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探秘西双版纳百岁老人之乡(组图)
探秘西双版纳百岁老人之乡(组图)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5/5D/5DF2EE7B2A84256A4D3C8A3FAC00C53E.jpg玉喃丙 100岁 曼掌宰村委会曼凹村民小组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E/E7/E71D227D195D226796143542F4A22932.jpg咪玉金 102岁
景讷乡大寨村委会纳扁老寨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B/BC/BCB3D312864775B63E6B0C590A37FDF2.jpg
叶都 102岁
曼戈播村委会曼戈播村小组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D/DE/DE0E1A896351CF18A5782C31F8C73BC8.jpg
玉种 103岁
曼达村委会曼达三组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A/A0/A0BD3C16DC1F0B33E1E348A1AAE93546.jpg
波坎 109岁
沙药村委会南西村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C/2C60FFFC28F8360C3B8F2039EBC19F78.jpg
岩叫 103岁
曼播村委会曼播村民小组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D/D9/D94AD3E19599266B6E13F83FD89F3F60.jpg
岩在温 101岁
曼景罕村委会曼景罕村民小组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B/B4/B422A32CAB2093082D629D80B845FB57.jpg
咪涛康朗少 108岁
曼掌宰村委会曼洒村小组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0/0B/0B130033850A4B09C417667300930E86.jpg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4/49/499858048B594CE54985AF87705EF38B.jpg
玉罕儿 100岁
曼播村委会曼格村民小组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的一些乡村,人活百岁已不稀奇。
资料显示,该市今年健在的百岁老人有29位。在该市嘎洒镇,80岁以上的老人有868人,其中90至100岁老人近100名,百岁老人有9人,而这只是一个人口不到8万的小镇。为此,景洪市正准备向国际自然医学会申报“世界长寿之乡”,并同时申报“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
异于其他地方的是,这里的百岁老人大多能生活自理,而其中的很多人还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甚至下地干活。
景洪市的百岁老人为何会这么多?
除了生活规律、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老生常谈”,我们在采访中还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景洪市位于中国5大长寿带之一云南潞西—勐海—景洪长寿带上;部分地方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6%;这里有优质的地热以及水资源……
而更重要的是,当地在关爱老年人工作方面内容丰富,而当地政府在环境保护上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考量,比如,在招商引资上只选第三产业,不选工业,想来嘎洒投资的企业,都必须通过环评才能落地……
这或许也是百岁老人如此众多的原因之一。
景洪百岁老人群像:他们有的 能操持家务,有的能下地干活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5/5D/5D14D6EE82DC8C83F7F7C799092C6538.jpg
岩在温的傣族武术步伐稳健、动作有力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8/80/80B912F45E59425D1FA37E7991B35B46.jpg
咪玉金的党员证书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8/8D/8D3CE033F678D5744207F5337BF8260B.jpg
波坎时常会帮家里人下地干活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4/4B/4B1776F0EA74AE9220BD6A90FEFCB26A.jpg
能歌善舞的玉喃丙一听到缅寺里的鼓声就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
假设提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百岁老人是什么样子?可能很多人都会回答:卧病在床,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但景洪的百岁老人们却异于常人想象。
在走访过的10名百岁老人中,除了一名因腿部骨折不能行走外,其余9位老人皆是行走自如:109岁的哈尼族老人波坎尚能下地干活,108岁的傣族老人咪涛康朗少每天还能烧火做饭,101岁自称是“末代傣王保镖”的岩在温还能表演武术,100岁的傣族老人玉喃丙还能轻歌曼舞……多位百岁老人还坚持自己洗衣服、带重孙、做家务,而大多数百岁老人还能与年轻人自如交流,毫无障碍,有的百岁老人还能识字诵经。
109岁老人波坎
生活这么好,还想活10年
“我还想再活10年,现在社会很好,生活也过得好。”109岁的波坎一边说一边乐呵呵地笑,嘴里唯一的一颗牙齿时隐时现。
波坎是一名哈尼族老人,他所在的沙药村委会南西村,是一个哈尼族村寨,村子离景洪市有20来公里。从市区来这里的路不好走,坐“摩的”一般要1个小时。
虽说是个哈尼族村寨,但掩映在一片绿色的南西村却是清一色的傣家吊脚楼。南西村村后山高林密,房前泉水叮咚,鸡鸣狗吠,安宁祥和。站在村子里,竟可以看到20公里以外的景洪市区。一名看起来不足90岁的老人,站在一栋老旧的吊脚楼前,手扶着竹制栅栏,微微弓腰,背对着太阳,神情安详。
吊脚楼里走出一个二三十岁的男青年。听说记者来采访百岁老人,他就指着门口晒太阳的老人说:“就是他。”男青年叫大然,是老人的孙子。老人名叫波坎,见有客来,也转身招呼,指着屋里请记者进去。
波坎老人戴着一顶蓝色帽子,穿一件深蓝色上衣、一条黑色裤子,精神矍铄,眼睛清澈,走起路来步伐轻盈。一楼到二楼的木制楼梯,倾斜度达到60度左右,但他上上下下轻松自如,不用拐杖也不用人搀扶。波坎的孙子大然说,波坎老人视物有些模糊,说话的声音也要大一点他才听得见,但他能不用拐杖能连续行走3公里左右。 他还能帮家里犁地、劈柴、煮饭、割菜、采猪草,还可以背20来斤东西。
“他的饭量有点大,和年轻人吃的差不多,饮食荤素搭配,但素的吃得多一些,还爱吃辣子。”大然说。波坎老人每顿饭前都要喝点酒,一天加起来要喝2两左右,他还喜欢吃鸡肉煮稀饭,只要想吃就煮了吃。
波坎老人每天都要睡2个小时左右的午觉,晚上一般八九点睡觉,“早上鸡叫的时候醒,但不起床,等鸡叫过了再睡一会儿,6点左右起来。”老人说。波坎老人的孙子和晓吴都说:“波坎老人身体很好,从来没有去过医院,不打针也不吃药。”平时他喜欢在家门口不停走动,还喜欢晒太阳。
记者要给波坎老人照相,老人整理了几下衣服后坐到了门前,让他笑一笑,他就努力张开嘴嘿嘿地笑起来。照完之后,拿像给他看,他又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他指着自己的嘴说:“老了,只剩下一颗牙齿了,不好看了。”11点左右,波坎老人的老伴认真(小他32岁)从地里回来,记者让认真和波坎一起照相。认真有些害羞,不想照,波坎在旁边调侃说:“照个相,有什么害怕的。”
波坎在家闲不住,他说他想去芋头地里看看。记者也跟了去。过水沟,走田埂,老人的动作竟像年轻人一般敏捷。在地里,老人手握锄头,有力地挖起土来,让人不敢相信他已经是一个109岁的老人。
波坎的孙子大然一定要留记者吃午饭,并早已杀了一只鸡煮着。中午的菜有鸡肉、甜笋、竹虫、青菜、冬瓜煮鸡、自制番茄酱。大然说,平时家里就吃这些,年轻人吃什么波坎老人就吃什么。同席的沙药村委会主任晓吴介绍,甜笋、竹虫都是野菜,青菜、冬瓜、番茄虽然是自己栽的,但从不施肥、从不打农药,和野菜差不多,鸡也没有喂过饲料,都是自己找食吃。所以,吃的东西都算是生态的。
101岁老人岩在温
自称“末代傣王的保镖”
10月23日晚7点30分,嘎洒镇曼景罕村委会曼景罕村,101岁老人岩在温坐在凳子上。老人留了个寸头,穿一件深灰色衬衣,双手放在膝盖上,手腕上戴着一块表,眼睛平视前方,有些警觉。见记者来,用汉语请记者坐。78岁的老伴玉香坐在他身边,玉香是他的第三任妻子。
岩在温老人很突然地用手指向头顶上的一幅画像,说这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画像已经有些陈旧,像已贴了很久,说是政府部门的人来看望百岁老人时送来的。
老人看起来身体很好,也很精神,举手投足间,有点像六七十岁的“年轻人”。他平时喜欢种菜,家门口的一片葱就是他种的。去前年,他还能做很多活,每天像年轻人一样,早早起来,到水田里看看,收收谷子,也帮助家里收橡胶,但今年来身体不怎么好了,经常会感觉点昏。
岩在温老人饭量还可以,最喜欢吃青菜。也喝点酒。据说10多年前,他还有过一次“死去活来”的经历,他突然“去世”半个多小时,家人以为他真的不行了,通知了很多亲戚来,但此时他有了气息,并慢慢坐起来,说:“我不想死了,我还要活,喝酒吧。”然后站起来,端着一杯酒与大家一起喝。
老人的眼睛也还好。为证明这一点,他特地找来一本傣文经书,念了起来。他平时还很喜欢看电视,最喜欢看本地的傣语台和中央电视台。老人根据电视上的图像“判断”,说现在社会变化很大。
老人还有很多传奇的经历。他说他做过末代傣王孟罕勒(汉名刀世勋)的保镖。1949年,孟罕勒曾因不理解政府的政策,出走国外。当时他作为警卫排长,带着一队人马去找回孟罕勒。步行3个多月,终于找到孟罕勒。他们在缅甸呆了个把月,他还到缅寺佛塔给孟罕勒当过替身,后来是政府用大象把孟罕勒接回来。老人请记者到昆明后告诉孟罕勒,说当年找去国外找他的那个老人还在。(刀世勋本人也有过相关回忆,但没提到过保镖。)
岩在温老人年轻的时候,跟一个傣族老师傅学过傣族武术。采访时,他还向在场的人表演了一套傣族武术,步伐稳健,动作有力。村里人说,前些年他还跳得起来,他年轻的时候,五六个打不过他。
100岁老人玉喃丙
能歌善舞又爱美
不远处的寺庙里响起了有节奏的鼓声,原本安静的玉喃丙站了起来,举起手,踮起脚,她又要跳舞了!
玉喃丙今年100岁,是嘎洒镇曼掌宰村委会曼凹村人。10月22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她家时,她还在睡午觉。我们不敢打搅她,但她42岁的外孙女玉喃说没事,上楼把她叫醒。数分钟后,玉喃让记者上楼。一位穿着白色上衣、花色裙子的漂亮老太太出现在我们面前。值得一提的是,她的额头上方还有一撮新长出来的黑发。玉喃说,玉喃丙老人很爱美,平时穿衣服十分讲究,要穿新的,而且每天要换,还会拿重孙女的化妆品来擦脸。她以前是用淘米水来洗头,但现在“赶时髦”,用洗头膏洗,衣服也不再用洗衣粉洗,而是用香皂洗。
除了这些,玉喃丙老人还有一些有趣的习惯, 比如她上厕所不在家里面上,常趁家人不备跑去3公里以外找女儿。老人平时喜欢唱歌、跳舞,每次听到寺里的鼓声,老人就会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电视里有人唱歌,老人也会跟着唱,而更多的时候则是想唱就唱。老人还喜欢收藏点手电筒、花碗之类的小东西。
记者见玉喃丙老人身体不错,请她表演一段舞蹈,她就站起来,有节奏地翩翩起舞。看她跳舞的神态,根本不像一个百岁高龄的老人。玉喃说,老人跳的是鼓舞,就是在缅寺里跟着鼓声节奏跳的舞,她跳得还是比较规范的。玉喃让玉喃丙老人唱一首歌,玉喃丙老人害羞地摇摇头,说不唱,但还没过1分钟,玉喃丙老人哼起了歌,还一边唱一边跳。玉喃说,老人唱的是傣族歌和一些山歌。有时候玉喃丙老人在外面看到别人跳舞,会说“跳舞我也会”,然后就跳起来。采访中,玉喃丙老人还坐到缝纫机前,说自己能穿针引线,但因为没找到线,她没穿成。
下楼照相,玉喃伸手去扶玉喃丙老人,结果玉喃丙老人把玉喃的手推开,说要自己走,随后噔噔噔地下了楼去。照完相,一家人看相机,开心、爽朗的笑声,一下子弥漫了整个屋子。
108岁老人咪涛康朗少
天天洗温泉,最爱番茄酱
每天出门泡温泉,身体不好出不了门,也要让家人把温泉挑回来洗。一个100多岁的老人,就这样不分季节,不论时日,天天与温泉“为伴”。而且每次洗温泉都是自己动手,从来不需要别人帮忙。
这位老人名叫咪涛康朗少,今年108岁,住嘎洒镇曼掌宰村委会曼洒村民小组,村子离镇上只有1公里多路程。今年初,该村委会还有3位百岁老人,但9月份有一位110岁的老人去世了,现在就剩下咪涛康朗少和另一位100岁、名叫玉喃丙的老人了。
10月21日下午3点,记者一走进曼洒村,就立刻感觉到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的水汽。后来听咪涛康朗少的女儿玉丙介绍,在曼洒村的边上, 就有一大塘温泉,每天都有很多人去泡。
咪涛康朗少和自己的女儿玉丙住在一起,玉丙今年59岁,是老人的第九个孩子。她们住的房屋是老式的土木结构吊脚楼,瓦房,与近旁的新式洋房比起来,显得有点简陋和陈旧。玉丙说,咪涛康朗少老人原是和“老十”住在一起,后来“老十”在别处盖了洋房,让老人也跟着一起去住,可老人说不去,她只住吊脚楼。于是玉丙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任务。
到咪涛康朗少家时,她刚刚睡过午觉,正等着玉丙挑温泉回来洗澡。见有人来,玉丙没去挑温泉,她把老人慢慢扶坐在门外的一张竹椅上,并介绍情况。玉丙说,咪涛康朗少老人一直有洗温泉的习惯,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每天都坚持洗。以前是她自己去洗,但自从一年多前她摔了一跤后,家人就不让她去了。现在是每天把温泉挑回来洗。
玉丙说,一年多前的一天,她有事外出,就留了母亲一人在家,后来母亲要煮东西吃,下楼去拿柴火,不小心摔在地上,摔得额头上全是血。母亲自己找了块毛巾捂在额头上,四处找人,后来是一个重孙看到后把她送到医院的。此后,家人再不让她到外面洗温泉,也不怎么让她出门了。而那次在西双版纳州医院看病时,医生说咪涛康朗少老人至少还能活5年。
玉丙在和记者说话的时候,咪涛康朗少老人在旁边插话。她说自己一生只摔倒过3次,而这一次是最重的。还有一次是把脚摔破了,缝了20多针,当时医生都说她年龄大,怕伤口长不好了,可才从医院出来10来天,伤口就恢复得好好的。
玉丙说母亲的记性特别好,村子里上了点年纪的,比她小几十岁的,她都能叫出名字。她现在5代同堂,有血缘关系的后代100多人。在她摔倒后,哪些人来看过她,哪些人没来,她都记得。老人还认得人民币面值,100、50、10块的,她都认得。
虽已是108岁的老人,但咪涛康朗少还能砍柴、烧火、做饭、洗衣服,女儿每天早上会从外面端一碗米线或米干回来给她吃,她都要烧火重新热一道。她平常的饮食都以传统的傣味为主,肉吃得很少,青菜、白菜、小米菜、蕨菜、苦凉菜等蔬菜,吃得稍微多些。她喜欢吃的是番茄酱。她自己用熟透了的番茄放在火上烧,然后弄碎了放点其他的配料,就成了番茄酱。
咪涛康朗少穿的衣服都是自己洗,女儿帮她洗她还不高兴,她怕年轻人嫌她脏。
下午4点半,记者来到村头的温泉,这里水汽蒸腾,时有笑声,暖意融融。温泉被分成两个池,一边男用一边女用,中间有栅栏隔开。
102岁老人咪玉金
西双版纳年龄最大的党员
采访期间,景洪市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玉涛介绍,在景洪市景讷乡大寨村委会纳扁老寨,有一位102岁的老党员咪玉金,经组织部门查资料对照,是目前西双版纳州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党员。
景讷乡是景洪市最远的一个乡,离景洪市区有90公里路程,坐中巴车单程就花去两个多小时。景讷乡民政助理岩三自豪介绍,他们乡只有1万人口,百岁老人最多的时候有11人,现在还有5名,百岁老人在全州比例最大。
24日下午2点,102岁的老党员咪玉金正好在家。自今年4月以来,咪玉金一直哮喘咳嗽,身体不好,虽然打了些针,还吃了药,但一直不见好转。2个儿孙把她从屋子里扶出来坐在凳子上,她还听得清旁人说些什么,但自己基本不能说了。
咪玉金的家人拿出一个袋子,里面有几个鲜红封皮的本子,有农村贫困党员困难补助证、党费证、低保证,还有咪玉金的身份证。身份证上显示,咪玉金的出生年月是1909年1月20日,虽然离102岁还有2个月的时间,但在政府部门的资料上,都把她统计成了102岁,乡政府干部说,这是虚岁。在一本20世纪90年代初的党费证上,介绍了咪玉金入党的时间是1958年3月,其时她已有49岁。党费证上记录了咪玉金每次交纳党费的时间和数额,还有收款人。乡民政助理介绍,直到现在,咪玉金老人还坚持每年交纳党费,1个月8毛钱,有时按季度交,有时按年交。她走得动的时候,都是她亲自去交,现在走不动了,家人代她交。
因为咪玉金老人的身体实在虚弱,已不能亲口介绍自己的经历,记者也不敢让她长时间坐着。但是从其家人、乡民政助理,及景讷乡前党委副书记李应德的介绍中,听到了她有些传奇的人生。
咪玉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傣族农民家庭。3岁时,她父亲病逝,11岁时母亲也撒手人寰。童年的咪玉金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领着弟弟、妹妹,在土司家做佣人、在邻居家打短工,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艰难度日。1929年,咪玉金嫁给了本村青年波玉金。
1955年,咪玉金在赶集时开始学讲汉话、学唱工作队教唱的革命歌曲,她一口气可以唱好几首。她跟随工作队发传单、做宣传、唱红歌。从那时起,她经常帮助民族工作队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西双版纳解放后,咪玉金积极参加“清匪反霸、退租退押”运动,并领到了土地和耕牛,她对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土改中,她是积极分子,她被评为土改功臣。在建设农村政权中,她被选为大寨大队的妇女组长。1958年,在鲜红的党旗下,她庄严宣誓,成了当地农村中第一批共产党员。
1968年,景讷公社修建云盘水库,59岁的咪玉金带领全村党员、村干部、群众投工投劳,挖沟、填土方,为参加建设的群众送水、送饭,处处有她忙碌的身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咪玉金把党中央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计划生育的国策翻译成傣语,并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出墙报、写标语、跳傣舞。
2009年,该村成立联合党支部,活动场地就设在纳扁老寨,每次开会,咪玉金主动建言献策,提出将保护水源林和民族文化,重视教育、发展庭院养殖和林下种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咪玉金还倡导该村妇女继承传统织锦技术,利用农闲在家织锦、刺绣,有时间她还亲自到场传授指导。
村党支部共有9个党员,每次过组织生活,咪玉金总是第一个到场,每年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今年3月,村党总支换届选举,她年岁已高,行走不便,就让重孙用手扶拖拉机载到村委会,亲自投上庄严的一票。
(李应德对
赞叹,人活的简单,就是一种幸福,所以长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