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载:君子务本,教子有本(二)

热度 1 已有 530 次阅读 2011-11-16 11:14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做《弟子规》

朝起早,夜眠迟
 

    因为“教子有本”,心慢慢定下来,“本立而法生”,方法就来了。想着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而孩子最佳学习时间已越来越少。《弟子规》上说“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于是自己早上三点左右起床,规定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这样时间就宽松多了。起床洗漱后,读经典,勉励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言、所行、所想以 此为准则,做孩子的榜样。五点半叫孩子起床。开始很难叫,叫过了又睡,有时就掀掉他的被子,也打过。一天早上给他讲:“你再睡一会儿是不是可以不起来 了?”他说不是。我说:“对的,人生就是这样,该做的必须做,那就不要浪费时间,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有毅力的。只要一醒,骨碌一下爬起来。”这样说着就把 手伸给他说:“来,骨碌起床!”他很高兴就起来了。以后早上把他叫醒后,一说“骨碌、骨碌”他就起床了。一段时间后就很自觉,也越来越珍惜时间了。一般是 让他十点钟睡,有天晚上已十点多,他说:“妈妈‘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我要再睡晚点儿。”孩子知道时光的宝贵了,应该成全。后来就五点喊他 起床,晚上仍是十点左右睡。他起床后自己整理床铺,洗漱,包括书桌、学习用品全是自己整理。
    一开始要先做给他看,带着他做几次,以后他做过再检查、鼓励他。这时如果发现哪点没做好,一定不能批评他。因为他还小,不太有标准。骂他“你怎么做得这样 差”的时候,他确实不知道该怎样做。一两次记住得少,我们应该说:“看!这样放。”或者,“看!这样叠,记住了吧!”说不定要多次重复,大点的孩子可能更 难改。说实在的,孩子进步的快慢与父母是怎样做的有很大关系,只要我们能练就什么事、任何时都不生气,再教之以孝,从《弟子规》做起就不难了。每当孩子气 馁的时候,就告诉他:“一定要坚持下去,你以后肯定会知道这样做的好处的。”
    早上一边做早饭一边看着孩子。孩子早上读经典、背经典,从《弟子规》开始,每天哪怕背两行都行。第二天会把前两天的重复背一遍,星期天就全部复习一次,很 熟悉的一个月复习一回。这样细水长流,背了《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及其《序》、十善及《阿难问事佛吉 凶经》,在初中毕业的假期里又把《道德经》背会了。因为这之前是孩子记忆的最佳时期,古时候的教学就是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几年来的节假日也一直如此,从 未间断。
    记得在小学的一个周末,孩子说:“妈妈,明天我睡个懒觉吧!”孩子第一次这样要求,就答应了:“好吧!明天早上几点叫你?”孩子说:“六点。”当时我就笑了,说:“你不太贪心嘛!”谁知第二天,他照样很早就起床了。他说睡在那里没意思,也浪费了时间。
    是啊,孩子小时候,没有什么好恶,教给他正确的,习惯成自然,他就做得很好。

返回目录

衣食简单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很多道工序,需要许多人的付出,所以告诉他要节俭,要惜福。常给孩子讲:一个 人一生的受用是有限的,在自己吃饱穿暖的同时,要想到许多人还在挨饿受冻。平时让孩子常读《了凡四训》的讲解——修福积德造命法,和《太上感应篇》的解释 ——集福消灾之道,还有德育故事等,以帮助《弟子规》的学习。
    孩子从小对衣着不要求,衣服破了,给他补补照穿。初中有段时间,对衣服有点挑拣了。发现后,我就告诉他:“你们这个年龄还不知道什么是真好。自以为好的, 可能会闹出很大笑话。特别是刚刚觉得自己大了,很想学大人的样子,学的很多是不好的一面。”就在陪他散步时,把一些同年龄孩子的奇异打扮给孩子看,问他那 样好不好,他就摇头。我说:“咱们按《弟子规》做,而你这样穿着既干净又大方,不会让人看不过眼。”孩子以后再也不挑了。
    《弟子规》中“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饮食清淡单一,都是自己动手,不放过多的油、盐、味精等调料。因为自己是学医的,过去太注重“营养”, 身体反而不好,孩子也经常生病。后来才知道:最简单的饮食就是最好的饮食,最自然的饮食就是最健康的饮食。另外吃季节性食物,很少吃零食。不考虑零食本身 不好的一面,单说胃肠,它就如一部机器,负荷是一定的。我们总是想法设法去扩大它的容量,开发它的潜能,让它一直工作,不能有充分的时间休息调整,反而减 损了它的寿命。饮食清淡单一,定时食,身体都很好,精力旺盛,也不易疲乏。生病的原因可能很多,但认清病从口入,把好这一关,多数疾病都能避免。自己做 饭,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容易生起感恩的心,也会更努力按我们说的去做。

做家务


    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认识到让孩子做家务更能激发他的孝心,而且更喜欢跟父母交流,增进亲情。开始先让他买些油盐酱醋等,后来等他放学回家时带些面点。 每次做完都要肯定他,拍拍他肩膀,拉拉他的手,或者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孩子就会很满足了。有一次与丈夫出去办事,回家时已过午饭时间,可进门一看,孩子 已烧好饭菜等着呢!我非常惊奇,从来没教过他。一看,米饭因水放少了有点发硬,青菜虽然有点糊,但那种清醇的香甜是我们做不出来的,那味至今仍留在口边。 当时孩子说,是学着我平时怎么做的。我告诉孩子:第一次做就这么好,真能干!爸爸妈妈终于也能吃上现成的了。孩子很高兴。因为孩子亲自做过,知道一切事情 都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以后再也不挑饭菜了。
    后来还渐渐学会了洗碗、拖地、晾晒、折叠衣服,分类洗、放,晒鞋袜等。这样在家务上我不仅多了个小帮手,孩子也不断从做事中获得自信心、观察力、耐力,还 懂得了要珍惜劳动成果,如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处吐痰、保持衣物整洁等,把《弟子规》上“谨”的一部分逐渐做到。
    说着好像很轻松,其实做的时候也是反复多次,比如扫地、拖地,也要先做给他看一下,而后让他做。家长一定记住不能急,不能求完美。孩子刚刚做肯定不会像我 们做的那样,一定不要嫌孩子做得不好,还要告诉他:“你真行,第一次做就这么好,真不简单!”“看,把这里这样拖。”只找一个毛病就行了,不要再找一大堆 不足,那些不足让孩子慢慢来,给他喘气、接受的时间。孩子会越做越有信心,越做越好。
    有个星期天,孩子很高兴地说:“妈妈。今天作业不多,我来打扫卫生吧!”我就找个简单的,让他用掸子轻轻地把家具表面掸一掸。他已做过,也就没再跟着他。 一会儿就听到“啪”的一声鞭炮声。跑去一问才知道,他把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一个摔炮碰到地上,就告诉他“事勿忙,忙多错”。他说:“知道了妈妈!”谁知过一 会儿,更大的一声巨响传来,还夹杂着玻璃摔碎的声音,原来他把挂钟碰掉了。就有点生气地问他:“钟表那么高怎么会碰到呢?”孩子说:“我想它可能也脏了, 把它也掸一掸,用力大了。”如果原来脾气,我会连问都不问,认为他贪玩,教训他一番。现在知道孩子是好心,只是还没学会做事。我们家长也往往因为怕出乱而 错过了练就孩子勤劳本性的时期,以后惰性形成了,孩子有时候也想好,但是没有毅力坚持下去。想到这,我说:“没做过的事,不知深浅,应先试探着做。看似简 单的不一定好做,看似难的也不一定那么难,‘勿畏难,勿轻略’。”孩子说:“我记住了,妈妈!”一起收拾好破碎的钟表,又各自继续做事。我心里正想着刚才 的事,又“啪”的一声。唉!今天“三声巨响”,他最后把一个小瓶碰掉摔碎了。我们俩看着,他也觉得好笑,忍不住都笑了,就算孩子交了学费吧,另外也是在磨 练我的耐心。我也爱急,看他毛手毛脚就骂他,这样让孩子有话不敢说,许多假话也往往由此而产生。
    孩子越做越欢喜,也常跟我上菜场。为了节省时间,每次买菜我总是买几天的,往往一称好,他就抢过去提在手里。怕他提不动,他说不让他提,别人会认为他不孝顺。看到的人都夸他懂事,他自己也从做事中感受到尽孝的快乐,体会到一种责任感与成就感。
    因为做家务花费了一部分时间,孩子上课注意力更集中,做作业更专心,更认真。家务需要耐心,作业上也发现他耐心增加了,不那么急了,细心点儿了,小地方错 的越来越少。我突然间明白了:圣人的教诲才是最科学的,并且超科学。因为圣人的方法是按一个人成长的自然顺序:小时候记忆力好,多背诵;好动,就让他学习 洒扫庭除。这样既学习了生活的技能,又耗去了多余的精力,正好是“才”有所用。而且孩子天性没有成年人的难易、好丑、苦乐、愿与不愿。只要引导好,对他来 说玩与做事是没多大区别的。从日常的劳作中,他得到了更大的快乐,也具备了孝的本领。
    平常也常给孩子讲:《弟子规》就是一个“孝”字,也是现在说的“爱”字,从孝父母到孝他人,从爱父母到爱他人,再扩大到爱事、爱物,给孩子养成一种纯爱之 心。一天傍晚与朋友带着孩子去散步,在路的一个拐角处,孩子被一个东西滑个趔趄,低头一看是西瓜皮,孩子捡起来就扔到了垃圾桶里。这位朋友讲:“不要捡 了,反正已经走过去了。”我说:“别这样想。如果我们前面有人捡了,自己的孩子就不会滑到;如果我们不捡,就会让后面的人滑倒。也许后面被滑的,正是我们 的亲人。”所以有时走在路上,见到树枝、砖块都会捡了放在路边。

 已同步至 greenfan的微博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eastmanlk

    2012-4-5 10:13

    支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