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发:英语学习与思维训练
由于技术原因,我以前的帖子全部丢失了。管理员通过google找回了部分主贴,但回复已经无法找到。
下面将重发部分抢救回来的主贴。大家的回复如果有备份,请在主贴后面跟帖。
教育者有两种,一种拥有高级思维能力。表现在教学上,能够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因材施教,能够把握好尺度,分寸,火候,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另一种只有低级思维能力。表现在教学上,只知刻板照搬,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这种教师,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不怎么考虑学生的程度与感受。
在教孩子英语的过程中,你属于哪类教育者?
是拥有高级思维的教育者,还是只有低级思维的教育者?
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很重要。
如果你是一个只有低级思维的教育者,你很大可能在用着低效笨拙的方法搞教育。但你自己浑然不觉。
人最重要的是有自知的能力。我以前对高级思维浑然不知的时候,
总觉得自己聪明绝顶,做什么都很容易。但经历一些挫折之后,
发现自己即便读了最高学府,但实际上严重缺乏高级思维的训练,
表现在思想水平上,就是知识结构碎片化,看问题往往浮在表面,难以深入本质去思考。
这就是中国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病。
读王阳明的哲学,充满智慧,一个当之无愧的大思想家。
但在课本里,一句唯心主义哲学家就给彻底否定了。
在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里,凡是唯心主义,便意味着不科学,愚蠢,荒谬,主观,
那些伟大的智者被塑造成了小丑一样的脑残。
在这样的教育下,即便读了最高学府,也难以脱离低级思维的烙印。
为什么那些劣质偶像,劣质读物总是那么流行?
因为这些劣质物品的受众,大都是在应试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
这些受众,低级思维占了主导。
当我痛苦发现关于自己思维水平的真相,已经是大学毕业若干年,没有办法,只有补课。
摆脱低级思维,走向高级思维需要一个契机。也就是说,要产生于某种需要。
我的需要,就是当时我事业受挫,要寻找新路,而新路必须建立在高级思维基础上。
那么,你的需要来自何处?
我想一个显而易见的需要,就是你已经为人父母。
作为一个父母,同时作为一个教育者,你需要摆脱低级思维,建立起自己的高级思维体系。
因为教育,实在太复杂,太个性,太没有标准答案,太需要高级思维来应对!
一个现成的例子,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家长的脑子成了别人的跑马场,
这个试试,那个用用。但他始终没有思考清楚一个根本的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语言学习?
劣质的教育者不会引导你思考这样的问题,他只会告诉你,他的娃娃用了某种方法多么多么成功。
他永远不会告诉你,有多少孩子用了与他同样的方法是多么多么失败。
高级思维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追问,追问一个事情最本质的根源,
从这里出发,建构自己的认知和教学方法体系。
从追问开始,建构自己最初的判断,但这还不够,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
你还要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判断,如果发现问题,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判断,
进而,继续实践。这可以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可以是我提出的橡皮筋理论,
走一步,看一步,拉一拉,进一步。
人的认识,就在这种知行合一的回环往复中不断提升,
你做事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熬过去,你得到的回报也足够丰厚。
家长的睿智是孩子的福分。随着孩子的长大,我想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会越来越深。
总的来说,英语教学是家庭教育中相对容易的事情。
理念和方法是成熟的,材料是丰富的,对孩子的天赋要求也不太高。
家庭教育中最难的,还是价值观的建立,情商与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
这些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教育者的要求很高,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导向就有问题,
自己对价值观的认识就很模糊,自己的思维水平还在低级徘徊。
怎么能指望你能很好的应对这些教育中最难的问题呢?
所以,家长从为人父母的第一天开始,就需要有所改变,
改变那种随波逐流,满不在乎,一元思维,执拗偏执,逆反虚无。
为人父母的责任,需要你以更成熟的姿态迎接这个角色。
我有一个想法,针对孩子的英语教学,实际上是某种契机,是帮助你进行思维训练的契机。
把这个简单的问题搞好了,将来面对更难问题的时候,你会自信很多。
如果这个最简单的问题都搞不好,一团糟,
那么,将来面对那些更难、更复杂问题的时候,就可能一筹莫展了。
我留个印,我来过这 第一次看此文,学习了,谢谢楼主。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自己重新接受爱的教育的过程。 这个提法非常有意义,支持一下! 家庭教育中最难的,还是价值观的建立,情商与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
确实这样! 坐等楼主继续,洗耳恭听。 楼主不是被禁言后帖子全没的吗?真是技术原因吗?别人也有丢吗? 支持一下老师{:soso_e163:} 收藏了,不错的理念,学习了,谢谢 价值观的建立,情商与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个同样很重要! 回帖,有个方法可以找到第一页的。百度快照 赞同楼主的观点,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也是父母学习成长的过程,孩子的英语学习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并且不断改进,一定会劳有所获的 支持萧老师,老师也来了爸妈网,真好 不止英文学习,其实只要想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父母都是一个转变思维的契机。 听着很有道理,但是具体怎么弄还是一片茫然啊,看来我是俗人 极其赞同楼主的观点;
有一段时间发现英文小说中, 犹太裔作家的比例非常高, 对于他们这个群体的了解, 感觉基于阅读和创作的内在习惯和动力是需要长期培养和坚持的.
在国内或者在国外都可以培养出英文优秀的孩子, 而且现在已经没有年龄和资源的限制, 从这点说, 真是不错的契机. 十分認同, 但不知如何可以成為高質思維的教育者, 可能自已資質有限, 很渴望能多多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家庭教育中最难的,还是价值观的建立,情商与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认同。以前看过几本育儿书籍,就说育儿首先要有好的理念,方法还是其次。
以前经常关注萧愚老师的博客,这里也来学习下,萧愚老师的文章总是能让人思考. 顶一个。是得多思考,不能完全照搬。 真正做好父母其实很难的 顶一个
继续学习萧老师 我还以为是书呢 高级思维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追问,追问一个事情最本质的根源,
从这里出发,建构自己的认知和教学方法体系。
从追问开始,建构自己最初的判断,但这还不够,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
你还要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判断,如果发现问题,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判断,
进而,继续实践。这可以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可以是我提出的橡皮筋理论,
走一步,看一步,拉一拉,进一步。
人的认识,就在这种知行合一的回环往复中不断提升,
你做事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熬过去,你得到的回报也足够丰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