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5 发表于 2012-5-17 13:16:12

一起探讨语言学习之“道”是什么?

这个帖子是源于萧大侠的什么是真正的语言学习?针对“好难过”再谈几句一贴而来。

在探讨之前,特地到网上搜了一下,什么是“道”。 大体来说,“道”可以定义为
1, 道是过程。这是道的第一层含义。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2, 道是本原
3, 道是规律,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 有的解释为自然规律。

那么,语言学习之道,在咱们这里便是“亲子英语”之道,就是亲子英语最基本,最本原的自然规律。

萧大侠在他的帖子《什么是真正的语言学习?》。可以直接点击查看 谈到:
语言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
语言是一种思维活动,语言具有生成性。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语言能够举一反三,你一旦掌握了一个语言的内核,
就像滚雪球一样,各种语言知识自发地集中于这个内核之下,越滚越大。

所以,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尽管说不了多么复杂的话,你能说他没有掌握语言吗?
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所用词汇不过2000-3000,你能说他没有掌握语言吗?

如果从语言知识的角度,你会陷入一种无边的黑暗中,英语已经有50多万词汇,
而且每年还在不断的扩充。你学得过来吗?

所以真正的语言学习,尤其是启蒙阶段的学习,要紧紧围绕语言的本质来学,
要紧紧抓住语言的内核来学,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而不是堆积一些语言知识。
。。。 。。。

这里只节选了开头的一小段。 整段文字看了几遍,对到底什么是语言学习内核,什么是语言学习之道,还是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的。 所以,就开贴请大家一起来探讨“语言学习之“道”到底是什么”。关于“术”,或者说“方法” 咱们另开贴探讨如何?

http://www.ebama.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high5的微博

yydxxl 发表于 2012-5-17 13:18:08

沙发,可是我不知道什么是道,在这里等高手们回答。

jing1025 发表于 2012-5-17 13:18:42

caroltony 发表于 2012-5-17 13:19:03

本帖最后由 caroltony 于 2012-5-17 13:20 编辑

来坐H版的沙发了!

咣当,被挤在地板上了!好热门的沙发!{:soso_e113:}

friday1103 发表于 2012-5-17 13:26:54

道,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借用净空法师的一句话,“没有自己的意思”。何为?就是所有的出发点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对方(事情或者人)。按照对方当时的状态,想其所想,提供能帮助对方提升或者成长的平台。并在整个过程中,并在对方需要的时候,施以适当的帮助。

无为,是不为自己而为。无不为,就是按照对方的方式,而成全对方。成全对方,就是成就自己。所以,反而能成就自己。(老子进而还说,功成而弗居,这点特别难。)

看起来好像没为自己做什么,其实绕了大一圈,最后还是成就了自己的愿望。

教孩子学英语也是这样,其中没有自己的意思,全部从孩子这个独特的个体出发,提供他感兴趣的,适合他年龄的资源,然后引导他爱上这些资源,提供条件让他练习自己掌握的能力(比如口语能力),最后全面发展他综合应用能力。重中之重,孩子是事情的发起者,驱动者,受益者。

很多时候孩子不喜欢家长引导的技能(比如谈钢琴什么),有时候是时候不到,有时候只是不喜欢家长提供的方式。

嫣冉 发表于 2012-5-17 13:33:56

楼上的让我想到   无为而治,学习也应该如此,不应该有统一的道

油菜籽 发表于 2012-5-17 13:42:46

坐H版的沙发,仔细听听

zhangyunqing 发表于 2012-5-17 13:56:16

这两天看漏屋的文章(较长),但对英语学习理念、体系有了个大体的了解。文中提供了近年来国外(和国内)对语言教学的现有研究成果和根据这些成果观察和分析的一些现象。包括一些最简单和基本的原理,而且都是已经被证实了的和没有太多争议的结论。比如:
    1, 需要建立外语思维: Able to think in the target language
    2, 语言的掌握不是通过翻译和记忆,而是与思维,概念或图像建立直接联系:Through association, not translation or memorization
    3, 语法的掌握是下意识的过程,不应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 An implicit subconscious learning process rather than explicit conscious learning or active instruction.
    4, 要注重理解和含义而非结构:Meaning-focus instead of form-focus.
    5, 语言环境和掌握语言的关系: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6, 关键是提供可理解输入条件 Comprehensive input i+1
这些应该对于语言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但语言教学争论的焦点已不在这里了,而是知道了以上的结论,那在每个阶段应采用什么手段实现?如何针对每个人不同特点定学习策略?


也在学习中,不过感觉对于语言学习的这个“道”的感悟应该有所助益。

Ester 发表于 2012-5-17 14:14:10

"有关第二语言或是外语,不论是学还是教,没有“The Method”(定冠词的典型用法)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一个方法只能适合某一个群体的学习者的某一个学习阶段。我们做研究的就好比在生化实验室里研究能够针对某个具体病症的药,而在第一线的教师就像开药方的医生,要根据病情和药性因人而异地开处方。整个第二语言的进步过程是漫长而充满个体差异的。如果一个教学群体或者一名教师,渲染或是笃信某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那他们不是在专业知识上无知就是为其他利益所驱动。学习者个人追求“最好”的方法,就像我的系主任碰到的那位律师,可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本能行为,这样的无效的行为本身无可非议但是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希望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真正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进而能给学习者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指导,让全体外语学习者能脚踏实地而又快乐自信地学习,不再轻易地被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方法所“忽悠”。"

转自美国王青博士博文“哈佛博士为什么想去卖药”。王青博士是专门研究第二语言学的。

枯藤昏鸭 发表于 2012-5-17 14:33:51

关注此话题{:soso_e163:}

娃爱的墨墨 发表于 2012-5-17 14:38:47

过来学习!

岩松妈妈 发表于 2012-5-17 14:54:52

知识不过是一种“术”罢了。如果没有内在的“道”支撑,知识能够发挥出的效果往往是要打折扣的。更坏的是如果“道”错了,那么你的“术”越高明危害就越大。

shunshun121 发表于 2012-5-17 16:15:08

我的理解就是:“道”是普遍规律,“术”是适合自己宝宝的具体方法。

zisedehuiyi1202 发表于 2012-5-17 16:17:35

来学习的。

yanlina 发表于 2012-5-17 17:14:36

来听听高人的见解,然后学习。

相视而笑811 发表于 2012-5-17 17:17:44

个人觉得, 语言学习还是有一定的方法的, 比如听力先行.
但在具体的进行听力浸透的时候, 却不一定要遵循某种或某个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无为,而无不为", 也就是"顺势而为".

bailechen 发表于 2012-5-17 17:38:01

我觉的到 道 是战略上的! 术 是战术上的!

zhangyunqing 发表于 2012-5-17 18:06:14

道是嵌入内核的普遍性规律,术是适合群体或个人的外在手法,简单看就像网络交换机,内核是CPU核心处理数据,接口方面就很多,包括10M、100M、GE、PSTN、光口等等不同制式,但里面跑的都是数据,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不同,想处理数据的话,看看我什么类型的数据,然后找到接口就行了,最后都是奔向内核的。语言学习作为整体事件分阶段,持续时间长,期间个体性、阶段性、主观性差异大,没有适用所有人的普遍方法,但使用群体分类来统计、研究还是可行的。

zhangxiaojun 发表于 2012-5-17 18:09:57

tenderleo 发表于 2012-5-17 22:03:04

zhangyunqing 发表于 2012-5-17 18: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道是嵌入内核的普遍性规律,术是适合群体或个人的外在手法,简单看就像网络交换机,内核是CPU核心处理数据, ...

蛮形象的。

hy193 发表于 2012-5-17 22:19:08

Ester 发表于 2012-5-17 14: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关第二语言或是外语,不论是学还是教,没有“The Method”(定冠词的典型用法)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 ...

针对每个不同的个体,方法肯定有所调整。但语言的习得肯定是有一定的基本规律的,这是适合整个人类的。
就像中医开药,虽然根据病人不同有不同的药方,但阴阳五行等基本规律还是共同的。
所以,我们要探讨的“道“是这个共同规律,具体到每个孩子和家庭,还需要自己的裁剪。

tempax 发表于 2012-5-18 01:31:27

1. 学以致用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相信上面两句话.
只要能在实践中合理运行,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都是正确的道, 至少对于学习者而言是正确的.
因此, 我觉得没有必要随意否定别人.
学什么, 怎么学? 取决于用来干什么, 怎么用.
对于词汇, 我不太认同下面的观点:
1. 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所用词汇不过2000-3000,你能说他没有掌握语言吗?
2. 英语已经有50多万词汇,而且每年还在不断的扩充。你学得过来吗?
对于语言能力, 我也不太认同下面的观点:
1. 能听会说就是掌握了语言
2. 读强听说弱的语言没有用.

其实, 有用没用都是相对的, 用得多就需要多学, 用得少就可以少学, 不用甚至可以不学.


乐淘淘宝贝 发表于 2012-5-18 11:56:01

英语思维应该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多读多听多说,时间长了自然就行了,这个只能自己体会。

high5 发表于 2012-5-18 12:29:21

同意前面同学说的,语言学习的道, 或者说语言学习的内核,就是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

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是什么呢?可能是太平常太平凡的事情了,以至于我们都视而不见了。
大家一定记得海伦凯勒吧,她是三岁得了一场重病,从此便失去了听觉和视觉能力。 也就是说,语言交流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对她关起了大门。她既听不到语言的声音(没有听的输入),也看不到文字(没有阅读输入)。那么,她是如何学会英语的,并完成大学学业,最终成为世人敬仰的学者呢?

我们小学都学过海伦凯勒的一篇课文。沙利文是海伦的老师,有一段时间,沙利文老师总是在海伦的手上写着什么,海伦并不知道老师在干什么,老师的用意是什么。 有一天,老师带海伦来到院子里水龙头的旁边,一遍让水从海伦的手上流过,一遍在另一只手上一遍又一遍的写water 这个词。 海伦终于领悟到,老师在手心这样写,是告诉她,另一只手感受到的东西。

这就是语言学习的内核。 语言就是真实世界所有事物的一种代号和名称。 比如,狮子代表一种动物,气愤代表一种感觉。 在人们认识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开始用一些名称来代替抽象的东西。 那么,我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要做的,就是将

语言的声音或是文字<--------------->真实世界的事物

建立起一个关系就好了。注意这是一个双向的关系,也就是既有输入,也有输出。

说的简单点,就是无论听到什么,或是读到什么,脑海中都能出现他们所代表的含义和表象。

high5 发表于 2012-5-18 12:53:21

语言的声音或是文字<--------------->真实世界的事物

在这样的公式前提下,来看看zhangyunqing总结的漏屋先生的英语学习理念

1, 需要建立外语思维: Able to think in the target language
当我们的语言学习是直接和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建立关系,而不是借助于其他语言建立间接关系的话,这种新语言会自然在大脑中建立语言区,从而参与大脑的活动。

2, 语言的掌握不是通过翻译和记忆,而是与思维,概念或图像建立直接联系:Through association, not translation or memorization
这条就不用解释了

3, 语法的掌握是下意识的过程,不应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 An implicit subconscious learning process rather than explicit conscious learning or active instruction.
语法是人们在语言的基础上总结的一些语言规律。 当有了语言之后,用语法规律将头脑中的语言归类整理就好了。

4, 要注重理解和含义而非结构:Meaning-focus instead of form-focus.
这和我上面的那个公式说的是一回事。注重的是理解语言的意思,语言后面代表的是什么。

5, 语言环境和掌握语言的关系: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这个强调的是语言输入在质和量上面的保证。语言环境应该保证有各种输入,同时有语言的运用(输出)

6, 关键是提供可理解输入条件 Comprehensive input i+1
这条和4差不多,强调理解了之后的输入,也就是建立上述的关系。 i+1是不断有新东西,但又不是太多,仅仅是+1, 让学习语言的人不是老是原地打转,而是在能接受的前提下慢慢前进。

jing1025 发表于 2012-5-18 14:45:50

Ester 发表于 2012-5-18 14:48:52

本帖最后由 Ester 于 2012-5-18 15:38 编辑

那俺问问漏屋的信徒们,如何将这些词跟它们所代表的概念跟真实世界的东西建立联系:

liberty
vanity
iniquity
salvation
vaulting ambition that over-leaps itself
the illusion of invincibility
transitory joy
strike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excess and deficiency

这些是我随手从俺娃正在读的东西里挑出的几个词。

对一个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孩子,通过已经建立的母语思维去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难道不是最简便的途径吗?

语法的掌握是下意识的过程,不应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那我推荐各位去看看斯坦福大学天才儿童网课EPGY的Language Arts教学内容:语法,语法,and more 语法。。。。。美国不要说好的私校,就是Magnet公校,语法也是专门学的。纽约的磁高史蒂文森要求学生会diagram sentence (划分句子成分,8大词性) in any language。

Meaning-focus instead of form-focus 这是啥意思,俺不懂{:soso_e117:} 哪个meaning 不是通过正确的 form 表达出来的? 不懂form 怎么理解 meaning ? 别的不说,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句话,不懂语法(form)怎么搞懂? 独立宣言这个不是我编出来的,他这本书里的例子(http://www.amazon.com/The-Against-Grammar-CrossCurrents-Series/dp/0867095512):每年本科新生入学第一节英文课的第一个作业是paraphrase(用自己的语言改述) 独立宣言第一段,没有几个美国孩子能做对。什么原因,不懂复杂英文句式的form。

不能因为初级英文用不到某些方法,知识,就断言学英文永远用不到这些方法,知识。

Ester 发表于 2012-5-18 15:11:59

本帖最后由 Ester 于 2012-5-18 15:35 编辑

这里:http://en.wikipedia.org/wiki/Second-language_acquisition---- Krashen(漏屋的偶像)之后二语学习的理论进展概述。

Get over Krashen, will ya?

-------------------------------------------------
这是一篇非常不客气地批评Krashen的文章:

http://www.angelfire.com/az/english4thechildren/krashen.gif

(文章全文在这里:http://www.angelfire.com/az/english4thechildren/krashen.html)

摘几句:

there is no proof that Professor Krashen's theories are correct. In fact, no scientifically sound studies exist that prove his "bilingual" education philosophy works any better than doing nothing at all for immigrant children.

But according to many authorities on learning to read and write a new language -- experts who have taken no side in California's battle over Proposition 227 -- the grab bag of "research" on which Krashen heavily relies is not viewed as serious science outside his and his adherents' emotional world.

There was just one catch to Krashen and Cummins's then-blossoming theories: Neither man had ever used his ideas to teach a second language to classes of small children in his life, and neither had ever tested his ideas in an unbiased study of real classrooms.

yanlina 发表于 2012-5-18 15:19:48

好深奥啊,

Ester 发表于 2012-5-18 15:26:16

本帖最后由 Ester 于 2012-5-18 15:32 编辑

yanlina 发表于 2012-5-18 15: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深奥啊,
所以我常说,推孩子不如推自己,或者推孩子先要推自己,才不至于被误导。

对于理论家和理论家的鼓手们,您的孩子是他的之一;对于您,您的孩子是您的全部。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一起探讨语言学习之“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