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子 发表于 2012-8-1 09:12:58

和大家一起学学艾灸

朋友向我推荐艾灸,我也试了试,确实是好,大家不妨也试试,艾灸的工具在网上都可以购买到。
前言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健艾灸方法,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读者不妨一试。
延年益寿保健灸  
作用概述  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主要作用归结为一下: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艾灸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有这么几种女性: 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常见病的艾灸穴位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1、穴位艾灸顺序: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12、在临床上艾灸时,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同时艾灸某两个穴位的问题上,一般没有什么限制。

  13、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14、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15、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16、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
辨别艾条的好坏  艾条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治疗效果的好坏,质量好的艾条取决于如下几个条件:生长产地、采摘时间、制作工艺、储藏年限。

  一、产地:艾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域均有生长,如以长江南北来划分可以分为大叶艾和小叶艾。长江以北为大叶艾,这种艾叶厚而宽绒毛多,艾绒纤维粗产量高,气味芬芳,火力柔和。大江以南的艾为小叶艾,叶小而薄,产量低,烟大火烈,产量低。好的艾绒多采购北方的艾叶制绒。

  二、采摘:艾叶采摘的时节必须在每年端午的前后择艾而采,故人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这个时节是艾草生长的最旺盛期,有经验的采药人会采取长得像人型的艾叶。或在采艾的前几天将看到的艾草用脚压倒,到采摘的时候只采摘又能站立起来的艾草叶子,这样的艾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用它制成的艾绒治疗的效果威力才够大。

  三、制作:制绒在整个工序中最为重要,古人多为手工制绒,现代均为机械制绒,这在治疗的效果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古人手工制绒首先将上好的艾叶与草木灰兑水搅拌成胶泥状,然后将艾叶泥制成饼状,晒干封存,使用时取出一饼双手反复搓揉,筛去灰梗再反复搓揉即成棉絮状的艾绒,手工制绒有生气,所以过去都用此法。

  四、储藏:本草中讲用艾者当用陈艾,孟子在其著作中也讲到这个问题,他讲: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艾的储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储存将其燥气化掉,其灸火就会更柔和舒适。现在市场上三年陈艾不多,多以新陈参半的艾绒做艾条,这已经不错了。

  具备这四点后如法制作的艾条,在色、质、味、烟、火上与一般艾条便截然不同了。

  色:绒色土黄或金黄无当年艾的绿色。

  质:艾条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绒体柔软无枝梗杂质。

  味:老艾条的气味芳香,无有当艾的青草味。

  烟:艾烟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气味香。

  火:火力柔和不刚烈,渗透力灸感强疗效好。

艾灸副作用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

  5、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

  6、 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niuniu2008 发表于 2012-8-1 09:32:40

太专业了,这哪能是一天二天能自学的会的{:soso_e134:}

yalanxy 发表于 2012-8-1 09:41:53

开始我也想自己在家操作,还被忽悠买了艾灸的碗,后来觉得去附近按摩的地方也挺方便,还不用担心味道散不出去,穴位找不准什么的。
挺喜欢艾灸的。

nofeel 发表于 2012-8-1 09:48:15

家里有艾条,但从来没有实践过。。。。。。

阿秀啊 发表于 2012-8-1 09:55:06

抽空学习!

WSY 发表于 2012-8-1 09:56:45

其实很简单,如果有病针对性的炙哪几介穴位,穴位的位置可以百度。没病养生可炙肚脐,或者哪儿舒服就炙哪儿。
需要注意的是,未生育女性肚脐下的石门穴慎炙,35岁以下足三里慎炙。

yueyue20089 发表于 2012-8-1 10:04:31

夏天少灸,注意上火。

晨晨妈 发表于 2012-8-1 11:07:08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艾灸的博客,特别想研究一下。就是感觉有点深啊。

chy0707 发表于 2012-8-4 18:44:50

自己灸太麻烦了

小蓝 发表于 2012-8-4 18:58:29

好麻烦啊
我还是先学按摩吧

小小欣然 发表于 2013-7-31 17:25:16

我也喜欢,可惜没有时间啊!

宫小燕 发表于 2013-8-2 14:28:44

长知识了!!!!!!!!

蓝mm 发表于 2013-8-16 09:41:38

又有艾条,不知道怎么用

小雨点儿妈妈 发表于 2013-8-17 00:02:55

有专门学习的论坛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和大家一起学学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