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在美国因医疗失误丧子的妈妈
本帖最后由 熠钻堂 于 2012-4-1 11:57 编辑前几天与一位美国回来的同行一起参加学术活动,那天很高兴有机会和美国妈妈交流,坐车的时候,赶紧请教了一些亲子阅读的问题,她也面带微笑地跟我一起回顾了很多她和自己的女儿一起读过的绘本。 可是几天后,碰到她的同学,偶然说起她,她同学告诉我,她是回来给女儿办丧事的,女儿在美国,4年前治疗一次感冒时,因为一个药物的副作用,大脑受损变成了植物人,在床上躺了四年,前一阵走了。她的婚姻也在前几年实际上走到了尽头,因为女儿的病,拖了几年后,才离的。 震惊和自责包围了我,真不该在这种时候,跟一位刚失去孩子和家庭的母亲讨论这样的话题。我居然没从她的情绪上看出一点点异样!唯一庆幸的是,那天跟她讨论的时候,因为初识没有深交,我仅限于阅读,没有谈论到孩子。 震惊过后,我又想,是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地面对?医疗失误,痛失亲人,官司的漫长,举证的艰难,跟相关机构为此打交道时看到的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后续治疗的巨大经济压力……我看到和听说过一些类似的案例,和之后一个个飘零的家庭、受伤破碎的亲人的心的故事。她是怎么做到的?! 后来我了解到,女儿出事之后,这个案例报告到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的药品即在全美停止使用,生产商投入了技术力量,积极地进行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和机制探讨;各方面的索赔很顺利,按部就班顺利到位,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有足够的经济支持,直至这次女儿走了,回国安葬的费用,都有保障;保险公司在理赔的过程中,在精神上也给予了亲人相应的尊重和安慰;社区的义工等,也给了亲人很多心理和劳力的帮助。在不幸降临后的四年中,她体会到社会的温情,家庭得以有尊严有秩序地继续运作,亲人得以全身心投入地照顾女儿,勿须负担更多经济、精神上的压力,她也看到女儿的小生命虽然早凋,但女儿的不幸至少在医疗的发展中,体现了一个纠错的价值。 所以,在送别女儿的最后时刻,她至少还保有一颗平静的、没有对人生绝望的心。 不愿只是肤浅地比较、感慨,也没能力深入地剖析,这后面,有一个沉重的大国医改、社会保障、社会伦理……的巨大课题,我们有自己的社会,作为其中一份子,作出自己渺小的努力,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自己的态度,敬业、善意,让经过自己手边的事,变得更好一点,至少不要因为自己变得更糟。 还能怎么样呢?渺小的个体。
如果医疗事故发生在中国,又将是另外一个样子吧。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的话,会怎么样呢。真的不敢想 这才是一个负责的态度。。中国医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失误,但是不愿意负责人,尽一切力量来掩盖自己的失误,好不用负责任 楼主写得真好!同感慨中。 真是不敢想像,这个妈妈很坚强,不过更好 的是美国的民事诉讼制度 个人的强大,与这个社会给予的尊重、支持、包容分不开 哎,对于小家来说,永远也抚不平伤痛,但是对于社会而言意义就不同了,这事要是放到中国,不敢想象 中国的医患矛盾就是恶性循环啊 看了免不了要与国的各种医疗事故新闻对比,什么是人性化,什么是以人为本。哎,空有一声叹息,不说了。 zdshare 发表于 2012-4-1 0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哎,对于小家来说,永远也抚不平伤痛,但是对于社会而言意义就不同了,这事要是放到中国,不敢想象
中国这样的事情还少么
遇上这种不幸的事幸亏有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呵 沉重的心情,有了一点抚慰......愿这位妈妈一路都美好! 看到了两个社会的差异,以及个体的差异 敬业、善意,让经过自己手边的事,变得更好一点,至少不要因为自己变得更糟。
----说得好!至少我们先做好自己吧 这位母亲很坚强 真是个了不起的妈妈,很坚强 遇到问题采取解决问题、避免再犯的态度而不是逃避甚至掩盖,就事论事,慎言慎行,非关国是 唉 看着看着 眼泪就流下来 很感慨,个体是很渺小,生在不同的环境里,命运也千差万别。 在中国,都会说是正常死亡 很心酸,这位妈妈很坚强。国情不同,国外的医疗保险做的真是好。 一个大环境的问题,唉 本帖最后由 熠钻堂 于 2012-4-1 11:57 编辑
另开一贴说下自家亲历的一个医疗事件,到我空间找吧。 人间如果多有些爱,人活着就不会孤单 唉!没办法说! "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自己的态度,敬业、善意,让经过自己手边的事,变得更好一点,至少不要因为自己变得更糟。"
说得真好。每个人都该这么做。每个人都这么做的话,社会也会好起来。 楼主写的挺好 完全不能和国内的医疗事故比啊,国内更本不把患者当人,最近东北的一家医院还不是发生了患者刺死医生的事情嘛。 我旁边楼上住着一个女孩,到了上学年龄,但还没有上学,因为她的腿像小儿麻痹症一样无力,手也是。这一切均是因为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吃苹果噎着了,结果窒息导致......孩子的妈妈是老师,为此辞职专攻小儿推拿,很让人心疼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