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钢琴练习Fundamentals of Piano Practice
从新浪爱问里免费下了一篇《基础钢琴练习》中文版的前几章,据称是台湾的张仲权先生的,在amazon上可以买到英文版了。这本书提出了一些传统钢琴教育的误区,提出了很多见解。作者不愧是科学家出身,行文严谨,讲究论证,我也还没有看完。希望中文版网站可以快快更新,把其余的内容学习完,家有琴童的父母不妨看看。有点见解很有颠覆性哦。例如:每个人都具有成为钢琴家的“天赋”,钢琴练习方法的正确比天赋、努力程度都更关键·····等等。看完了大家可以探讨一下,用自己家的经验验证一下。http://www.ebama.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ermaolu的微博 谢谢,去看看。
多谢分享,正找这方面信息呢 家有琴童,我也去下载来学习学习,谢谢推荐。 非常感谢楼主的热心推荐,家有初学小琴童,我先学习学习去。 楼主可以给个下载链接吗?谢谢。 多谢分享!! www.pianogarden.tw这是中文版的网站链接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2095433.html这是新浪爱问可以下载的pdf链接,大家看了以后在一起讨论吧 谢谢,ermaolu
我去读了 家有琴童,去看看! 今天抽空看了一遍,大概感觉他的方法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孩子,要拔高到能演奏的准钢琴家,但是有几个观点也有借鉴作用:
一、强调背谱子,强调学习的同时就开始背,不是练熟了以后背
二、强调分手练习,并提出分手练习是取得技巧的不二法门,但是这个对初学者很不好理解,分手是为了合手,什么时候分什么时候合大有讲究的,我估计初学简单的还是应该合,总之与《林华钢琴日记》不同,那里的老师提倡不要分手再合手,理由是你不可能先学会一只脚走路才学会两只脚一起走;
三、作音乐性的弹奏,从一开始学琴就要注意,不要做所谓的纯粹手指练习如哈农,即使是练习也要有音乐性,所有技巧的获得应该与音乐性是同步的,平时练习时候可以录像来保持演奏的状态,提倡节省出获得技巧的时间从而在音乐性上更加讲究;
四、分解练习,如遇到困难的段落,要分解到最困难的音符反复练习,而不是练习整篇,从而节省时间。
五、直觉性的方法往往是错误的,一定要对此有警惕。如慢慢弹奏然后增加速度,不是一个有效率的方法。一上来就按照演奏速度弹奏,在正式演奏前用慢速演奏,反而是正确的。
參考學習了 我在听耶鲁大学的音乐公开课,听不懂呢 学习了,参考! I was born in Taiwan in 1938, grew up in Japan (1945-1958), started piano lessons in 1949, and moved to the U.S. in 1958; received a BS degree in Physics from RPI in Troy, NY, and PhD in Physics from Cornell Univ. in 1967. Worked in analytical research (electron spectroscopy) until 1998, mostly at Bell Labs. The writing of this book originated in an incident in 1978 when I took one of our two daughters to her piano lesson with Mlle. Yvonne Combe. Little did I know that it would change my life, a once in a lifetime experience. After a few years of lessons, our daughters were progressing at unbelievable speed, which my wife and I attributed (mistakenly) to their exceptional musical talent. During this lesson, the teacher took out a frayed book with all the lesson pieces arranged according to difficulty, for choosing a new piece to study. Mlle. Combe said, "Choose whatever you want!!!", and my daughter looked all over the book for what she might like. I couldn't help interfering to ask "Shouldn't she stay within her level of difficulty?" The teacher smiled knowingly with our daughter and answered "Difficulty isn't our problem, is it?" I was so impressed by the implications of what she said that I decided to investigate this teaching method. It took me about 15 years of research to realize that most teachers do not teach practice methods and another 10 years to gather the material for this book.
I taught myself to tune the piano by reading books because, as a married student living on a research stipend and my wife's baby-sitting income, I did not have the money to pay a piano tuner to keep my piano always in tune. Since neither my wife nor I had absolute pitch, I must attribute our daughters' accurate absolute pitch to the fact that our piano was in tune since their birth. 在写本书时,我必须将各个不同的方法与内容,作有系统的整理,并赋予 不同的目
的,且确认没有遗漏。身为一个有训练的科学家,我知道,将素 材作有逻辑性的组
织架构,是撰写手册的不二法门(参考3.2)。如众所周知,很多科学发现,都是在
撰写研究报告时发现,而不是在做研究时。就如我有一部车的所有零件,如果这些
零件没有被正确的组装及调教,这部车是不会动的。姑且不论本书中的方法为何如
此有效,我个人深信它将对于钢),并驱使我完成第二版。第一版并不是一本绝佳
的书;甚至连索引跟参考书目都没有。因为我在 4 个月中利用工作空档仓卒完成它。
显然的我必须做更广泛的研究,来补足书中的不足,并对相关文献做审阅。 也就是
说,我必须满足钢琴练习科学研究上的所有要件( 参阅第三章)。同时,我决定在
我的网页上撰写,这样可以随著我的研究同步更新,并且可以马上公诸于世。如同
大家所知,网际网路的书,有许多优点,例如不必去写索引,因为你可以使用文字
搜寻。当它实现时,它将是网际网路上免费教学的先驱。
为何这些是革命性的练习方法?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必须自己去阅读本书,并试试
这些方法。在下一节中,我将尝试展示一些神奇的结果是如何达成的,并简略的解
释它是如何做到的。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这些方法的原创者。这些方法,
在过去的 200 多年由许许多多成功的钢琴家所发明。本书中的方法,主要是以 Mlle.
Yvonne Combe 的教学法为架构。她是我两个女儿的老师,教导她们成为优秀的钢琴
家,并且获得钢琴竞赛的首奖,每年举办超过 10 场的独奏会,拥有绝对音感,现
在她们正尝试著作曲。
其它部分,是我个人在网际网路上的研究,及一些文献的整理。我个人的贡献是,
将这些资讯作有架构的整理,并提供一些解释,阐述它们为何这么有效。这些解释,
对于这些方法是否能成功,有著关键性的影响。
钢琴,常被认为跟宗教一般:信、望、爱。信:如果你遵循大师级的老师所建议的
步骤,你就会成功。望:练习,练习,不断的练习,你将到达彩虹的彼端。爱:牺
牲、奉献,你将创造奇迹。而这本书是不同的 - 除非学生能充分了解,为何这些方
法是有效的,并且能符合他们的需求,否则它是不能被接受的。如何找到正确解释
并不容易,因为你无法凭空杜撰(随意杜撰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释。一个错误的解释,
比没有解释还要糟糕)-你需要在这个领域有足够的经验与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解
释。
提出正确的科学解释,会自动过滤掉一些不正确的练习方法。这或许可以解释,一
些相当有经验的老师,他们所受的教育只局限于音乐,在解释一些练习方法时,常
常会遇到困难 - 即使这些方法是正确的。对于一个正确的方法,给予错误的解释,
往往会得到反效果。这会使学生产生混淆,并认为这些方法是错误的。这很容易让
学生对老师丧失信心!我个人的教育及工作经验包括材料科学(金属、半导体、绝
缘体 )、光学、声波学、物理、电子、化学、科学报告(个人曾在主要的科学期刊
发表超过 100 篇的论文)等等,对于本书的撰写,都是极为珍贵的经验。由于,撰
写这类书,需要广泛的知识基础,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一直没有这类型的书。
那么,这些可能引起钢琴教育革命性改变的神奇方法是甚么呢?让我们先看看这个
事实:我们看到钢琴演奏会上钢琴家演奏的曲子极为困难!看起来对他们来说却是
易如反掌。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事实是,这些曲子对他们而言其实很容易。所以,
许多在这里提到的学习技巧,都是「如何让困难变成容易」:不仅仅是容易,而且
简单。这是藉由分手练习及缩短练习段落(有时可以短到一两个音符)来达成的。
你无法找到比这个更简单的事了!技巧纯熟的钢琴家,能弹奏到不可思议的快!我
们如何能达到如此快速的弹奏?简单!利用「和弦起音(chord attack)」-就是弹
奏一个和弦(或是任何音符的组成),所有手指都同时压下,这是这一群音符弹奏
到无限快的状况,既使对一个初学者也是一样。
当然,我们不需要弹奏比无限快更快〔请参阅1-II-11「平行组合(parallel set)」
一节〕。虽然我创造「平行组合」这个名词,这只是「和弦(Chord)」的时髦说法
(我使用「和弦」这个字,是采用比较宽松的定义:数个音同时被弹奏,都称为
「和弦」)。然而,「平行组合」在这里比「和弦」更为贴切,因为它较能描述弹
奏时手指如何运作(其关联就是,弹奏时,所有手指都是平行的弹下,其间并无时
间上的落差),而「和弦」在音乐上有其较严谨的定义。将一些平行组合连接起来
作音乐性的弹奏是需要练习的。至少我们有一个生物/物理上的程序来发展肌肉/
神经上的连结,来做快速弹奏。在本书中,我将「平行组合」提升至较特殊的层次,
一方面,它可以用来诊断你的技巧上的弱点,并且能解决这些弱点。也就是说,
「平行组合」可以立即的解决你在主要技巧上不足。「平行组合」的练习,不是像
哈农与彻尔尼一般的手指练习;而是一个威力强大的工具,来让你获得技巧。总而
言之,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运用这些独创性的「学习技巧」,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即使是利用本书中的技巧,你仍需要数百次的练习,有时会上万次,来熟练一些相
当困难的曲子。譬如说,你练习一首 贝多芬 的奏鸣曲,以一半的速度弹奏(因为
你才刚开始学习这一首 ),你需要一个小时将它弹奏一遍,弹奏一万遍,需要 30
年的时间,也就是半辈子(如果你每天弹一个小时,每周弹 7 天)!显而易见,这
不是学习一首奏鸣曲的方法,但是却有很多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来学习。本书中所提
到的方法,是先找出一首曲子中,你需要特别练习的段落,这些小段落,你可以用
几秒钟的时间练习一次(例如用平行组合的练习方法),藉此,你可以在每天练习
10 分钟,每周 5 天的情况下,数周内练习一万次(对于较简单的,你或能在数天
内练成 )。当然,这种说法有些过于单纯化,当许许多多的复杂因素加进来时,最
终的结果也是相同的:好的练习方法,能够让你在数个月内获的绝佳的进展,反之,
会让你终生无成(请参阅感谢函一节)。
本书中提到许多有效率的原则,例如,练习与背谱需同时进行。在练习时,你会重
复弹奏许多次,而重复是背谱的最佳方法;因此,没有道理在练习时不去背谱。为
了要去记忆相当庞大曲库,你必需时时学习记忆,这和你每天作弹奏技巧练习是一
样的。如果你利用本书中的方法去练习,你会记得你所弹过的曲子,当然一些能够
视奏的曲子除外。
这就是为何,本书不建议练习《哈农》及《彻尔尼》曲集。这些练习曲并不包含记
忆与演奏的训练,而萧邦的练习曲是被推荐的。
不含演奏特质的练习,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使你与生俱来的音乐性退化。一旦你
有绝佳的背谱能力,你将拥有一般人认为天才型音乐家才拥有的天赋,例如,在没
有钢琴的情况下,能在脑海中演奏,或是能将整首曲子默写下来。如果你能不看谱
将整首曲子演奏出来,实在没有道理你不能将它写下来!这些能力不是用来作为炫
耀的,而是能让你在演奏时不出错。
即使像我们这种常人的记忆力,这些能力都是使用本书中方法的自然拥有的附带能
力。有些学生,能够演奏一首曲子,却无法将它写下,这些学生只有记忆一部分,
因此并未到达可以演奏的阶段。许多钢琴家会因为无法背谱而感到沮丧。然而,他
们所不知道的是,学习一首新曲子,会忘记旧曲子。
因此试图保有一个庞大的曲库不是件容易的事!基于此点,配合上本书中所述一步
步导入永久记忆的方法,仍需一段长路来远离那些会沮丧的结果,重建信心,并建
立自己的曲库。学生如果使用没有效率的方法,会花所有的时间在学习新曲上,因
此无法建立一个完整记忆的曲库,所以演奏时,会遇到极度困难。他们总是惊讶于
演奏这么的困难,但莫札特却能随时坐下就能演奏。
序 - 第三段
我们看到许多「建立基础技巧」的论述,对许多钢琴家而言,仍是不解之谜。这包
含:弯曲着手指弹奏、弹音阶及琶音时拇指由下方穿过(Thumb Under)、手指的练
习、在椅子上坐高一些、没有疼痛就没有进步、慢慢的增加弹奏速度,及充分的使
用节拍器。我们不只解释这些迷思为何是有害的,而且也提出解决方案。这些是:
手指伸平弹奏(Flat finger position)、拇指由上方跨过(Thumb Over)、平行组合、
在椅子上坐低一些、完全避免弹错的方法,藉由了解「 速度障碍(Speed wall)」来
快速的提升速度,及了解使用节拍器的时机与好处。
另一个有用的例子是利用重力。手臂的重量不仅仅是让你能做均匀弹奏的重要参考
(地心引力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而且是测试你是否充分放松的重要依据。在 1-II-10节,
我将做更基础的解释,为何钢琴是利用重力作为参考力量。放松是另一个例子,当
我们做一个困难的肢体运动,例如弹奏一段困难的曲目,很自然的,我们的身体会
紧绷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试图让手指快速独立的弹奏,就像是双脚绑著橡皮筋做
百米赛跑一般。如果你能充分放松,只使用到弹奏时所需要的肌肉,你就能很轻松的
作快速的弹奏,且在长时间弹奏中也不至于出错。另一个例子是「 速度障碍」。
甚么是速度障碍?有多少个速度障碍?速度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及如何避免速度障
碍。答案是:你企图去做一些不可能的事(自己造成速度障碍),基本上有无数个
速度障碍,旦你可以透过正确的练习方法来避免速度障碍。避免速度障碍的一个方
法是,藉由了解速度障碍的成因(紧张、不正确的指法或节拍、缺乏技巧、练习太
快、太早练习合手,等等),一开始就避免造成速度障碍。另一个方法是,利用平
行组合的方法,由无限快将速度降低,而不是由低速度逐步的提高速度。如果你能
一开始就用比速度障碍快的速度弹奏,那么当你将速度降低时,你将不会遇到速度
障碍。
本书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 - 令人惊讶的,对几乎所有的人而言(除了少数绝顶聪
明的人之外),最佳的练习方法,都是与直觉相反的(counter-intuitive)。这是
钢琴教育法中最重要的一点,这可以解释为何一些错误的练习方法,总是被学生使
用,及被老师教授。若不是这些方法这么「与直觉相反」,那么本书似乎也没有存
在的必要。所以,本书不仅告诉你该如何做,也告诉你甚么是不应该做的。这些告
诉你甚么不应该做的章节,不是用来嘲讽那些错误的方法,而是学习过程中所必需
的。我尚未找到一个统计上的解释,为何一些直觉上正确的练习方法,经常导致灾
难。或许,弹钢琴是极其复杂的事,因此有许多的方法去做它,如果你只是依直觉
随意去找一个简单且看起来是对的方法,那么你找到正确方法的机率近乎是零。底
下是一些例子:
1.分手练习看起来是反直觉的,因为你需要左右手各练一次,然后练合手,所以你
要练习三次;然而,只练习合手,你只需练一次。既然在最后的演奏时,你不会只
有单手弹,那么为何要需要练习分手?本书中,约 80% 都是在说明你为何需要分手
练习。
分手练习是唯一能让你在无困难的情况下,快速的增加速度与控制力的方法。它能
让你在无时无刻,以任何速度弹奏,而不会感到疲惫、肌肉紧张,或是受伤。这个
方法是:单手练习。当你觉得疲惫时,就换手练。
换手练的时间掌握很重要,你必需确保休息的那只手,不至于变冷;若换手的时机
掌握得好,休息的那只手仍会保持暖身、不疲惫,且可以随心所欲弹奏。分手练习
可以让你尝试找到正确的「手的动作」去快速弹奏的唯一方法,而且它是学习放松
最快的方法。
尝试用合手练习去学习技巧,是导致速度障碍 、 坏习惯、受伤、及肌肉紧张的元
凶。所以,分手练习时,将速度练到比最终速度(校释:曲子的目标速度)还快是
有益处的(事实上,这是必需的);相反的,以过快的速度合手练习是有害的。但
讽刺的是,在辛苦多年的分手练习后,它最终目标却是让你在学一首曲子时,能尽
量减少分手练习的时间(甚至于不需要 )。
2.合手慢慢弹,然后逐步增加速度。这是一般直觉的方法,但这却是最糟糕的方法,
因为它会浪费相当多的时间,而且你尝试去训练你的手适应与最终弹奏速度不同的
动作。有些学生会利用节拍器来配合慢慢提升速度,并保持旋律的流畅。这是非常
不好的习惯。节拍器只能用来检验你的节奏(速度与旋律)。
如果过度使用节拍器,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也是另一个「反直觉」的事实),
例如丧失你内在的韵律感、丧失音乐性,甚至于让自己完全混淆。不仅将自己过度
暴露在一个固定重复的音响中,这同时也是生物/物理学上的窘境(在这种环境中,
你的脑子会尝试去数节拍器的响声)。因此,了解何时、如何及为何使用节拍器,
是很重要的。了解在任何情况下,选择最佳的练习速度,是本书中很重要的一环。
快速弹奏的技巧,是透过「发现手部新的动作」来获得,不是单纯将慢速弹奏的动
作加快,也就是说,快速弹奏时,手的动作与慢速弹奏时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为
何由慢速弹奏逐步增加速度会遇到速度障碍 ━ 因为你试图去做一件不可能的事。
从慢速弹奏逐渐加速,就像要求一匹马用走的步伐到奔驰的速度 ━ 那是不可能的。
马从走、快走、慢跑,然后到奔驰,都必须改变脚的动作。如果你要求马用走路的
步伐达到慢跑的速度,它会遇到速度障碍,而经常导致受伤。
本书中讨论一些最重要的手部动作。由于人的手与脑的配合极其多样,因此不可能
讨论所有的动作。多数的初学者不了解他们的手能够到达像演奏家般弹奏的境界。
例如:在弹奏音阶时,你必须学习「滑奏(glissando motion)」的技巧,及如何运
用拇指(这是最多功能的手指) ━ 众所周知,没有拇指,就无法弹奏钢琴。本书
中讨论许多基本的手指/手的动作,主要是教学生如何自己去发现、感觉一些手的
新动作。
3.想要有精准的背谱及快速弹奏的能力,你必须慢速练习 - 既使你能轻易的快速
弹奏一首曲子。慢速练习也是反直觉的,因为你总是在快速的演奏,那为何需要浪
费时间做慢速的练习?既然在演奏时都是快速的,很自然的你会认为做快速的弹奏
练习会帮助你记忆,及演奏的更好。但事实上是,做快速弹奏练习,不仅会伤害你
的技巧,而且也不利于记忆。因此,在演奏会的当天,将演奏曲目做演奏速度的练
习,通常会使自己在演奏会上表现不佳。
你听过多少次这样的抱怨:「今天上课时弹的糟透了,今天早上(或昨天)练习时,
弹的好多了!」。因此,虽然本书大多是教你如何达到最终的演奏速度,但是适当
的运用慢速练习,是达到强力记忆,以及在演奏时不出错的重要因子。慢速练习非
常诡异,因为在你能做快速弹奏之前,你不可以做慢速练习。否则,你会不知道你
在做慢速练习时,手的动作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可以透过分手练习来获得技巧及速
度。因此,了解何时需要做慢速练习是很重要的。
4.多数人很难去记忆一首他们不会弹的曲子,所以一般人会先去将一首曲子弹熟,
然后再去背谱。但是如果你先将谱背下来,然后从记忆中的谱去练习,你会节省相
当多的时间(这里所指的是在技巧上较难,你无法直接视奏的曲子)。本书中也解
释,为何先学习后记忆,很难将曲子记的很熟。且将终生为记忆这首曲子所困扰。
所以好的背谱方法,必需整合在练习的过程中;背谱是必需的,不是多余的。
以上四个例子,应该可以给读者对于「反直觉」练习法一些概念。令人惊讶的是,
大多数好的练习方法,都是与多数人的直觉相反的。很幸运的,钢琴天才们,看到
直觉方法上的障碍,而发现这些更好的练习方法。
为何好的方法大都是反直觉的这件事,在钢琴学习上往往带来灾难?纵使学生们学
到正确的练习方法(但从未没教导甚么是不能做的),都会慢慢的转变到一些直觉
上正确的方法,因为他们的潜意识会不断告诉他们去用这些直觉的方法(这也正是
「直觉方法」的定义)。当然,对老师而言也是这样,而家长们更是如此。所以,
家长的介入,往往会带来反效果。这是家长们必需被告知的。
这就是为何本书一再强调直觉方法的误谬。也因此许多老师会排斥家长的介入,除
非家长们也参加课程。大多数的学生,老师,家长都会自然而然的倾向直觉(错误)
的方法。这是为何迄今人有许多错误方法存在,而学生需要一个好的老师与教科书
的主因。
序 - 第四段
大体上而言,钢琴老师可以分为三大类:(a)无法正确教学的私人教师,(b)相
当优秀的私人钢琴教师,(c)在大学或艺术学校教授的老师。最后一群老师通常都
相当优秀,因为他们的环境会让他们积极与他人沟通。他们能够很快的认知一些不
好的直觉方法,而去避免它们。不幸的是,在艺术学校的学生,通常都有相当程度,
所以老师们不需要去教授基本的练习方法,所以初学者无法 从这些 老师中获得什
么。
ermaolu 发表于 2012-4-13 16: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天抽空看了一遍,大概感觉他的方法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孩子,要拔高到能演奏的准钢琴家,但是有几个观点也有 ...
我们学了2年半了,确实是这样,非常赞成 ermaolu 发表于 2012-4-13 16: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天抽空看了一遍,大概感觉他的方法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孩子,要拔高到能演奏的准钢琴家,但是有几个观点也有 ...
第五条不是很同意 ermaolu 发表于 2012-4-13 16: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天抽空看了一遍,大概感觉他的方法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孩子,要拔高到能演奏的准钢琴家,但是有几个观点也有 ...
请问这本书是作者自己所说的吗?市面上还有哪些类似的书呢?除了388问和学琴日记之外。
“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有关于如何练习钢琴的书!倘若你尚未学习一些有效率的钢琴练习方法,那本书中所揭橥的,是一些可以增进学钢琴速度的方法,将使你的学琴速度增进千倍!令人惊讶的是,虽然这些方法在钢琴的早期年代就已经知道,但是却很少被传授,原因是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这些方法,而这些人也未曾将它写下!”
yeahdo100 发表于 2012-6-17 2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这本书是作者自己所说的吗?市面上还有哪些类似的书呢?除了388问和学琴日记之外。
“
你列举的话的确是书中的前言所说,不过,作者是一位严谨的理科教授,这么说并非凭空忽悠,这本书的英文版在亚马逊有售,只是中文译本还没有出,如果英文够好,可以直接看看原版。另外,流行钢琴网在招募译者翻译这本书,一件有功德的事,无论同意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只是想如果可以听到越多不同的声音,你的思考和判断可以更准确吧。
感觉很深奥啊,刚还是学琴,许多还不懂,学习 岩松妈妈 发表于 2012-4-14 2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在听耶鲁大学的音乐公开课,听不懂呢
求链接谢谢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