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2013-04-14

热度 6 已有 213 次阅读 2013-4-14 20:07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在各种地方看到这篇转载,每次都停下来看一看,但每次都觉得悟不到它的真谛。“自由”这个词太宽泛,没有标准就是它的标准,无限的放手,给了孩子无限的空间,让孩子的发展充满无限的可能,却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不安。没有掌控,没有度的把握,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没有阶段的衡量指标,于我心有惶恐焉。
 
教育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田华
蒙台梭利说过一句话:"自由是一种藉由教育的帮助,而使潜在的导引力量得以发展的结果。"许多大师的成长史就是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而争取自由的历史。当今教育的使命就是如何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独立思考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充分选择的自由……在自由中成就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由成年人一厢情愿地按照他们的标准去塑造学生。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儿童世界不是一个理性的逻辑世界,更不是一个符号化的科学世界。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率性而奔放,无拘而自由,充满了比成年人更强烈也更丰富的想象力与好奇心。他们在问题中探求未知世界,在无拘无束中面对人和事,在不断追问中逼近事物的本源。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去敬畏、认识、探索、成就孩子们的童年,去呵护、珍惜、爱护他们的童真,去激发、调动、开发他们的童趣。孩子们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他们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的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我们的教育,不应要求孩子什么都懂,过早地懂事意味着失去儿童应有的东西。在学习上要淡化"速度"与"效率"的意识,注重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与兴趣,使其免受成年文化的同化。对于儿童的习作,不一定追求思想的崇高,词语的华美,结构的严谨,这样儿童就不会被人云亦云、拿腔拿调、规矩法则所俘虏;对于儿童的绘画,千万不要亦步亦趋地模仿某位名人的大作,按照规范的模式,遵照标准的套路,去培养未来的画匠。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校就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不犯错误的孩子很难真正成长。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学习不仅仅是寻找、印证、理解和记忆,还应是带着自己内心的思索去自我体验、自主选择、批判质疑,得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结论。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的僵化和心灵的硬化。儿童是带着巨大的差异和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过程的,老师客观地评判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如何讲授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经历过思考的过程,尝试了探究的方法,体验到思想的跳跃。
        自由出智慧,一个自由的主体,才能是一个丰富的主体,才能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一味强调知识掌握和技术训练的倾向,只能造就单向度的人。这种人只求现实,不求精神;只顾眼前,不看未来。在教学中要摆脱知识对人的控制,防止教学过程中人的异化,建立起师生之间以智慧的对话为特征的生命和情感的交流场。儿童身上的潜质、特异性、创造力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填得满满的。如果孩子们的空间被知识、技能局限住了,他们无暇走进大自然,无法探索宇宙的奥妙,无法开掘想象的大门,无法解放自由的心灵,那么,也就无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所以,今天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要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虚情假意和重复环节,减少生涩的难题、偏题、怪题,减少形式主义的作秀和表演,留给学生更多自己可以支配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大自然中心无旁骛地闲逛,让他们的思想在童话世界中自由地流淌。要知道,任何过度的教育、急功近利的教育都是对儿童心灵生态的破坏,教育一定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路过

鲜花
5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还忙呢

    2013-4-16 19:56

    同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