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你凭什么 run my life?
本帖最后由 friday1103 于 2012-5-24 15:42 编辑转者言:
7年前,那时的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天天在思索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除了上班,下班,结婚,生子,我的人生还能用来干点什么?我偶然看到这篇文章,让我似有所悟,所以一直保留至今。今天由于我发的帖子《为什么按自己的方式养孩子这么难?》,让我又重新想起这篇文章。
面对父母,我们是孩子;面对孩子,我们是父母。你希望你父母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
"挺能杰儿(teenager)"们乃是世上最莫名其妙的生物。人发育到了这个阶段,大抵都会暂时性地变成怪物。孩子在那个年龄段时,我俩的关系紧张到了几乎破裂的程度。记得有一次这小子冲著我大喊:"你凭什麽 run my life?这是我的人生,不是你的,是不是?我就是要自杀你也管不著!"
当时自然是气得够呛:这是什麽话?真是不识好歹!什麽叫"run your life"? 难道小孩玩火柴,大人也不能去抢下来,否则就是专横霸道?真不该把孩子带到西方来。
一气之下,索性撒手不管:有朝一日你要哭著来见我,悔不该不听老子言!然而我这一撒手,天也不曾就此塌下来。人家苦头自然是吃了些,而且都是我预警过的。可当我得意地指出这一点时,小子却说:"是的,你早说过。不过不到那一步,谁听得进去?这些教训得自己去总结,谁教也没用!"
这话让我琢磨了许久,从这儿我悟出了中国人做人的荒唐。无论是对孩子、对配偶、对兄弟姐妹,还是对朋友,咱们都觉得有一种义不容辞的道义责任要去照看人家的人生之路,似乎慢慢眼(沪语,证明老芦是上海人)别人就会误入歧途。关系越亲密,这责任感也就越强烈。这沉重的道义十字架压塌了所有的人的脊梁。无论是诲人者还是被诲者都如同活在教堂里。谁要偶尔露出人性的劣根,诲人者就丧失了为人师表的资格,被诲者就得让为师表者痛心疾首。无论扮演的是哪个角色,接下来的事似乎就只有自杀以谢天下。
我想,这就是中国人活得无比之累的原因之一。咱们没有意识到:无论多麽亲密的关系,都并不自动给你作他人人生向导的权利。除非对方如大旱盼云霓般渴望你的指点,硬要去诲人不倦,实际上是滥用亲情或友情的一种僭越。
咱们这样做毫不足奇。中国的社会就是一个诲人不倦的社会。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中,在社会上,不管你碰到什麽事,小到定时作暑假作业,大到如何看待海湾战争,家长、老师和当局都会立刻为你提供一个无比明确的标准答案。照著这个答案去回答人生试卷,你就会获得成功,从被诲者变成了诲人者。蔑视别人的劝告,你就会遭到社会的合力惩罚。於是咱们的社会就变成了一个诲人社会,由诲者与被诲者两个等级组成。每个人都要力争上游去作第一等级,决不肯leave others alone,一定要去无比热心地指导旁人。
可惜就连在中国那个拥挤社会中,人生的"标准答案"也正在为时代的大潮冲得七零八落。就算咱们能保住那个传统价值观念体系,用它去诲人不倦,把被诲者们成功地变成了古代那些百依百顺的孝子,也无非是造出了一群因袭陈见的窝囊废。这样的社会又有什麽生机?举个最近的例子:老芦下海来写的文章,以《评马系列》为冠军之作。然而这玩意却是冒著如雨而下的矢石,在被敌友两路夹击的情况下,如鲁迅般"侧站著战斗"而写下来的。如果老芦个性不是那麽强悍,受不了某位好友的狂轰滥炸,罢笔以求耳根清静,岂不是暴殄天资,使那些杰作胎死腹中?
西方社会里的一条文明通则,就是承认各人有充分的自由去度过自己的一生,没有什麽"标准活法"。就算你说的真是标准答案,具体的教训还是只有自己去总结。没有一定的人生经验,格言不会变成座右铭。何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哪怕对方是你儿子,人家也只会觉得你是外行领导内行。无视这种心理常态,在游说毫无效果还要喋喋不休时,唯一的作用便是刺激对方的逆反心理,越发要跟你对著干。如果对方干的真是错事,你岂不是火上浇油?如果对方干的是对的,你岂不是毫无来由地给人家制造阻力,让人家活得更加艰难?不管结果是哪一种,你那诲人不倦只能毁掉本来是正常而自然的关系。
鲁迅说:豪猪们挤在一起,就要刺痛对方,所以彼此之间得保持一定距离。敬爱的林副统帅在《红楼梦》上作眉批"勿太密,亲则疏"。哪怕亲如父子,彼此之间还得留上一定距离。这距离体现了对他人人权的尊重,给对方足够的喘息空间与行动自由。中国式的诲人不倦,其实只是对他人人权的巧妙的"崇高的"践踏而已。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毫无创造力,就是靠了这几千年的毁人不倦的自杀与他杀的机制。
此文是一篇长文的节选,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此处,浏览全文。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21/16/3297854_128489080.shtml
小子却说:"是的,你早说过。不过不到那一步,谁听得进去?这些教训得自己去总结,谁教也没用!"
===================
很有思想的孩子嘛。
我对孩子现在就是“说一遍”,提提建议。之后坐等他吃苦头。下次小家伙对我只说一遍的话就更加重视了。{:soso_e113:}
bunny8于2012-5-24 15:15补充以下内容:
才发现楼主把文章发在早教版了。发在小学或者中学版更合适吧?不同年龄有不同需求。孩子很小的时候的确需要父母“喋喋不休”反复提醒的。 其实,所有的人生经验都是自己学会的,不是别人教会的。 同意,让大家都呼吸自由的空气吧,这样,都没那么累 小子却说:"是的,你早说过。不过不到那一步,谁听得进去?这些教训得自己去总结,谁教也没用!" {:soso_e179:} 热血沸腾的文章。我看着觉得悲哀。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父母的角色,做好家庭教育。 没必要让孩子那么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