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anxuanle 发表于 2012-5-19 18:03:57

有爱,就有希望——卡尔森《桥下一家人》

圣诞节前夕,巴黎,热闹繁华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派节日的气氛。然而,就在孤寂冷清的大桥下面,无家可归的人却住在破旧的帐篷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上了年纪的流浪汉阿曼德发现自己的住处被三个孩子和一条狗占据了,善良的阿曼德接纳了孩子们,分给他们吃的,由此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三个孩子的父亲去世了,仅靠妈妈在洗衣店里工作赚得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赶了出来。他们流落街头,但又不愿去收容所。凯尔西特夫人非常自尊,甚至有些虚荣和傲慢,她不希望别人把他们当乞丐和流浪汉看待。阿曼德带着孩子们去城里,看望圣诞老人。天真的孩子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圣诞老人给他们一座真正的房子。阿曼德领着孩子们在街头唱歌,靠路人的施舍买煎饼和栗子给他们吃。阿曼德害怕孩子们被送到收容所,他们的妈妈被送进监狱,于是带着凯尔西特一家来到吉卜赛人的宿营地,好心的吉卜赛人收留了他们。圣诞前夜,图尔奈勒大桥下面举行盛大的晚会,招待流浪的人们,大家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警察来到吉卜赛人的宿营地,吉卜赛人不得不乘坐大篷车继续流浪,孩子们又无家可归了。孩子们的艰难处境触动了阿曼德,他装扮一新去找工作,找到了一份看门人的工作,可以把家一起搬来。阿曼德和凯尔西特一家终于有了新的住所,可以结束流浪生活,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了。《桥下一家人》为我们讲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如何互相扶助,用爱温暖彼此,永不放弃希望,在逆境中百折不挠的故事。是啊,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希望,永远在黑暗中沉沦。同病相怜的人们彼此鼓励和帮助,让希望之灯不灭,使得这个寒冷的冬季温暖起来。三个孩子得到了流浪汉阿曼德的关爱,阿曼德也在孩子们那里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还有米勒里、蒂恩卡等吉卜赛人,像朋友一样地接待阿曼德和凯尔西特一家,不仅分文不取,还送给他们圣诞礼物。尽管凯尔西特一家对吉卜赛人有很多偏见,心底里把他们看成小偷和无业游民,但最终凯尔西特一家消除了对吉卜赛人的误解,感激他们的收留。正像阿曼德所说的:“我们都是上帝的贫苦大家庭中的成员,所以我们需要待在一起互相帮助。”贫苦的人不分种族,都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这体现着底层人们信仰的朴素与真诚。正是这份在困境中闪光的爱,改变了凯尔西特一家的命运。故事的主人公是老流浪汉阿曼德,他是一个善良的、好心肠的人。他不是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他只是习惯了做流浪汉的自由和洒脱。他对生活还是颇为满意的,当他推着没有车篷的婴儿车走在巴黎的大街上时,他嘴里哼着欢快的曲子。他知足常乐,不愿改变现状,他表面上讨厌孩子,其实是因为心里害怕他们一旦发现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会把它偷走。他没有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他仍然有一双爱美的眼睛。当他看到花摊,他会“把碎树枝放在手推车里的东西上面,然后小心翼翼地从垃圾堆里挑了干冬青枝,把它插在撕裂的扣眼儿里”。他有很强的自尊心理,他不认为在街头唱歌换得报酬是乞丐行为,他理直气壮地说:“当歌剧院的大歌唱家们用他们的歌声换取报酬的时候,你能说那是乞讨吗?”但是,这一切都在他遇到苏西、保罗和伊夫琳三个孩子时彻底改变了。凯尔西特一家悲凉的境况让他同情,对孩子的爱让他不得不千方百计帮助他们,甚至是改变自己长期以来自由自在的流浪汉生活。是大桥下面和孩子们偶然碰撞出来的爱的火花,融化了阿曼德心中的最后一块坚冰,让他重新理解家庭和责任的意义。阿曼德对孩子们的爱和奉献,让他懂得自我的价值,他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而是一个对于别人来说极其重要的人。而这一切都源于亘古以来人们不断诵念的那个伟大字眼——爱。小说中描写了一群善良的吉卜赛人。吉卜赛人到处流浪,居无定所。他们靠修理罐子、盘子为生。作者借阿曼德之口,告诉我们吉卜赛人不是小偷和无业游民,他们是工人,他们以自己精细的金属制品而自豪。但吉卜赛人又总是被误解,被歧视。当警察光临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搬家,逃避。我们不能不对善良的吉卜赛人的命运扼腕叹息。

gg165 发表于 2012-5-20 01:41:45

好书,看了你的介绍后想推荐一下给大些的小孩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爱,就有希望——卡尔森《桥下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