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使用道具
hy193

2012-05-23

[方法探讨] 谈谈英语思维

    这是我在论坛上发的帖子的综合,综合过来大家探讨一下。
   我们还有2个月实践就快满一年了。采用了听力优先的方法,为了建立英语《---》实际世界的联系,也尝试了很多方法,图片、动作、Rosettastoner软件、英文解释等等。目前孩子的听力很好,但我发现建立英语《---》实际世界的联系是失败的,虽然她可以很快理解出英文的意思,但据我观察她仍然将意思转换为了中文。我辛辛苦苦用英文给她解释的东西,她总是最后要用中文做个总结,那一刻,我感觉真是失败!!
   因此,在国内、大孩子想要建立这种直接联系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母语在人的思维机构中是生理的基础性的东西,无法动摇。第二语言(对于我们来说还只能是外语)只能是很熟练、很熟练,直到看不出转换的延迟。对于输出口语来说,更是受母语影响严重,或者说迁移吧。所以针对EFL来说,形成这种真正的输入输出的英语思维好像可能性不大。
   仅在专业词汇和概念上是外语领先的可能性是有的,我本身就是一个例子,我的专业中部分知识是通过直接阅读国外的书籍或文献得来的,所以有些专业概念英语知道,中文反而不确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形成了英语思维,我的整个思维、语言、情感,包括对整个世界的理解的基础框架都是基于中文的。
   对于大孩子来说,因为学习英语远远滞后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孩子的头脑中早已形成了上述的以中文为基础的思维框架,学了新的英文以后,会很自然地将该英文放入思维框架中对应中文的部分,也就是仅仅思维框架中的某个支点中增加一个英文属性,这远远不是英语思维,仅仅是中文思维上增加了英文属性。
   我认为要形成英文思维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语言领跑,心智跟上。也就是说孩子是用英语学习的新的东西,这样学的东西多了,各种东西互为背景知识,而且都是基于英语的,这样形成思维框架后,就是英语思维了。但尚且不谈我们是否有能力这样做,即使可以,岂不是英语变成了母语?   
   当然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同时浸泡在两种语言环境中,使用两种语言引导孩子心智的成长,这样是否能形成“双语思维”?我不知道,也许可以吧。
   所以,在国内学英语,也就是EFL,对一般人来说,要形成英语思维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为了让孩子快乐地习得英语,还是要尽早地让孩子开始。因为上述角度看,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在和孩子心智的发展速度比赛的过程,跟得上,那是享受英语。跟不上,那就只能是学习英语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qinbaoba + 20 好话题
5388 查看 56 收藏帖子 (7)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taotaogouzyh

    2012-5-23 10:08:1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taotaogouzyh 于 2012-5-23 10:10 编辑

    沙发,慢慢看
    你孩子是几岁开始学英语的?

  • suijiyanxi

    2012-5-23 10:12:57 使用道具

    如果真正以英语思维取代了中文思维,岂不得不偿失?
  • 3285196

    2012-5-23 10:14:5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3285196 于 2012-5-23 10:19 编辑

    明白人啊,可惜坛子里到还是混淆ESL 和 EFL,自诩是ESL 实际就是 EFL, ESL 只有官方的强推才能实现  ,凡是推行ESL 教学的,都有殖民地历史的,这个在中国大陆是不可能实现的
  • 嫣冉

    2012-5-23 10:20:19 使用道具

    学习了,想过一个问题,内化后的英语算不算英语思维?
  • 温暖的心2010

    2012-5-23 10:26:05 使用道具

    英语思维真的很难`````````
  • Ester

    2012-5-23 10:27:20 使用道具

    转一个我的博客文章:

    英语思维?

    我并不认同培养英文思维这个提法,尤其是排斥汉语思维的英语思维。

    实际上很多倡导“英文思维”概念的人,还是要把英文与something联系起来,比如强调与某些情景、场景结合,而不是直接与汉语的对应说法联系起来,甚至刻意排斥建立与汉语的联系。但是在中文语言环境中,我们头脑中的something实际上都是先跟汉语建立联系的(除非是很小的孩子),排斥汉语建立的思维肯定不是有机的,而且随着孩子岁数的增长,在汉语语境中,构建英文思维会越来越难。

    其次,母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互转换,并不一定比英语和something之间的更低效。不过是有效的训练和熟练程度的问题。汉语英语之间的转换可以达到自如的程度的(比如同声传译员)。

    第三,我们多数人希望培养的是双语孩子,所以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能用两种语言表达同样的东西。而不是有些东西我只能用英文说。比如我现在很多东西只能用英文思维,不能很快转换成汉语,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劣势。再比如谢国忠所有的文章都是用英文写的,因为他用汉语表达不出来,文章写出后财经网专门有人给他翻译。可是他的英文可以达意,但在文采方面远远比不上母语作者的水平。您说他这样的“纯英文思维”是优势还是劣势?而洪晃中文英文转换自如,她自己到让孩子先学好中文。

    除非一个人有同等量和质的双语输入输出环境,否则一定会有一个强势语境,也就是母语语境。所以双语相互渗透思维,在实践上是一种优势。我认识的英文超级好的人都是做(过)翻译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汉语思维对培养英语思维是有帮助的。

    而搞翻译的,大家都知道,优劣的区分实际是在翻译者的汉语水平。所以,母语不强,英语不可能超强!

    我前段时间看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里面有几段他们与费正清等美国友人的英文通信,我对他们的英文水平赞叹不已!我们现在所能拥有的英文学习环境是他们那个时代无法相比的。但现在英文专业毕业的学生,甚至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留学生,不能写出他们那样的英文。民国时代,他们这样的人一抓一把,而他们那个时代,[size=-1]克拉申的那套东西是不存在的。究其本因,我想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汉语强。

    当然,汉语和英语的差别是很大的。从第二外语学习的角度,两者间能够直接转换的东西不多。这就是为什么汉语貌似对英文学习有很多负面的影响。但学好英文实际上就是细致体会两种语言的异同,掌握两种语言的差异,加上系统的训练,在充分熟练的情况下,达到双语自如转换的最终目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qinbaoba + 20 我很喜欢!
  • 乐乐和朋朋

    2012-5-23 10:29:23 使用道具

    正确看待英语思维,正在摸索学习. 我只希望孩子学得开心快乐.
  • lucky123

    2012-5-23 10:29:26 使用道具

    赞同楼主所说的,我们大部分还是只能是学英语
  • charlenedavid

    2012-5-23 10:30:2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2-5-23 10:31 编辑

    谈这个问题,最好举例,而非纯码字。

    所谓举例,就是拿英文句子,看看中问英文理解上的差异。


  • walkonrain

    2012-5-23 10:43:38 使用道具

    从小开始的孩子,也没有英语思维,像我家这个就是例子
  • ddunicom

    2012-5-23 10:50:41 使用道具

    是啊,如何判断有没有英语思维呢?
  • 瑞希妈

    2012-5-23 10:53:36 使用道具

    楼上的问题提得很好
  • walkonrain

    2012-5-23 10:54:58 使用道具

    ddunicom 发表于 2012-5-23 10:50
    是啊,如何判断有没有英语思维呢?

    日常对话说复杂句的时候,会有中文语序出现
  • ddunicom

    2012-5-23 10:59:01 使用道具

    walkonrain 发表于 2012-5-23 10:54
    日常对话说复杂句的时候,会有中文语序出现

    明白了,谢谢!这样看来我家还是中文思维
  • Ester

    2012-5-23 11:03:1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Ester 于 2012-5-23 11:07 编辑

    ESL(ESOL) 跟 EFL的区别:(转自俺博文的文章)

    第二种语言学习(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或 ESOL: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和外语学习(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不同:

    • 中国人移民到美国学英语是第二种语言的学习,(印度人,新加坡人学英语也是二语学习,因为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之一), 即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学英语是二语学习
    • 中国人在中文母语环境中学英语是外语学习
       
         两者的语言学习环境是不一样的,学习语言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二语学习是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对学生来说,各种知识是通过二语来学习掌握的。而外语学习的目的多是为了交流以及获取信息,对学生来说,外语是学习科目之一,其绝大部分知识是通过母语来掌握的。


    国外的习得理论都是针对二语学习而言的。
  • 欢乐童年

    2012-5-23 11:06:5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欢乐童年 于 2012-5-23 11:14 编辑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有关林徽因的传记都认为林徽因所就读的中学叫做“培华女子中学”,而且在当时极为有名,但是有人考证,现在却找不到有关培华女校的记载,林徽因读的可能是“培根女校”,培华是培根的笔误,以讹传讹。

      不管是培华还是培根,有一点可以肯定,林徽因就读的是外国人创办的一所教会中学

      教会在中国办女学,始于19世纪中期。初期的教会女子学校,都是识字班性质。所收的学生多为使婢、弃女、贫苦儿童,她们与其说是为了就学,不如说是为了衣食。到了1914年,当培华步启明女中、贝满女中、圣玛利亚女校、中西女塾等名校在中国创立时,教会女校已经走出了“识字班”的初级阶段,变得全面而正规起来。送子女入读教会学校,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

      当时,随着一些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的兼收,女性观念也逐渐开明,大门不出的闺阁小姐已经开始稍显落伍,由教会学校提供的“读西书、明外事、擅文才”,兼通中西礼仪的“淑女教育”成为上层社会的理想。教会学校于是适时而动,一改以往扶助贫弱的形象,收取高额学费。稍具背景的家庭,有的是出于传统理念,希望女儿能符合时代的审美情趣,将来嫁入好人家;也有人希望以平等独立的新式教育培养人才。1916年林长民送女儿入读,应该是属于后者。

    ----------------------------------------------------


    民国时期教会学校流行,尤其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区,很多教会小学,中学,大学。 里面可都是说英语的,相当于现在的国际学校的意思。 即便不是教学学校,一般中学不少也是以英文来作为教学语言的。


  • 93776940

    2012-5-23 11:09:41 使用道具

    非常赞同。所以我有时候也说培养点英文思维,但是自嘲的成分大。在我想法里面,和楼主以及上面部分持赞同意见的人的看法是一致的。
    大脑它绝对没有独立王国,思维也必然是互相牵绊。强化一者,必然弱化另外一者。两者都要强,实际潜在语就是两者都弱,表面化。
  • Ester

    2012-5-23 11:11:0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Ester 于 2012-5-23 11:23 编辑
    欢乐童年 发表于 2012-5-23 11:06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 ...

    难怪,教会学校出来的。多谢。

    12岁开始上教会学校,之前在诗礼簪缨之族习国文,5岁开蒙。。。。

    “有同等量和质的双语输入输出环境。。。。”呵呵


  • 宝罗快乐

    2012-5-23 11:21:23 使用道具

    为什么在中国一定要英语思维呢?其实我们都是在学英语呀,小孩子也好,大人也好。只要说、用地道的英语就算成功了吧?我们的小孩子比我们的条件好,可以从小就接触到纯正的英语(别管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编写的书碟),但是也还是在中国生活、学习。所以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非掌握英语思维,毕竟我们是中国人,用中文思维也没什么可耻的。让英语成为工具甚或成为娱乐的方式之一,能自得其乐就是我们家学英语的终极目标。
  • charlenedavid

    2012-5-23 11:21:5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2-5-23 11:22 编辑

    我不太关心这个思维是哪个的问题,因为,说不清楚的。

    我一般是,英文是英文,中文是中文,不要混杂。

    另外,硬要说这个思维问题,我觉得,更多的是由语言背后文化习俗的范畴。

  • Ester

    2012-5-23 11:28:3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Ester 于 2012-5-23 11:31 编辑
    欢乐童年 发表于 2012-5-23 11:06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 ...

    民国时代,那叫真正的双语 --- 学校听说读写英文,家里听说读写国文。。。

    洪晃也是12岁出去留学的,在美国做电视采访,可以跟老美主持人打混插科,现在给NYT周末版写专栏。。。。。
  • 欢乐童年

    2012-5-23 11:34:52 使用道具

    民国时期出了一代学贯中西的大师,我们现在只有仰望的份啊。

    中华文化方面的传承+英语西学的教育。

    他们是搞翻译学出来的,不是。两方面都是足够量和质的输入和输出。
  • Ester

    2012-5-23 11:34:56 使用道具

    这里启蒙早的,遇到过这个问题吗:

    -----------------------------------------------------------------
    ”在孩子8岁以前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存不存在相互影响?
        先介绍一下孩子的情况,女孩儿,7岁半,不是海龟,接触英文比较早,3岁至目前我估算了一下,大概每天英语持续的刺激量应该平均在1-2个小时,有时可能会更多一些。由于孩子英文的习得方法基本很少借助中文,所以我以前一直以为孩子是英文、中文两条线,分属不同的语言系统,并能很好的区分和转换。过去的半年时间,我加大了英文原版小说的听和阅读的量,当然英文听力和阅读能力进步不小,但同时,我发现了孩子的表达变得让我很纠结,平时说中文时会掺杂大量的英文词或短句,经常不自觉就带出来,而且想换成中文还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因此中文表达不如以前流利。对此,我很是不解,按说虽然孩子英文每天都接触不少的量,但毕竟中文的语言环境要远远强于英文环境呀,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是因为过强的英文输入造成的,还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是随着强势语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吗?对于母语保护还没形成的孩子,这种现象时个别的呢?还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就是近期孩子在中文语境下表达时会掺杂不少英文的成分,比如平i时聊天,没有人跟她说英文,她也会将英文掺杂其间;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做数学题时经常报英文数字。开始我没有太在意,以为就是孩子淘气,想与众不同,可后来发现不是,有一次孩子自己说,很讨厌这样的说话模式,但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英文的东西不自觉的蹦到脑子里,比中文快一步,更糟糕的是有时候还不知道对应的中文怎么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咨询了一些学习语言的老师,给我的答复是可能和强势语言环境有关。我家孩子属于对语言相对比较敏感的,说话早,很小就能用中文表达完整的意思了,瞬时记忆和模仿能力也不错,所以语言学习相对省力。虽然英语接触的早,并维持一定刺激量,但我并不认为,我们的英语输入量达到了能够影响汉语的程度,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中文输入,比如从小的讲故事,亲子朗读,到现在的大量小说的阅读,所以对孩子现在的情况我有些迷惑,想知道这是不是问题。“

    ——————————————————
    原帖在e度论坛。http://bbs.eduu.com/thread-1314136-9-1.html
  • zhangyunqing

    2012-5-23 11:36:39 使用道具

    已经到问题的关键了,克拉申的时代还没有进展到这方面的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必然是以母语为基础,母语的水平决定了以后英语学习的高度,母语和第二语言不是对立的关系,尤其早期的时候,母语环境必不可少,无需回避,也无法回避,反而应该自然或不自然的应用母语已经建立的强势状态辅助第二语言的悉得。而且,研究显示二语习得早期获得的仅仅语音的锻炼,毕竟7岁前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还是非常弱的,TPR所包含的仅仅是语言体系内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因而过早的进入二语习得是否合适就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了。
  • misxy328

    2012-5-23 11:37:32 使用道具

    呃 ESL 和 EFL 还有区别啊
  • Ester

    2012-5-23 11:42:09 使用道具

    欢乐童年 发表于 2012-5-23 11:34
    民国时期出了一代学贯中西的大师,我们现在只有仰望的份啊。

    中华文化方面的传承+英语西学的教育。

    外经贸部有些英文很牛很牛的人,没有出过国上过学,也没有上过国际学校。高翻专业出来的~~~~
  • play

    2012-5-23 12:02:25 使用道具

    希望孩子有英语思维,需要时间
  • 小虫子

    2012-5-23 13:16:03 使用道具

    搞翻译的,大家都知道,优劣的区分实际是在翻译者的汉语水平。所以,母语不强,英语不可能超强!
    ---------------------------------------
    ester 说的很好啊,,长期以来,我对这个英语思维思考甚多....还是不得其法

    孩子有一次回家给我说,老师让她朗读短文:读到 小猴子爬上了树 这句话时,看着中文的字,她读成小猴子子climb the tree...爆汗.....这是什么原因??和小朋友有时做游戏,会突然说句英语,自己就捂住嘴停住了.......这是不是和ester举的那个例子有点像??问题出在哪?强弱?

    就怕英语没学好,也没搞成英语思维,,把母语也耽误了....{:soso_e127:}
  • 欢乐童年

    2012-5-23 13:41:4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欢乐童年 于 2012-5-23 13:42 编辑
    Ester 发表于 2012-5-23 11:03
    ESL(ESOL) 跟 EFL的区别:(转自俺博文的文章)

    第二种语言学习(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

    W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SL, EFL and ESOL?
            
    ESL -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 it is a term used when English is taught in a country where English is not the country's first language. ESL is usually taught by teachers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 English.        
            
    EFL -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 Is a term used when English is taught in a country where English is not the country's first           language. EFL is usually taught by teachers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 not English.

    http://www.english-the-easy-way.com/English_ESL/ESL_EFL_Difference.htm

    这里的解释似乎更加合理一些。 ESL---由母语是英语的老师教;EFL---由母语是汉语的老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