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滥施权威的家长吗?
依依故意把水倒在沙发垫子上,依依爸爸警告依依不可以这么做。依依继续把水倒在沙发垫子和地板上。依依爸爸拉过依依就打屁股。依依爸爸打了依依屁股三下,停下来,发现依依在嬉笑,又追加两巴掌,发现依依还在笑,又追加,说:“还笑,我看你再笑?!”我马上制止了依依爸爸:“你是要惩罚她倒水,还是要惩罚她笑?”依依爸爸停止打依依。正好依依奶奶走过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我大声地和奶奶说这件事:“这孩子往沙发上地板上倒水,你说是不是真该打?”我和奶奶都说着:“就是欠揍!就是该打!以后再倒,打得更狠!”
作为家长,已经明确了规则,往沙发和地板上倒水就要打屁股,并去执行这个规则,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打了三下的手已经停下来,放开了孩子,这表明对于这次倒水的惩罚已经结束了。可是后面因为孩子笑了,而再施加的惩罚是在惩罚什么呢?是惩罚孩子的笑声,还是滥施家长的权威?
如果家长平时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家长,在警告阶段做的更明确,比如“再继续倒水,我就会狠狠打三下你的屁股”“再继续倒水,我就会取消你接下来一星期吃小熊糖的权利”等等,可能警告本身就会起作用,因为孩子知道家长真会那么做。
惩罚并不是必须用打屁股来完成,也可以取消孩子的某项权利,除了温饱和安全之外的权利,比如看电视、吃巧克力、听故事、穿裙子等等。这些温饱和安全之外的特权可以是孩子付出努力的奖励,也可以是不遵守家庭规定的惩罚。
做一个说到做到的家长,也包括了不任意的增加惩罚。如果法律规定偷自行车罚关看守所60天,不能因为宣判处罚的时候小偷是微笑着的就增加为监禁1年。任意增加处罚的不是法官,是皇帝。
滥施家长权威会让家长失去在孩子心中的真正权威地位,或者还会教会孩——只要你掌握了权威你就可以为所欲为。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家长都很疑惑:我们家孩子我可没少打,可就没治得了他的淘气。恐怕很多家长打孩子的时候都没想清楚,是在惩罚孩子的倒水行为,还是在惩罚孩子的笑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原则,抓大放小。 孩子笑,说明惩罚无效,这几下屁股白打了。 新浪博客上看到了,是同一人呀 有时候孩子确实太淘了。 还好还好,不是不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