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老师讲作文《鸭》
本帖最后由 球球 于 2012-5-28 10:07 编辑今天讲《鸭》。讲这篇作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位家长是四群的老朋友。差不多跟着群学习一年了。这位妈妈是一位“老红军”、“老革命”。
------------------------------------------------- 先看原文——
《鸭》广东四年级:凌绵倪
这只鸭,是我盼望已久的。现在,终于经过妈妈的同意才买的。我抱着金黄黄的“毛绒球”回家,一到家把它轻轻地放到地上,它昂起头左顾右盼,并拼命地喊着,且心情紧张。听到这般叫声,我想:好一个胆小的动物呀!
-------------------------
我发现,鸭的眼神经过几次变化。刚到家它的眼神是很紧张的,好像在说:你是谁?要把我带到了哪里?我的伙伴呢?第二天,它看着我的时候,不是刚买回来时那种紧张,而是一种留恋的眼神看着我,我觉得火辣辣的。但买鸭子的时候,它用很注意的眼神瞅了一下围观的我,就马上往鸭群里挤,好像很害怕我似的。鸭子的胆子真小。
---------------------------
鸭子喜欢黏我,你如果把它放出来的话,就会走到你的身旁,只要你稍微走动一下,那鸭子就跟着你走,好像就是你的影子,无论你跑得再快,它也都会跟着我。有时候,它跑得实在有些仓促,它会摔跤,甚至会摔得四脚朝天,要恢复几分钟才能再跑。小绒球在楼下散步时,看到任何人都跟着他,连主人它都不认。所以鸭子觉得有伴才感到安全。
---------------------------
鸭的敏捷在于它捉食物很准。比如捉虾、捉鱼。有时我们把一些小鱼、小虾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盒子里,把鸭也放进去。小绒球就会把它的小爪子收回去,身子半蹲,进入攻击状态,好像在森林伏击的士兵一样。用它的武器——鸭嘴巴,瞄准一个敌人,冲过去,百发百中,一箭穿心。还没有等那些虾反应过来,早已被小绒球吃到肚子里了。有时,遇到地上的小虫和蚂蚁,也跳不出它的扁嘴巴,成了它的腹中之物。
鸭既胆小又勇敢,我不喜欢它的胆小,喜欢它的勇敢。---------------------------------------------
(以上全文614个字)。
来看妈妈的辅导与感言。
妈妈感言: 非常感谢非常老师。我是四群的广东水果。
这是上学期学校老师布置的一篇作文,被当范文在班上读了。孩子现在对写作文都不怕了。
自从去年暑假进入群里跟着非常老师学习,刚好是暑假,老师讲什么,晚上回家就跟儿子写什么,有时并没有写,确切地讲,是开始了口说作文,每一篇作文,都让孩子说,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刚开始时,一个晚上都说不出一篇来,记得有一次非常老师讲苹果与苹果的故事,那个晚上,把奶奶和小姑卖香蕉的故事口说了一次,整整用了两个多小时。接着第二天,还是口说香蕉这篇作文。慢慢地孩子懂得了头身脚,对称,六六法,写冷以热等技法,每每展示技法,回去就按着老师的思路回家也问孩子。妈妈打小就不喜欢语文,听到写作文都怕,现在也可以按照非常老师教的方法,回家问孩子。这方法还真不错,一问孩子就会说,说得特别好,感觉都不像是自己说出来的了。
然后用非常老师的方法跟孩子一起分析课文,背课本,背古诗很快就能背熟,效果真的不错。从那以后,孩子的阅读题扣分少了很多,扣分多是因为错别字。
“五一”放假,孩子自已要求写一篇作文《城市人家》。也是口说,口说完他自己一气写完,最不好的是,写完后,不愿意再去修改自己的作品。自认为很好。 --------------------------------------------
解读感言:
第一点:坚持才会有收获。这位妈妈来群学习不到一年,却一直坚持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成的。在感言中,妈妈讲自己小的时候,也不喜欢作文,对作文也害怕。但是经过坚持,自己也能有所得,有所获。昨天讲课的主题:知行合一。光知道了,还不行,还要去做。学东西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坚持。举个例子,当初学习开车,一个小组里面,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有动手能力强的、有动手能力弱的、有聪明的一点就透的、有愚笨的点好几点也透不了的,但因为大家都在坚持。结果,没有一个拿不到驾照,没有一个学不会开车的。根本的原因,在于坚持、在于不放弃、在于勤学苦练。
《中庸》讲: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大体意思:有的人天生聪明,学起东西来自然就快;有的人,是因为有利益,学起来有动力,所以也能学会;还有的人,鞭抽棒打,勉强而行,也能学会。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是不是聪明,也不在于是不是了解了很多的方法,而在于能不能坚持。不要管基础如何,目的如何,坚持就是目的,坚持就是手段。所以当一个人,不问收获,但求耕耘的时候,就离收获不远了。 ----------------------------------------------------
第二点:作文多大点事儿?在妈妈的感言中,一个核心就是口说。这个问题。口说作文不是重要,而是太重要了。在《实战篇》的第一章第二节中,讲了操作性的三个方法:一是口说、二是仿写、三是低标准。大家要好好地去领会。口说时跟讲故事一样,孩子内心没有写的压力,说的时候,可以说好多。能说好多,就能写好多。所以,我们讲只要孩子会说话,就能写好一手漂亮的作文,这一点也不假。口说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要讲到基本定型了,再来落笔,这样就顺了。文通则理通,理通则文通。 ------------------------------------------------
在妈妈的感言中,在“作文晒”中,大家也看到了孩子的另一篇作文——《城市人家》。妈妈告诉我们,这篇作文也是一气呵成。一年不到的时间,从害怕写作,到一气呵成,这个进步是很大。虽然没有做到出口成章、七步成诗,但若能一气呵成,很棒。
口说作文一定要坚持,再坚持。不能说去试试,不能抱着试试的态度。孩子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进步,这与妈妈的听话有很大的关系。在这里讲口说作文很重要,结果妈妈就不折不扣回家执行了。试想一下,如果当自己的孩子说一次、两次、三次不行的时候,您还愿不愿意坚持下去?想必,那些抱着试一试态度的妈妈们,早就给口说作文判了死刑了:此法不通! ------------------------------------------------
昨天下午,我们也讲了关于古人读书的问题。过去古人读书,是真正的读。是口头上要读出来的。不像我们现在,没有读书,只有看书,甚至看书都做不到,是扫书,是瞟书。读书要读,写作也要读,这是有道理的。 --------------------------
有妈妈问:“什么时候能讲国学啊?能讲《三字经》啊?”回答是:先熟读。不能熟读,讲也无益,讲出来,也记不得。不熟读,讲的时候都明白,过后就忘。读书要口读出来,特别是经典的作品,更要口读,写作也要口说出来,为什么?口乃心之门啊!口是代表心的,没有动心,只是动笔,怎么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希望大家去认真体会《实战篇》中,第一章、第二章关于操作性的三个要领,先动起来再说。先动起来——行动起来了、嘴动起来了、手动起来了,再来说结构、对称、六根六尘。光是空对空地讲结构、讲头身脚、讲帽衣鞋,是知而不行,无益。 --------------------------------------------------
第三点:妈妈在感言中谈到了孩子的收获,不仅是作文,还有背诗与阅读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在《基础篇》、《实战篇》中都有讲到。昨天讲课中,我们也在重复这个观点:读书、分析、写作是一回事,不是三回事。会读书,就是会分析,会分析就是会写作。体会到了这个要领,就能做到收获成片,功夫成片。 ----------------------------------------------------
第四点:写好作文需要多少技巧?讲个题外话——佛学中,修道成佛,一共有八万多个法门。但真正成佛,一个法门就够。不是说把八万多个法门都学会了,方能成佛。同理,一个武功高强的人,不是说要把十八般兵器全部学会,也不是说把猴拳、熊掌、狗腿、猫脚都学会。每一种兵器是一个法门,每一个拳种也是一个法门。我们在《基础篇》、《实战篇》、《提高篇》中,讲的技巧都是法门,不需面面俱到,但求一门深入。所以,我们在妈妈的感言中看到,她讲了几个技法:头身脚、对称、六六法、写冷以热等。昨天我们也讲到:至广大而精微,或至精微而广大,都是可以的。比如:如果孩子对于结构不是很了解,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那不妨就从文字的技巧入手,从《提高篇》中的移花接木、借音借义入手,都是可以的。 -------------------------------------------------
第五点:有的妈妈看到了本文的辅导过程就发出感慨,这需要妈妈多少的耐心啊!关于这一点,讲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扶上马,送一程。不要觉得孩子翅膀硬了,自己能飞。其实,我们总是想让孩子翅膀硬起来,实则来讲,孩子的翅膀还没硬,妈妈的心就硬了。想想当孩子还嗷嗷待哺的时候,刚刚牙牙学语的时候,刚刚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们多么有耐心!孩子刚刚学步的时候,我们是一次、两次、三次、五次、十次地搀扶孩子,鼓励孩子。可当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却没有了这一次、两次、三次的耐心,一次的辅导变成了半次辅导,一次的鼓励变成了半次鼓励,接而,鼓励变成了责骂,变成了埋怨,变成了抽打。想一想,是您变严酷了,还是孩子变笨了? -------------------------
第二个方面,现在的每一分付出,是为了以后的省劲。现在不去辅导,现在不花一些时间,以后想辅导您也没这个能力了,以后再花时间来补也来不及了。刚才大家看到妈妈的感言,也正是因为有一年前的一次、两次、三次,才会有现在的一气呵成。如果没有一年前的一次、两次、三次,怕是今后,五气、六气、七气、八气也呵不成,哈不成气,却成了哈欠。今天不付出一点,付出的就是明天。不付出就想收获,没有耐心就要得到爱心,这是作家长的一种十分幼稚的病。
本帖最后由 球球 于 2012-5-28 10:08 编辑
总体来说, “头身脚、帽衣鞋”的意识很好,这是作文结构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写作环节。有妈妈也问:作文的法门在哪里?我们讲,作文的法门,第一要义就是孩子有兴趣。我们这里讲的作文,一共有三个大概念,分别是:四个对称、六根六尘,还有作文八法。从四到六、再到八,这是一个重要性的次第。------------------------ 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刚才我们讲,以孩子的兴趣为主。有的孩子喜欢“驴头不对马嘴”句,那我们就不妨从这个方法入手,等孩子对文字游戏有了兴趣,再来讲结构,也无不可。我们为什么要讲亲子作文?无非是我们心里要有一盘棋,知道重要性、次要性在哪里。如果牺牲孩子的兴趣来讲作文,那代价是不必要的。这个问题就好像我们早上去公园里打拳一样,不必一上来就南拳北腿,可以先扭扭屁股、弯弯腰。扭扭屁股、弯弯腰,就是热热身子,目的还是为了打拳、运动。我们先让孩子通过一些有趣的技法来产生兴趣,那就是扭扭屁股、弯弯腰,就是热热身子、动动骨。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让他们慢慢地领会结构的重要性。说句玩笑话,孩子没有上当,就不太可能好好学习。不与孩子斗智斗勇,就显不出老妈(爹)“我”吃了几两白米饭。--------------------------- 所以,我们教孩子,首先要提高自身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扬鞭自奋蹄;没有兴趣,吹胡子瞪眼干着急。孩子还小,放他跑个二里地,秋后再算账也来得及。心里有了一盘棋,让他五子不在意;心里没有一盘棋,你争我斗相煎急。这盘棋是什么?就是心里有个棋谱:结构对称,六根六尘,作文八法。今天孩子对“八卦掌”没兴趣,那我们就练“无影脚”;今天孩子对“五魁手”没感觉,那我们就讲“八匹马”。万变不离其宗,跑不出三里地。------------------------------ 讲到兴趣,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妈妈的心得。 重庆-嫣然:跟非常老师学一个月,尝试着辅导了孩子一篇作文,被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还被语文老师选去投稿了。孩子好高兴,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每天催我和他一起学《作文,多大点儿事》。----------------------------- 河北坤妈:跟老师学习一个月了,收获挺大。昨天小宝的日记得了A+,心里很高兴。口说作文真的很重要,说顺了就写得快,实际上很省时间,作文口说,能检查出丢字错句什么的。----------------------------- 看看学的好还是不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无“兴趣”。我们要讲,处处是法门啊!大家跟着学习有一段时间了,我们甚至都可以跟孩子讲:你好好学上几篇作文,让非常老师给你点评点评;你好好写上几篇好作文,也发到群里让几万名妈妈表扬表扬。激励、表扬都是好方法。------------------------------- 回到正文中来。在本文中,我们首先要讲:孩子的“头身脚、帽衣鞋”的意识非常好。我们就全文或是一个完整段来看,都能看出孩子表达得很清晰、很有条理。------------------------ 第二点,小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一个技法:张冠李“代”、移花接木。开始,先把小鸭子比喻成“毛绒球”,然后就用这个“毛绒球”取代了小鸭子。这个技法,我们在《提高篇》第七章中有系统的介绍,且非常简单: 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但很多情况下,爸爸妈妈总是唤小朋友的小名,比如:翠花、狗蛋、白云、黑土。有的时候,我们管孙悟空叫齐天大圣;有的时候,我们又叫他弼马温。我们也知道黑旋风是谁,花和尚是谁,豹子头是谁,及时雨是谁。这种不直接说出人与物的写法,而是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借用另一个人或物取而代之的方法,叫借代。------------------------------------------------ 比如:我们在家里,孩子一般是“妈妈、妈妈”地叫个不停,但有时也许会叫一声“老娘”。有的时候,我们会对孩子“心啊、肝啊、亲啊、乖啊”地叫着,但生气的时候,我们也会心里愤愤不平,叫上个“小挨砍的”。这“老娘”、“小挨砍”的,都是取而代之的方法。----------------------------- 所以,这个技法很简单。下次,妈妈在辅导孩子这个技法的时候,就想想今天我们讲的课。如果妈妈不会辅导,就在心里取而代之,称自己一声“我这个老妖婆,借代也不会”;如果妈妈辅导了,而孩子还不会,就在心里取而代之,称孩子一声“这个小挨砍的,还学不会”。------------------------------- 关于这个技法,大家可以认真品读《提高篇》第七章“移花接木、张冠李‘代’”,想必孩子们会感兴趣。关于孩子作文写得好,好在哪里?今天因时间原因,就不多讲了,就直接来对原文进行点评提升。通过点评提升,来展示一些技法,来看作文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字游戏。-------------------------------- 先看第一段: 这只鸭,是我盼望已久的。现在,终于经过妈妈的同意才买的。我抱着金黄黄的“毛绒球”回家,一到家把它轻轻地放到地上,它昂起头左顾右盼,并拼命地喊着,且心情紧张。听到这般叫声,我想:好一个胆小的动物呀!我们可以这样来提升; 很久,我就盼望着能养一只鸭。现在,经过妈妈同意,我终于把它请回了家。我抱着金黄黄的“毛绒球”,一到家就把它轻轻地放到地上,它刚一落地,就拼命地叫起来:“嘎嘎嘎,嘎嘎嘎”,好像在喊:你是谁啊?我在哪啊?------------------------------------------- 提升文的第一句,一是用了一个对称句:很久,我就盼望着能养一只鸭。现在,经过妈妈同意,我终于把它请回了家。很久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这是一个对称句式的表达。二是大家需注意这个“请”字,是用这样一个小细节来体现盼望的心情,对鸭子喜欢的心情。三是我们用了六根六尘中的声法与意法。嘎嘎嘎——你是谁啊?嘎嘎嘎——我在哪啊?在原文中,孩子也提到了:并且拼命地喊着,且心情紧张。很可惜哦,这鸭子怎么没“嘎嘎嘎”地叫出声来呢?文字是有声音的,且一定要让文字有声音。文字有了声音,才能让读者“声”临其境。--------------------------------------------------- 我们再来看下一段原文。 我发现,鸭的眼神经过几次变化。刚到家时,它的眼神是很紧张的,好像在说:你是谁?把我带到了哪里?我的伙伴呢?第二天,它看着我的时候,不是刚买回来时那种紧张,而是一种留恋的眼神看着我,我觉得火辣辣的。但买鸭子的时候,它用很注意的眼神瞅了一下围观的我,就马上往鸭群里挤,好像很害怕我似的。鸭子的胆子真小。---------------------- 我们这样提升: 我发现,鸭的眼神经过几次变化。初遇的时候,它瞅了我一眼,然后马上往鸭群里躲,好像有些胆怯,又有一点害羞。刚把“毛绒球”请回来的头几天,它的眼神有些紧张,还有一些好奇。似乎在用眼神问我:我的伙伴呢?这就是我的新家吗?再后来,我和它熟悉了,它的眼光里有了留恋,每当我离开家去上学的时候,它的眼神里好像有一些依依不舍。---------------------------------------------- 再来看下一段原文: 鸭子喜欢黏我,如果把它放出来的话,就会走到我的身旁,只要我稍微走动一下,那鸭子就跟着我走,好像就是我的影子,无论我跑得再快,它也都会跟着我。有时候,它跑得实在有些仓促,就会摔跤,甚至会摔得四脚朝天,要恢复几分钟才能再跑。小绒球在楼下散步时,看到任何人都会跟着走,连主人它都不认。所以鸭子觉得有伴才感到安全。---------------------------- 这样提升: 鸭子喜欢黏我,如果把它放出来的话,就会走到我的身旁,只要我稍微走动一下,那鸭子就跟着我走,好像就是我的影子,无论我跑得再快,它也都会跟着我。但有时,我靠进它,蹲下来和它说话,它又会摆着“蹼”,“叭嗒、叭嗒”摇摇晃晃地踱着方步,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弄得我像“对鸭谈情”一样的尴尬。于是,我会突然起身快速跑开,它又会忙不迭地放下“鸭架子”,仓促随我跑来。然后摔跤,四脚朝天,一个劲地扑楞:“嘎嘎嘎”——你好坏啊!---------------------------- 在本文中,我们有几点要讲: 一、我们用了一个写黑以白——黏而不黏的技法,这个方法一定要掌握。原来小作者写的都是黏人的技法,我们就来个反其道而行,写一个“不黏”的状态,来更突出“黏”,所以就有了:但有时,我靠进它,蹲下来和它说话,它又摆着“蹼”,“叭嗒叭嗒”摇摇晃晃地踱着方步,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弄得我像“对鸭谈情”一样的尴尬。 这个技法,或者说这样的思维方式,一定要掌握,一定要体会到。------------------------- 二、点评文中,我们多次运用到了借音借义。比如它又摆着“蹼”,借的是“摆谱”;比如“对鸭谈情”,借的是“对牛弹琴”;再比如“鸭架子”,借的是音,来说明放下架子、放下矜持。------------------------- 三、本文中,我们还特意地运用了声法:摆“蹼”时的“叭嗒、叭嗒”,还有摔跤时的“嘎嘎嘎”。如此一来,就形象生动了一层,言之有物、言之有声、言之有趣。-------------------------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细讲了,希望大家能参考下列思路来学习: 一、关于写黑以白的技法,大家可以参考《基础篇》中《冰雪北海》、《清凉古道》的讲解,以及《提高篇》中第四章“反差对比,大白菜红烧肉”中的五篇文章。 二、关于借音借义,大家可以参考学习《提高篇》中第二章“借音借义、偷梁换柱”。 三、关于借代用法。大家可以参考学习《提高篇》第七章“移花接木、张冠李‘代’”。 本帖最后由 球球 于 2012-5-28 10:10 编辑
再把下午的点评文发上来,大家对比一下: 很久,我就盼望着能养一只鸭。现在,经过妈妈同意,我终于把它请回了家。我抱着金黄黄的“毛绒球”,一到家就把它轻轻地放到地上,它刚一落地,就拼命地叫起来:“嘎嘎嘎,嘎嘎嘎”,好像在喊:“你是谁啊?我在哪啊?”--------------------- 我发现,鸭的眼神经过几次变化。初遇的时候,它瞅了我一眼,然后马上往鸭群里躲,好像有些胆怯,又有一点害羞。刚把“毛绒球”请回来的头几天,它的眼神有些紧张,还有一些好奇。似乎在用眼神问我:“我的伙伴呢?这就是我的新家吗?”再后来,我和它熟悉了,它的眼光里有了留恋,每当我离开家去上学的时候,它的眼神里好像有一些依依不舍。----------------------- 鸭子喜欢黏我,如果把它放出来的话,就会走到我的身旁,只要我稍微走动一下,那鸭子就跟着我走,好像就是我的影子,无论我跑得再快,它也都会跟着我。但有时,我靠近它,蹲下来和它说话,它又会摆着“蹼”,“叭嗒叭嗒”摇摇晃晃地踱着方步,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弄得我像“对鸭谈情”一样的尴尬。于是,我会突然起身快速跑开,它又会忙不迭地放下“鸭架子”,仓促随我跑来。然后摔跤,四脚朝天,一个劲地扑楞:“嘎嘎嘎”——你好坏啊!----------------------- 讲最后一个对称段: 鸭的敏捷在于它捉食物很准。比如捉虾、捉鱼。有时我们把一些小鱼、小虾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盒子里,把鸭也放进去。小绒球就会把它的小爪子收回去,身子半蹲,进入攻击状态,好像在森林伏击的士兵一样。用它的武器——鸭嘴巴,瞄准一个敌人,冲过去,百发百中,一箭穿心。还没有等那些鱼虾反应过来,早已被小绒球吃到肚子里了。有时,遇到地上的小虫和蚂蚁,也逃不出它的扁嘴巴,成了它的腹中之物。---------------------- 这一段是小作者写得最精彩的一部分。所以,在点评文中改动基本不大。只是在细节部分进行一些微调: 小绒球平时的动作不紧不慢,很优雅,但它在捕捉食物时,显得敏捷而准确。有时我们把一些小鱼、小虾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盆子里,小绒球就会把它的小爪子收回去,身子半蹲,进入攻击状态,好像在森林伏击的士兵,用它的鸭嘴巴当武器,瞄准敌人。等时机成熟,它就一个箭步冲过去,一“嘴”穿心,百发百中。还没有等那些鱼虾反应过来,早已被它用铲子一般的嘴,铲进嘴里,吞进肚里。有时,遇到地上的小虫和蚂蚁,它的嘴巴一伸一缩,像一挺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哒”地扫射起来,那些小虫、小蚁便成了它的口中餐、腹中物。 下面,我们再来把脚写好: 小鸭子的性格中有胆小羞怯的一面,有从容优雅的一面,但我还是最喜欢它机敏而矫健的一面,像个猎人一样。----------------------------------------------- 来看一下全文,进行一个总评: 《鸭》(非常老师修改版) 很久,我就盼望着能养一只鸭。现在,经过妈妈同意,我终于把它请回了家。我抱着金黄黄的“毛绒球”,一到家就把它轻轻地放到地上,它刚一落地,就拼命地叫起来:“嘎嘎嘎,嘎嘎嘎”,好像在喊:你是谁啊?我在哪啊?--------------------------- 我发现,鸭的眼神经过几次变化。初遇的时候,它瞅了我一眼,然后马上往鸭群里躲,好像有些胆怯,又有一点害羞。刚把“毛绒球”请回来的头几天,它的眼神有些紧张,还有一些好奇。似乎在用眼神问我:我的伙伴呢?这就是我的新家吗?再后来,我和它熟悉了,它的眼光里有了留恋,每当我离开家去上学的时候,它的眼神里好像有一些依依不舍。------------------------ 鸭子喜欢黏我,如果把它放出来的话,就会走到我的身旁,只要我稍微走动一下,那鸭子就跟着我走,好像就是我的影子,无论我跑得再快,它也都会跟着我。但有时,我靠近它,蹲下来和它说话,它又会摆着“蹼”,“叭嗒叭嗒”摇摇晃晃地踱着方步,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弄得我像“对鸭谈情”一样的尴尬。于是,我会突然起身快速跑开,它又会忙不迭地放下“鸭架子”,仓促随我跑来。然后摔跤,四脚朝天,一个劲地扑楞:“嘎嘎嘎”——你好坏啊!--------------------------- 小绒球平时的动作不紧不慢,很优雅,但它在捕捉食物时,显得敏捷而准确。有时我们把一些小鱼、小虾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盆子里,小绒球就会把它的小爪子收回去,身子半蹲,进入攻击状态,好像在森林伏击的士兵,用它的鸭嘴巴当武器,瞄准敌人。等时机成熟,它就一个箭步冲过去,一“嘴”穿心,百发百中。还没有等那些鱼虾反应过来,早已被它用铲子一般的嘴,铲进嘴里,吞进肚里。有时,遇到地上的小虫和蚂蚁,它的嘴巴一伸一缩,像一挺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哒”地扫射起来,那些小虫、小蚁便成了它的口中餐、腹中物。------------------------------- 小鸭子的性格中有胆小羞怯的一面,有从容优雅的一面,但我还是最喜欢它机敏而矫健的一面,像个猎人一样。------------------------------------------------ 第一、结构。原文的结构非常好。点评文是在小作者的基础上,把结构的特点更明显一些,更突出一些。什么是结构?简单地来说,就是头、身、脚,帽、衣、鞋。--------------------------- 来看本文的头——很久,我就盼望着能养一只鸭。现在,经过妈妈同意,我终于把它请回了家。 看本文的脚——小鸭子的性格中有胆小羞怯的一面,有从容优雅的一面,但我还是最喜欢它机敏而矫健的一面,像个猎人一样。 中间是身子,用三个对称段来写的:一是写小鸭子的眼神;二是写小鸭子的黏人;三是写小鸭子的捕食。我们这里列出来的三条,也是三个对称段的帽子。 写作是逻辑,本文中,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呢?从头、身、脚来看,分别体现了这样的逻辑:我有一只小鸭子——头;这只小鸭子很可爱——身子;所以我喜欢这只小鸭子——脚。---------------------------- 再来看身子,小鸭子是怎么可爱的呢?分别从三个角度来写:小鸭子的眼神特别可爱;小鸭子黏人特别可爱;小鸭子捕食特别可爱。对称段是什么?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面,来写一个东西。 单一地写一个东西,显得单薄,而立体地、多层面地、多角度地来写一个东西,就显出了厚重。----------------------------- 明白了头、身、脚的道理,其实就等于明白了段落中帽、衣、鞋的道理。帽,就是一个段落的头;衣,就是一个段落的身;鞋,就是一个段落的脚。本质上,这是一回事。开头,我们的要求是开门见山。这个话题几乎每次都讲,在这就不多讲了。--------------------------------------------------- 身子,我们要求对称展开,这样才能写得厚重。所谓的“猪肚”就是讲要丰满。丰满的方法,就是对称。不只是说这部分要多写,还要明白如何才能写得多。一个方法:对称展开。--------------------------------------------------- 脚,我们要求抬头收腹。所谓抬头收腹,就是在写结尾的时候,看一下头,是不是与头相呼应?再收拢、归纳一下身子,总结一下身子,这样,脚就站得稳、并得拢、立得牢。脚写得不好,问题往往出在没有呼应头,也没有收拢腹身。---------------------------------------------------- 刚才从大的方面,讲到了对称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找一找对称句与对称词: 很久,我就盼望着能养一只鸭。现在,经过妈妈同意,我终于把它请回了家——对称句;“嘎嘎嘎,嘎嘎嘎”,好象在喊,你是谁啊?我在哪啊?——你是谁啊?我在哪啊?——对称句。--------------------------- 对称块: 初遇的时候,它瞅了我一眼,然后马上往鸭群里躲,好像有些胆怯,又有一点害羞。刚把“毛绒球”请回来的头几天,它的眼神有些紧张,还有一些好奇。似乎在用眼神问我:我的伙伴呢?这就是我的新家吗?再后来,我和它熟悉了,它的眼光里有了留恋,每当我离开家去上学的时候,它的眼神里好像有一些依依不舍。 初遇时……;头几天……;再后来……。分别以时间为顺序来写小鸭子的眼神。--------------------------- 下一个自段也是以三个对称块来展开的: 如果把它放出来的话,就会走到我的身旁,只要我稍微走动一下,那鸭子就跟着我走,好像就是我的影子,无论我跑得再快,它也都会跟着我。但有时,我靠近它,蹲下来和它说话,它又会摆着“蹼”,“叭嗒叭嗒”摇摇晃晃地踱着方步,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弄得我像“对鸭谈情”一样的尴尬。于是,我会突然起身快速跑开,它又会忙不迭地放下“鸭架子”,仓促随我跑来。然后摔跤,四脚朝天,一个劲地扑楞:“嘎嘎嘎”——你好坏啊!----------------------- 分别是:一、小鸭子跟着走;二、小鸭子不理不睬;三、小鸭子跟着跑。用三个对称的状态来写一个主题:小鸭子的黏人。--------------------------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用两个对称块来展开的: 小绒球平时的动作不紧不慢,很优雅,但它在捕捉食物时,显得敏捷而准确。有时我们把一些小鱼、小虾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盆子里,小绒球就会把它的小爪子收回去,身子半蹲,进入攻击状态,好像在森林伏击的士兵,用它的鸭嘴巴当武器,瞄准敌人。等时机成熟,它就一个箭步冲过去,一“嘴”穿心,百发百中。还没有等那些鱼虾反应过来,早已被它用铲子一般的嘴,铲进嘴里,吞进肚里。有时,遇到地上的小虫和蚂蚁,它的嘴巴一伸一缩,像一挺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哒”地扫射起来,那些小虫、小蚁便成了它的口中餐、腹中物。-------------------------- 请大家注意文中的关联词:有时……有时……,换句话讲,是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吃小鱼小虾;一个是吃小虫小蚁。对称,用两个角度来写一个吃,就写得丰满厚重。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些对称词:胆小羞怯、从容优雅、机敏矫健——对称词。同理,在全文中还有:口中餐、腹中物——对称词;铲进嘴里,吞进肚里——对称词;不紧不慢——对称词;不理不睬——对称词;有些胆怯,又有一点害羞。——对称词;它的眼神,有些紧张,还有一些好奇——对称词。---------------------------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如《基础篇》中讲的:对称,是文章表达的主流,对称,是文章的主线。 再来归拢一下:对称,头、身、脚,帽、衣、鞋,是属于结构方面的,这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入门,也是写作走入正法的路子。有了这个,文章就有了条理,就有了章法,也就有了思路,同时也有了顺序。条理、章法、思路、顺序,是一回事。-------------------------- 有妈妈讲,孩子写东西乱。实则来讲,就是没有条理,也可以说没有章法,也可以说没有思路与顺序。解决的办法,在于结构。有这个问题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地消化《基础篇》中,关于对称结构这一部分的内容。 有了结构,或者说章法,表达就清晰了。 我们来谈生动性的问题。一篇作文的生动性,必须建立在结构的基础上,正如一个建筑物,必须基础好,才能装修好。如果基础不好,架构不好,装修得再好也只是豆腐渣工程,或者说是绣花枕头,用一句歇后语来讲,驴子的粪蛋——外面光。--------------------------- 那么,解决作文生动性不足的方法在哪里?一个重要的方法在于六根六尘。另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在本文中体现的,移花接木、借音借义。在本文中,我们突出运用了六根六尘法中的声法与意法。来找一下: 它刚一落地,就拼命地叫起来:“嘎嘎嘎,嘎嘎嘎”,好像在喊:“你是谁啊?我在哪啊?”——声法与意法的联用;------------------------- 它又会摆着“蹼”,“叭嗒叭嗒”摇摇晃晃地踱着方步——声法;它的嘴巴一伸一缩,像一挺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哒”地扫射起来——声法与意法的联用。--------------------------------------------------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是运用了象声词来体现声法。什么叫言之有声?用文字把声音表现出来,就叫言之有声。现在都看3D电影了,再看无声电影,就没有意思了。那么作文也是一样,如果仅仅是言之有物,也像无声电影一样了。要言之有声,才能与3D电影一样,与时俱进。--------------------------- 海口-红妈:如果写静物,怎么用声法呢? 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声音了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声音了吗?月落乌啼霜满天——有声音了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马上琵琶催——有声音吗? 大家如有兴趣,翻一下《唐诗三百首》,看看里面有多少诗是有“声音”的。--------------------------- 刚才,我们讲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声。现在,我们再来讲言之有趣。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了两个技法,一个是借音借义,一个是偷梁换柱——借代。 这个技法在本文中主要体现在用“毛绒球”来代替小鸭子。如果全文中一直是小鸭子、小鸭子、小鸭子地称呼下去,多没意思啊!小朋友们有的时候,在写我的妈妈这样的作文,如果一路都是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写得最好就是我的妈啊!换个方式来写啊!用我的圣母、家里的母老虎、上帝派来的仆人、老爸的保姆……随便找一个,都可以把这个“妈妈”替换掉。---------------------------- 圣母、母老虎、仆人、保姆……是玄妙的词汇吗?所以,还是要强调,从词汇入手是错误的,孩子现有的词汇,足够把这些“妈妈”全部换掉。---------------------------- 再说第三个言之有趣的技法,叫借音借义: 我靠近它,蹲下来和它说话,它又摆着“蹼”——借的是摆谱;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弄得我象“对鸭谈情”一样的尴尬——借的是“对牛弹琴”;我会突然起身快速跑开,它却忙不迭地放下“鸭架子”,仓促随我跑来——借音用鸭架子来说放下矜持、放下架子。 北京人吃北京烤鸭,最后会上一道鸭架汤,如果不喝这个汤,也会把剃掉皮的鸭架子,打包带走。所以这个鸭架子,原意是指剃掉皮后差不多只有骨头的架子。------------------------- 一“嘴”穿心——借的是一箭穿心。因为有了这些借音借义的技法,所以文章又生动了一层,有趣了一层,耐读了一层,诙谐了一层。 关于借音借义的技法,大家参考《提高篇》中《霸王龙的自我介绍》。不要小看了孩子的慧根,让孩子读一读这篇《霸王龙的自我介绍》,相信他们是肯定能懂的。
写得真好呀。想跟非常老师学习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参加? maiduo 发表于 2012-5-28 1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得真好呀。想跟非常老师学习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参加?
回复得真快啊,还没编辑好呢。加QQ群吧,群号:150347011 每篇必读,谢谢楼主
球球 发表于 2012-5-28 10: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得真快啊,还没编辑好呢。加QQ群吧,群号:150347011
谢谢,已经加了。同时也找到了非常老师的博客,太好了。
{:soso_e163:}希望对多多有用,也希望多多进步大大滴 写的太好了,才4岁小朋友,我儿子6岁多了,看图写话的作业总是留到最后不得以才“逼”出来的,看来需要妈妈和孩子一起学习。。。
sophieG于2012-5-28 15:47补充以下内容:
不好意思,搞错了,4年级小朋友。
sophieG于2012-5-28 15:48补充以下内容:
{:soso_e11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