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说的那一页的问题,我家小朋友也是理解不了。不止这页,线的轨迹对她都有难度,大人是一眼就能看出,但是孩子看不出来。于是我用绳子给她演示了一段时间,开始是彩色绳子,让她顺着走,后来是同色绳子,发现有效果。还有数的组合与分解,对她也有难度。
今天打开第二阶,我看了看觉得有点难,说实话第一页我就觉得有点晕,本来想放一放的,但是她要求做,而且第一页她很顺利的做出来了,不得不感叹小孩子的思维也是很神奇的。准备让她继续做,做不动了就停住。
感觉要做就要坚持做,天天做效果最好,有段时间停了四五天,再做的时候明显感觉宝宝不进入状态。还有背面的涂色对我们帮助很大,我家这个原来不爱拿笔,每天做一点的涂色很有效果。 逻辑狗还是很不错的,感觉做不下去的妈妈们,还是建议好好阅读一下家长手册。跳做(挑喜欢的或简单的做),做的过程中家长随时提醒或暗示对错,这些都是父母常犯的错误,这些在指导手册里都有说明。另外,指导手册里还提到有些过难的题目,可由妈妈预先做些启发,这一点非常有用,但是就需要妈妈自己要很有心了。我选择的启发方式是,每天在宝宝睡觉之后,我自己提前看一下明天要做的逻辑狗,发现题目有难度的,就制作针对性的简单小游戏,在第二天做逻辑狗之前,拿出来先和宝宝玩一下,逻辑狗有个缺陷就是全部都是印在纸上的,所以年纪小的宝宝理解起来有困难,而把它化的现实生活中,就好得多。针对逻辑狗1段的题目,我一共做过大约4-5个额外的小游戏给宝宝。我记得有套环的那个、为画选色笔的、还有楼主提到的这个小丑滚球的题目等等。就举楼主说的这个小丑滚球的为例吧,这个小丑滚球的,题目最开始在筛选难题时并没有被我发现,就像楼主说的那样,大人看起来非常直观,但是孩子做的时候,就出问题了,孩子在交叉处,不会选则路径。我的小游戏是这样设计的,我用纸做了两个一样的小球(很简单,就是在纸上画上同样颜色和大小的小球,然后用剪子剪下来就成),然后拿一些图画纸,和孩子玩滚球游戏。具体玩法是,先由妈妈把一个球放在纸上做起始位置,然后妈妈用笔从这个球的位置开始画线,这是滚球的轨迹,然后问宝宝球滚到那里去了,宝宝把第二个球放到线的终点,表示球滚到这了。一开始可以先画简单的短直线,宝宝上手之后,就可以逐渐画长线、曲线,交叉曲线,最后很复杂的交叉的很乱的线,孩子都可以做到他的眼随着你的手动,准确的找到终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给孩子说过球不走直角之类的话,但是不知道什么道理,玩过这个游戏之后,再把小丑滚球这页拿出来做,宝宝三下五除二很轻松的全部做对了,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顺便说一句,这些启发小游戏,我都是用孩子涂鸦的画纸背面废物利用做的。虽然简单,但可能因为是妈妈手做的,孩子非常喜欢,在那之后还要求拿出来玩。 女儿满三周岁了给她做第一阶段,很顺利,她很喜欢,两个月做完。现在做第二阶段4-5岁的,我就不着急了,慢慢来,有的有些难度,我认为还是可以反复做的,特别是一些关于认知方面的东西。 按照年龄来做相应的阶段,感觉做起来不难啊,只有很少的,他没明白,需要提醒发现规律。我们做的是第二阶段4~5岁。 个人感觉逻辑狗有些题目蛮无聊的。
我刚买了第一阶段的逻辑狗,正如楼主妈妈所说的第三页,这个宝贝有点理解不了,要我来解释的。其他几页还行。 好久没来,没想到大家对这个贴子还这么有热情啊……呵呵,做这个不能求快啊。三岁到四岁只有薄薄四本书呢;一年有365天,慢慢来。刚刚看到一个妈妈发的贴子求解一年级的数学题目,突然发现这里有个通病同样适用于学龄前的孩子。孩子做不出来,就说我不会,妈妈(爸爸)来帮我。这是三四岁孩子的年龄特点,但我们不能让这种年龄特点变成一种惯性。
请父母们在孩子做逻辑狗的时候,耐心再耐心点,鼓励再鼓励些,培养孩子敢想敢试的习惯。
另外,当孩子更大一点的时候,有时我们可以适当的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完全的不提示,不念题,看看孩子是否能够根据画面的逻辑关系,自己解出题。说不定,父母会有意外的惊喜! 我们每天做一个阶段里所有书的一页。比如第一天做6本书的第一页,第二天做6本书的第二页。我把题目解释一下,剩下让孩子自己动手。现在做到第四阶段。打算停一下。交通那本书主要是我连猜带蒙的教他做的,与中国差距太大。第2、3阶段背面基本没做,画画涂色孩子还做不好。基本感觉如果孩子感兴趣愿意做,再难也没事,家长在旁边指导一下,孩子很快就会领悟,就怕孩子不愿意做,家长逼着做。 慢慢来吧,那么小就学这么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