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nny8 发表于 2012-6-8 09:51:22

听说儿子班上一个老实孩子打了另一个同学一耳光

虽然是纯八卦,因为是小学的事情,所以放到这里发了。

儿子班上有一个提前上学的老实男生A,三岁就认上千字,连《参考消息》都爱看的神人,语文数学顶呱呱,但是口语(汉语口语)不太好,说话慢,而且有时说不清。那孩子一年级的时候甚至对冤枉他的情况都不向老师说明,因为说起来太费事儿了,他宁愿领罚。

儿子班上还有个伶牙俐齿的小胖男生B, 也是数学语文顶呱呱的,脑子转得很快,经常妙语连珠。老人一手带大的,带得很仔细。孩子在学校有什么不如意的都第一时间上报。

某日早上,A组织同学早读,B捣乱;该B读的时候,B对“管教”他的A不屑一顾,做鬼脸,涂抹四溅,落到A脸上。以前B就说过A是“四眼儿”之类的,没想到A嘴上说不出,心里都记得,这次新仇旧恨攒一起,小宇宙爆发,抬手打了B一巴掌。

“打人不打脸”,B 哪里受过此等侮辱啊,跳起来就追打。不过 B 跑得慢,追不上,只用书本命中了A。

bunny8 发表于 2012-6-8 09:54:33

学校的闹剧估计随着老师的到来就中止了。说“估计”,因为从始至终我儿子都没在场,他恰好出去洗饭盆了。在老师眼中,A是个很老实的孩子,B则是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孩子。老师曾说和别人打闹,B打别人可以,别人还手,B立刻抱怨。

估计呢,老师这次也没怎么处理。

B 中午回家,100%向老人汇报,就演出了本八卦的下半部分,“说人不揭短”。

asyouplease 发表于 2012-6-8 09:58:35

请继续,洗耳恭听!有趣!

bunny8 发表于 2012-6-8 09:59:34

A 也是中午不在学校吃午饭的孩子。午休后他妈妈领他去学校,半路被领着 B 的 B奶奶截住。B 奶奶把A狠说了一通,并且反复说了4遍“B, 你怎么这么窝囊,居然能被 A 这种人 打!" 旁边不断道歉的 A 妈妈忍不住了,A 的确很老实,但是当面反复说“这种人”,太刺人了。于是留下一句“阿姨,您这么说不合适吧,我孩子是哪种人啊?!”带孩子走了。

bunny8 发表于 2012-6-8 10:00:51

A 妈妈放学后找老师沟通,老师自然是安抚为主。这场“打人不打脸,说人不揭短”的八卦事件就此收尾。

asyouplease 发表于 2012-6-8 10:02:20

写得有趣,有说相声的范儿。

zhwhyx2002 发表于 2012-6-8 10:04:06

B奶奶是上海老阿姨伐?

zhwhyx2002 发表于 2012-6-8 10:10:02

这里所说的老阿姨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的普通上海妇女同志,她们个性鲜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她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读过职校已算佼佼者了。如果稍微有点姿色,便自认为貌比天仙;如果脸蛋毫无过人之处,便觉得自己心灵手巧;要实在手笨点,也觉得自己超级好品味;万一不幸什么都没有,那只好坚持自己会过“捏脚”了。要是有个别长得好点,身材显瘦点,针织女红拿手点,日子过得小康点的话,完了,铁定把自己当成观音下凡,普渡众生来着了。
    通常,生下男丁的妇女会比女生的妈妈强势加倍,这是传统的思想作怪,也和中国one child国策有关。她们在家里非常tough,要求绝对的服从,要是父母,老公,儿女稍有想法,便闹得鸡鸣狗跳,天翻地覆,非得把所有事情按部就班转入她的轨道不可。异议不可以,独自行动不可以,习惯感情勒索,控制欲爆棚。
    对外则保护家人,护犊情深。为了儿女可以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不惜伤害别人。
    她们吵架“一只鼎”。声音大,喉咙响,粗话脏话脱口而出信手拈来,指鹿为马,胡搅蛮缠,“妄呆”的不得了。但凡有点经验的都知道,千万不要在公交上,马路上和上海老阿姨过不去啊,有理也变成没理,吃不了兜着走的。    她们不读报纸,不看新闻,甚少旅游,整天捧着电视欣赏“老娘舅”“阿庆讲故事”,东家长西家短,enjoy评头论足。要是你说她们好管闲事,她们没准两眼一瞪,手一挥:“阿拉不欢喜管人家事体呃!”言之凿凿,初次接触还真信了呢。
    她们见不得人好,诚如《72家房客》里的曼丽,经典台词“气人有,笑人无”。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是她们这一代的出轨高峰期,人人以此为荣,除非真是歪瓜劣枣,实在找不到第二春的情非得已。我想这和当初的国情有关系,国门开放,物质脱贫,也不排除盲目跟风的现象。“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是她们的真实写照。出轨满足了心理和经济的双重需要。搞得定的女人经常带“男同事”回家做客,男主人微笑接待,真是为难他们了。同时也出现了大批离婚重组家庭,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她们自以为高雅脱俗,其实天天为琐事烦恼;她们自以为眼光独到,其实已是old fashion;她们自以为看尽千帆过,其实世间早换了模样。但,她们是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她们是经历上山下乡的一代,她们是经历改革开放的一代,她们也是饱受苦难的一代。她们的经历无法复制,她们的处世哲学有借鉴之处,她们关心自己人,她们努力经营家庭经济。也许,也许我们可以更宽容一点。

有风来袭 发表于 2012-6-8 10:41:30

O(∩_∩)O~,要是我,等着B小朋友还手的时候再暴打他一顿,打到他服气,下次不敢来惹事为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说儿子班上一个老实孩子打了另一个同学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