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解释家庭中的心理真相
年前在卓越下单,昨天刚收到的,是武志红写的。拿到手,一开始读就停不下了,熬夜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从专业的心理出发,揭示了家庭对于心理的巨大影响,对于每个爸爸妈妈都有借鉴。
这是卓越网页上对这本书的简单介绍:
商品描述内容简介《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精选“健康•心理”专栏32篇阐述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的文章,包括父母溺爱、高考压力、青少年网络成瘾等方方面面的家庭问题。所取案例真实,分析透彻入理。专业的心理学原理与概念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鲜活,足以被所有普通人理解、接受,进而促进为人父母者的成长,不让家庭伤人的悲剧再次重演。
作者简介武志红,1974年生,1992年考进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硕士毕业后,进入《广州日报》工作,目前主持《广州日报》每周六见报的“健康·心理”专栏。
我也要买本回来看看 非爱行为。喜欢心里学书籍。 非爱行为。喜欢心里学书籍。
没有看过,希望读一读。谢谢推荐。 贴一下这本书的目录:
目录
自序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放纵型溺爱:最懒惰的爱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优点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父母,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孩子“无意捣蛋”可能有内情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妈妈的苦恼:我有个“坏”女儿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苦难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幼年管教狠,长大爱自欺
嫁祸责任:邪恶的诞生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孩子当不了家庭保护神
父母像小孩,儿女莫纵容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分离: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第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你的恋爱,是不是为父母而谈?
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
四年没性爱,究竟错在谁
慎防亲密关系中的“洗脑”
小心!“冲喜”冲出精神疾病
2006年的6个爱的谎言 因为是在高校里工作,经常接触到一些心理状态不是很好的学生。每年的新生心理测试,每个班(平均一个班35人)大概总有一两个测出来心理状态不大好,所以我对心理问题也蛮重视的,看了这本书,特别有感悟。
我认识三个男孩子,心理多少出了点问题。他们基本上都属于乖孩子,对师长有礼貌,可对于自己的学习,无法修够最基本的学分;一个曾有自残倾向,一个人在教室,手里却不停的玩着,根本没忘心里听;还有一个曾经入学成绩第一,在校期间却两次到达退学边缘。无一例外,他们有一个要求严格的家长,生活上包办,唯一的要求就是成绩好。他们在小学 初中,甚至高中,曾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到了要求自己管理的大学,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他们对学习,甚至生活都没什么热情,虽然大学有人可以勉强毕业,但我也很担心他们到社会以后的日子。
曾经我也将他们的“堕落”归咎于网瘾,似乎只要远离网络,就能解决他们的问题。看了这本书以后才醍醐灌顶,明白其实问题早就已经埋下。
存在即选择,选择即自由。当一个人从小到大被包办了很多事情,被严格管教,他也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力,相应的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好像很不错,,准备下单 本帖最后由 妮可妮子 于 2011-2-15 00:20 编辑
我刚买回一本“性心理学”来研究~;P
这本书放在收藏夹啦,等等就收。 对孩子的心理教育一直是我们的缺失,现在来补充一下,谢谢了啊! 本帖最后由 tianyirao 于 2013-10-24 12:19 编辑
重新发链接,刚才贴错了
我下载了,25.96MB,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1104639.html
关注武志红新浪围脖多年~~~ 收藏一下,确实要了解。 谢谢分享,收藏了。 这本书我也看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一年内成绩猛进,如何考进北大的,他自己说自己是高考爆发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