国的教法,或者传统的教法,如果仅仅分析文章结构,介绍文章梗概,串讲句子大意,念单词抄例句划短语 …… 类似这样的“浮躁型”教学方式,仿佛手握板斧雕刻塑像。想像一下,手握板斧,劈开英文巨石,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会是多么粗陋的人体轮廓,孩子怎么可能领略到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大卫像?       我举个例子,孩子在阅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碰到一个片段:魔法学校的校长 Dumbledore 先生,手持魔杖,从座位上站起来,指挥全校同学一齐合唱校歌。书里写道:Dumbledore gave his wand a little flick as if he was trying to get a fly off the end and a long golden ribbon flew out of it, which rose high above the tables and twisted itself snake-like into words.我问过很多小学生,也问过大学生,他们都表示,这句话没全懂,尤其是下划线部分,不明白在说什么。家长可以听听我的讲读(音频) 我再举一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一章,出现了 Dursley 先生和 Dursley 太太清晨起床之后的场景,书里写道:Mr Dursley hummed as he picked out his most boring tie for work and Mrs Dursley gossiped away happily… …注意下划线单词 away ,很多小朋友,都不能理解 away 在这里的意思。家长可以听听我的讲读(音频) 中国孩子阅读原版文学,会遇到大量类似的,甚至更为棘手的难点。英语作家,是英语民族语言思维的先导与创造者。英语文学,代表英语民族最为有声有色的语言运用。阅读英语原版文学,要比阅读美国教科书,难度大的多。没有教学支持,中国孩子看不透英文原版书。曾有一位小学英语老师对我说,班里的英语尖子生(五年级),也能看简单的原版书,能看明白大意,有生词,时常有似懂非懂的句子。老师问我,“这样的尖子生,按照国际标准,英语处于什么段位?”评:按照国际标准,英语处于什么段位?这种说法好奇怪。不过,老师真的想知道的话,让孩子参加个英语考试,比方说剑桥什么的,看成绩的解释,对比这个考试在《欧洲语言参考框架》的位置就知道了。(注:《欧洲语言参考框架》是欧洲人制作的语言水平从低到高的标准,共有5级,最低仅能勉强说几句话,最高可以流利自主的交流。) 我回答说,“假如一个中国孩子,小学五年级,阅读国内简简单单的儿童故事书,只能明白大意,有不认识的汉字,时常有看不明白的中文句子,这样的孩子,按照国内标准,中文处于什么段位?”评:作者在回避提问。英语对于国内的孩子来说,是二语,不可以同母语学习做比较。四、回答家长关心的问题 Q 1: 孩子今年 7 岁,只读过简单的英语书,没有学过语法,适合听你的课吗?A 1:当然适合听我的课。流利阅读英语,和语法知识无关。任何阅读流利的孩子,都不需要依赖语法分析。遗憾地是,流利阅读(fluency)的概念,国内也只是说说,缺乏落实的具体细节。评:不懂语法,能看懂书?这个我要打个问号,请各位思考。我们的孩子是二语学习者。除非孩子是在英语国家的环境长大,把英语当作母语来发展,才可以不去理会语法。句子,是由“意群”组成的,“意群”是由“一连串单词”组成的。在英语为母语的孩子眼里,这“一串单词”,就相当于“一个单词”,所以,母语孩子的阅读速度很快。评:这话没有错。中国孩子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其实,孩子阅读中文书的时候,也是按照“意群”来阅读,孩子读中文书时,也是“一眼看一串汉字”,而不是“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地看。 中国孩子读原版书时,也可以获得“意群”阅读能力,但有个前提,孩子必须要有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孩子必须看透每一个意群的意思。我按照“意群”的方式,完整讲读两本原版书,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今后流利阅读英语。评:“意群”的阅读能力。需要老师的有意培养。更依赖于孩子长时间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 Q 2: 你讲读的时候,英文和中文交替出现,孩子听完英语,再听中文,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英语思维? A 2:当然不会影响英语思维。部分家长有一个错误认识,误认为中文是孩子英语学习的桎梏。事实恰好相反,中文功底深厚的孩子,更能获得心灵的解放,更能获得深厚的英语功底。我无法想象一个连中文版《西游记》都读不通的孩子,能够流畅阅读英文原版《哈利波特》。评:1.学二语时,必受母语影响。这个毫无疑问,否则各位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在说英语的时候,老是he ,she分不清楚呢。2.中文功底深厚的孩子,英语可能会好是有可能的。因英语阅读说到底是一种文学修养,中、英两者是互通的。3.能读《西游记》,说明的是这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可以读类似文学作品的层度。不能证明作者的观点。对于任何在中国出生,并在中国接受教育的孩子来说,中文不是一门语言,而是孩子的“本能”。什么叫做“本能”呢,那就是“连想都不想”。举个例子,下课的时候,孩子们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谁都意识不到自己在说一门语言,谁都能瞬间领会语言背后的意思,这就是母语的“本能”。评:语言是人类的本能。英语就不同了,英语毕竟是外语。孩子读英语原版书,会碰到很多难点。如果老师不借助孩子的中文“本能”化解难点,那么,孩子不懂的,就永远懂不了。就像鞋子里的沙,不倒出来的话,沙子就永远留在鞋里。评:借助中文“本能”?这个作者想说明什么,求解。面对“全球化”教育竞争,面对 2020 年以后的就业格局,中国孩子学英语,仅仅是“小打小闹”,仅仅是“学学教材,考考试”,仅仅满足“看懂大概意思”,前途堪忧。 学英语,就像一次马拉松长跑。在起跑线上,人头攒动,热热闹闹;跑出几十米远的时候,家长孩子们也是信心满满,精力充沛。唯有在万米之外的终点线,真相才会大白:原来剩下的没有几个。道理很简单,如果鞋子里有沙,是能咬牙跑出 2000 米,但是 20000 米之后呢? 家长朋友,孩子跑马拉松之前,我先教给孩子,把鞋里的沙子倒出来。我带着孩子,用米开朗基罗方法,把原版英文背后的意思,清晰浮现在孩子的脑海,孩子有了《夏洛的网》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打底子,才能开始自主阅读原版书。少了这个底子,孩子的“英语思维”,就像安徒生笔下,皇帝身上那件新衣服,你以为有,其实根本没有。评:求解作者到底是什么教学方式。 Q 3: 孩子小学二年级,单词量不大,能跟上你讲读的原版《夏洛的网》吗? A 3:家长往往有个误解,以为要等孩子单词量大了之后,才可以开始读书。恰恰相反,语言学习的过程,不是单词在前,读书在后,而是通过读书,促进单词量的积累。我的讲读非常细致,孩子单词量不大的话,只需反复多听,反复看书,单词量自然能提高。既然我在教学上,为孩子提供了原版书的阅读支持,那么,孩子就应该抓紧机会,尽早迈入英语世界。 举个例子,我在美国,看到一个幼儿指着小鸟,喊:“bird, bird!” 旁边的美国妈妈并没有说:“哇,小鸟鸟喔!”美国妈妈故意用成人语言说:“Yes, look at the bird.He is flying.”美国妈妈用成人语言,和幼儿对话。这样一来,孩子的语言水平就会提高。在语言学上,这叫作“协同效应(coordination)”。评:在语言学中,我没有听过此种“协同效应(coordination)”,我自知学识浅薄,求高人解释。 相同的道理,孩子读一本好书,也会产生“协同效应”。我们不也常说,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有思想的智者,共度一段生活。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给 7、8 岁孩子讲读原版书时,挑选了美国著名散文家、文体家 E. B. White 先生的名作《夏洛的网(Charlotte's Web)》,就是为了让中国孩子们,同 E. B. White 共度一段生活,让这部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孩子的英语,和心灵,打下一个好底子。 我教过的学生里,有的 8 岁孩子,刚开始读的时候,词汇量和班里的孩子差不多,反复听过课之后,孩子已经把 Charlotte's Web 读的滚瓜烂熟,词汇的积累也很大。所以说,大人可别小瞧孩子们的语言潜力。   评:要注意作者有两处含糊的地方,1.举例说一个孩子通过把Charlotte's Web读的烂熟之后,提高很多词汇量,是可能误导人的。2.作者始终没有说明,他的学生提高了词汇的积累后,英语水平提高到什么地步,能干什么? Q 4: 你的荧光笔教学法,对孩子有哪些帮助? A 4:中文和英文的差异,大多体现在“词序”上。我给孩子讲原版书时,利用原汁原味的语境,帮助孩子熟悉英语的“词序”差异。孩子把“词序”问题解决了,80% 的语法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关于中文和英文的“词序”差异,请家长读下面两句话,注意下划线部分的位置。评:作者又创造了一个教学法。把词序差异解决了,就解决了80% 的语法问题???谁得出的这混帐结论! 中文词序:蛋糕是牛奶鸡蛋面粉做的食品。 英文词序:蛋糕是食品,牛奶鸡蛋面粉做的。 英文句子的特点,就是把比较长的“修饰语(牛奶鸡蛋面粉做的)”,放在“被修饰词语(食品)”后面。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这样的词序差异,我会根据情况,让孩子使用荧光笔。比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有这样一句话:He hurried to his car and set off home, hoping he was imagining things, which he had never hoped before, because he didn't approve of imagination. 我是这么讲读的(音频) 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条件,让孩子体会“道可顿悟”的喜悦。我利用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强化孩子对英语“词序”的敏感。孩子今后参加海外考试,才不会有如今许多考生的尴尬:碰到长长的英语句子,读完一遍之后,还要从头再读一遍,才能明白句子大意,耽搁了答题时间。评:作者知道“意群”,却教孩子一点点的分析长句子!可恶至极! Q 5: 你的原版书讲读课程,适合父母学习吗? A 5:家庭读书氛围,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爸妈爱学习,孩子更爱学习。很多妈妈虽然相夫教子,但是依然心怀梦想,对自己现有的英语水平,心有不甘。 妈妈学习原版书阅读,带给孩子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看到妈妈也在读书,而且读的还是英文原版书。妈妈的姿态,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我有一个学生,11 岁,他和妈妈都在听我讲读的《哈利波特》,有时,母子俩还一起讨论,其乐融融。 妈妈不用担心自己的水平,毕竟学过英语,我的教学又很精细,妈妈能跟得上。比如,下面的英文片段,摘自《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一章,建议妈妈先把这段话读一遍,再听我的讲读:评:家长确实应该创造家里的阅读气氛,不过,不必强要求家长读原文吧!

zhangcui 发表于 2012-3-30 14:15:03

楼主辛苦了,谢谢!认真学习了!

chloe0507 发表于 2012-3-30 14:22:12

学习方法个人有异,词序差异确实存在,对刚起步的孩子来说可能太复杂了吧。原文通篇文章也只是在做广告,别人的教学都没我的好,上我的课最有效。{:soso_e160:}

Martina 发表于 2012-3-30 14:23:49

原作的教学可圈可点,没觉得有多离谱。反正我认为别人说的好的我就吸纳,不可能按照某些成功人士的方法一字不落的照搬。他们能把自已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精神也可嘉。

huaweirensheng 发表于 2012-3-30 14:28:21

楼主点评的好。认真学习。

wenqing 发表于 2012-3-30 14:33:04

学习了   

high5 发表于 2012-3-30 14:39:00

原文就是一篇软文, 方法说白了,就是翻译+语法分析。 可怜E. B. White 的《夏洛的网》啊。

ROSY妈妈 发表于 2012-3-30 14:53:20

也觉得用翻译来学英语是有问题的。

zhru 发表于 2012-3-30 14:59:04

也过来学习下,赞楼主认真精神

leealice67 发表于 2012-3-30 14:59:22

呵呵,确实要判断下层出不穷的教学法呢

shanruihua 发表于 2012-3-30 15:11:59

我也觉得原文像是在打广告,把自己的方法说的好深奥似得

woailala 发表于 2012-3-30 15:16:39

其实我觉得,都把英语学习这个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英语学习就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多听多读,慢慢就行了,搞这个理论那个模式的,我觉得都是在炒作。

smiles222 发表于 2012-3-30 15:17:53

谢谢    学习了

snipeer 发表于 2012-3-30 15:20:17

tjslh 发表于 2012-3-30 15:26:20

一家之言,方法很多,殊途同归

bshyy127 发表于 2012-3-30 15:27:13

到底哪种方法才可行呢?

青岛clam2 发表于 2012-3-30 15:52:35

搞一些噱头

wsying1982 发表于 2012-3-30 15:57:46

作者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有了这篇文,楼主也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有了相应的评文。其实教育与哲学一样,是百家争鸣的。而且,教育与哲学相比更为复杂的是,同一种教育对同环境的同一水平的同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llwang1115 发表于 2012-3-30 16:08:20

呵呵,还是自己教吧,虽然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只要父母善于学习,(比如多爬爬爸妈网的楼),多请教高人、牛爸牛妈,有科学的方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相信能够教好自己的孩子。
其实最关键就是坚持,如果不坚持,什么都学不好的。

zh1977 发表于 2012-3-30 16:14:45

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孩子,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对的,多看看多家之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wjjzw1111 发表于 2012-3-30 16:20:26

本帖最后由 wjjzw1111 于 2012-3-31 12:25 编辑

是吗,O(∩_∩)O谢谢

QQMM 发表于 2012-3-30 16:25:51

high5 发表于 2012-3-30 14: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文就是一篇软文, 方法说白了,就是翻译+语法分析。 可怜E. B. White 的《夏洛的网》啊。

说实话,我一直关注楼主提到的这个博主的文章,我一直在思考(因为自己的英文水平有限,读了很多年的英文,只会考试,在外企用了很多年的英语,除了工作用语之外,生活用语几乎为零,日常交流常常也是he ,she不分。当然别说原版书了,心向往之,但是力不足。有了孩子之后,儿童读物接触了很多,有了些许长进,但是离自己想无障碍读原版书的理想,相去胜远...) ,很想和H版等坛子里的大侠交流。

好像这样的例子,我虽然怀疑是博主自己的软文,但是是不是用这个方法的确能给大龄孩子,包括我这样的家长,一点帮助呢?EB的书我买了,也试图看,可是由于我还缺乏很多东西,一直进行不下去,我也很想知道究竟我跟着这个方法学了,是不是会对我的阅读能有一点进步呢?

也许大侠们还有更好的见解,亟待H版的赐教!真诚的希望看到H版的回复或者其他大侠的讨论!先谢谢了!!

ceci29 发表于 2012-3-30 16:42:21

我下了好象就是这个老师的《夏洛的网》教学音频,听了一下就不起听了,觉得这么学好象比较累

大山--太平洋 发表于 2012-3-30 16:47:40

估计每个孩子不一样,家长还是多学多看摸索着来吧

QQMM 发表于 2012-3-30 16:51:42

ceci29 发表于 2012-3-30 16: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下了好象就是这个老师的《夏洛的网》教学音频,听了一下就不起听了,觉得这么学好象比较累

不是是否能分享一下,在哪里下载的?主要在看能不能给姐姐的孩子用,已经在我的推荐下买了{:soso_e106:},但是我一直想自己听听看,如果不好,直接叫孩子就不要学了...

wjjzw1111 发表于 2012-3-30 17:04:28

本帖最后由 wjjzw1111 于 2012-3-31 12:26 编辑

还是爸妈网上的实在

Ashley 发表于 2012-3-30 17:08:25

好贴,值得细细看!

athenaliang 发表于 2012-3-30 17:14:09

看过这个文章!

flora602 发表于 2012-3-30 17:24:26

楼主好仔细啊。。期待楼主的其他见解

DLLXYLJY 发表于 2012-3-30 17:37:06

俺是来学习的!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社会上“时髦”的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