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网上收集的育儿书目

已有 421 次阅读 2013-7-24 08:49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育儿百科 , 网上

育儿书目
1、《定本育儿百科》      (日)松田道雄 著
新手妈妈们总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看看这本书吧。本书在日本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被普遍作为礼物赠送给准妈妈和年轻的父母。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编排非常合理,查询非常简单。你可以按照年龄月份去查,也可以根据小孩的一些症状去查,还可以按照季节去查,还可以读到很多育儿的安全注意事项。作者真的爱孩子,又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可以说,这本书是关于幼儿身体护理,身体成长的最佳书籍之一。
不足之处就是有些观点还是较为陈旧,如抱孩子会养成坏习惯,过早提出断奶、添加辅食方法等。
    整体而言值得一看,建议与《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结合起来看。希尔斯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但是在婴儿疾病这块不如定本详细以及便于查阅。对待疾病,两本书都主张平常心对待。
2、《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美)威廉缠尔斯,玛莎缠尔斯  著
作者美国著名的儿科医生、博士威廉.西尔斯夫妇毕业于哈佛医学院,从事了一生的儿科的研究,并且养育了8个子女,他们合写的《亲密育儿百科》不同一般的育儿百科,具有丰富的理论经验,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仅告诉我们怎么做,还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不仅仅告诉我们会发生什么,还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会发生。读书的过程,你不会感到有人在说教,只会觉得是一个朋友在有科学依据的帮助你。
此书和一般的育儿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非常人性化的从孩子的心理、生理需求,来理解和养育孩子。很注重孩子的精神世界。 
    这本书还有一点就是真实,里面批驳了好多商家卖奶粉、卖婴儿用品的缪论广告。再比如:光是如何安慰孩子睡觉就讲了好几十页,
当然,亲密育儿百科也有他的不足之处,比如,缺少很多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在发生乳腺炎、乳汁突然减少的情况下,没法从这里获得支持。关注母乳喂养的妈妈,认真去读读国际母乳协会的小册子(网上一搜就行)。
3、《斯波克育儿经》      (美)斯波克 著
西尔斯和斯波克两本育儿书,刚开始可能觉得重复,不过后来发现重复的只是一部分,西尔斯是儿科医生,自己有八个孩子,所以在带宝宝方面有很多经验,书里注重带宝宝的实践,如喂奶、睡眠、肠痉挛、吐奶等等具体的内容,从新生儿到幼儿;而在斯波克的书里,以上内容基本也有,不过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关于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的内容,一直写到青年期,可以看到孩子18岁。 
翻开书第一句话就是“相信你自己和宝宝”,这是本书的中心论点。
书中首先谈相信自己,很体贴地谈到初为人父母的我们其实知道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要注意别迷失于各种各样来自于专家、朋友、家人的忠告、建议、经验中,而是泰然处之,相信自己的判断,遇事多找人商量,就能把宝宝照顾好。相对于如何把尿布包好,如何调整饮食,父母对宝宝天生的疼爱对宝宝更加重要,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父母凭着慈爱的天性为宝宝所做的事一般都是最好的。
书中进一步提到,父母的笨手笨脚和宝宝也是一种交流,并且宝宝也有从父母不尽人意的行为中学习成长的能力,它们能够在父母照顾不周的时候自我调整,认识到父母也有情绪,并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调整情绪,与人相处等,所以相信自己的时候也别忘了相信宝宝。
围绕“相信你自己和宝宝”重点谈到了养育的方式、目标、环境、对父母的影响、家庭差异等。一旦你从本杰明·斯波克的讲述中受到启发,你与孩子的世界将会发生一种升华式的改变。
4、《倾听孩子》    (美)帕蒂.惠芙乐 著
一个孩子的哭声就好像点燃了一长串鞭炮上的第一只,其余的鞭炮将会被依次点燃。孩子的父母、邻居、旁观者等等都会感到刺痛、心烦、焦躁,或情绪冲动。
本书要告诉父母们的最核心的一点是:你们有能力帮助孩子处理各种负面情绪,让孩子有更好的注意力去认知、学习,为友谊、合作和欢乐敞开自己的心胸。 
    孩子的哭泣真是有原因和用途的,当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不踏实,得不到关注的时候,可以用哭泣来修复自己的情绪,这时,如果我们能陪在孩子的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那么,孩子就得到了一次升华自己的机会,不仅能够修复自己的情绪,甚至还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就是这样子的。不要担心和害怕孩子哭泣,不要担心这会让孩子变得难以相处,事实上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都是可爱,温顺,善于配合的。 给孩子哭泣的机会,给孩子大笑的机会。任何一种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处理,都是健康的。
    我们应该庆幸拜读这本经典教育理念著作。当宝宝哭泣的时候,不再轻信“让宝宝哭吧,他会自己好的”,“总抱着孩子,会把他惯坏的”之类的“经验”之谈,而是毫不犹豫地把宝宝抱起来,爱抚他、亲吻他、安慰他,绝不会让宝宝自己躺在那里哭泣超过一分钟。
5、《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美)吉诺特  著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自己的说话方式,总是不经意地说出伤害别人的话,尤其是对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小,我们的话都是圣旨,怎么着他都得听的。可实际上,正是我们这些随口说出的话把孩子推得离我们越来越远,好好的气氛被破坏了,孩子生气了,和你对着干了。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会如何和孩子沟通。《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告诉我们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
这本书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在生活中会碰到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指出了解决的方案,告诉我们如何和孩子说话,如何鼓励和指导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何处理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书中有很多话语和案例值得我们品味,如: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
“禁止并不能使强烈的情绪平息。”
“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性格,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
“如果孩子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大愿意接受负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种情况并不反常,因为他们不想冒险而失去高分。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夸奖的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如果奖赏没有事先通知(如你把这件事情做了,我就奖给你……),如果是一个惊喜,如果代表承认和感激,这样的奖赏才会非常有益,非常让人开心。”
总之,该书不仅对我们如何做一个好的父母有指导意义,也对我们如何做一个好老师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6、《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美)费伯,海兹立希  著
爱不需要理由,但是爱需要技巧。这本书不光适用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其实适用于所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所有我们爱的人都值得我们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爱,那么这些细节就值得我反复去练习。
    这本书不仅用文字,还用了一些图画,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给了家长读者一个很好的指导。这样听和那样听,只有细微差别,效果却完全不同。读来不觉费力,不觉枯燥艰涩,一些小故事也是我们身边在同样发生着的事情;书中的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个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模仿、操作,可以看一眼漫画(而不是从头到尾再读文字)就能很快复习一遍书中传授的方法和技巧。
很多家长会反馈,这样做了也不管用。那么一定是哪里出了差错。这些都是要练习的,失去耐心的时候也容易忘掉,又变得简单粗暴了。当然,如果能不断试图去做,相信对方,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感觉到那种努力。 
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总之,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如何和孩子相处的书,那就选它好了。
7、《正面管教》    (美)简·尼尔森  著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娇纵。‘和善’意味着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你很失望(生气、心烦等)。’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不允许孩子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你(或他人)并不意味着你要用惩罚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情形,惩罚是对人极大的不尊重。那你该怎么办呢?”
我们对待孩子,并不是只有“严厉(惩罚)”与“娇纵(溺爱)”两种选择。这本书就详细阐述了除了这两种方式之外的第三种方式:正面管教,英文是Positive discipline,也就是小巫在《和孩子划清界限》中提到的“训育”。这本书讲解的更为详细。从为什么正面管教要比惩罚和娇纵更加有效讲起,不仅仅是理论,事实上理论的东西很少,书中提供了上百种正面管教的方法,以及大量的应用实例。 
作者之所以能够举出如此多的方法与实例,因为作者本身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而早年曾经为如何有效管理孩子而焦头烂额。正是在与孩子们无止无尽的切磋中,她总结、掌握了正面管教的方式,让她自己和孩子们大大受益。从分享正面管教经验开始,渐渐地,她成为了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 
8、《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美)托马斯戈登 著
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体验去代替孩子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去感受,你会发现孩子同成人的不同,他们的身体是强此的弱小,所以需要成人的保护;他们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强大,所以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成长,而不是成人告诉他们的方式!
书中的一些方法,确实能给人们一些启示,不仅是在亲子教育中,也存在人与人共同之中。同时觉得自己的情绪得到有效的释放,尤其是合理的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还有父母是人而不是神。仔细的阅读,认真的思考这本书中所提供的一些具体的方法,会有帮助。 书中的许多观念也可以受用一生。其中的案例很多,全盘照搬是不行的。
尊重孩子独立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个,让孩子成为他生命的主角,而不是父母希望的寄托! 
    愿天下的父母用尊重来爱孩子,而不是伤害!同时提醒天下的父母: 
    1.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2.若婚姻失败,请将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低,否则会影响很多代人 
    3.在你们的指引下,让孩子按他喜欢的方式成长,而不是成为你们喜欢的那种人 
9、《过犹不及》   (美)克劳德,汤森德  著
人们常常专注在要有爱心、避免自私自利,却忘记自己的有限和界限。他们往往会问:“对别人没界限不是很自私吗?”
“我要怎么回答那些需要我爱心、精力、金钱帮助的人呢?”
“为什么设立界限会让我感到愧疚或恐惧?”
“我可以在设限后仍是个有爱心的人吗?”
想要有一个平衡健全的生活,明确的“界限”是很重要的、这是个人产权的分界线,指出你应该为哪些东西负责。它可以定义你是什和,或者,你不是什么。
界限深深地影响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这是一本教别人设置界限的书如何爱自己,如何保护自己,甚至如何生气,如何才能不总是心生恐惧,如何才能举重若轻,如何才能保持对简单道理和低级趣味的了解支持,如何才能爱别人也被别人喜爱,如何才能既把握自己的生活又准备好无常的来临……
这本书是写给那些从小被别人控制的人看的。是写给那些内心柔弱、过于善良、长年被恐惧追赶、总是以羞涩的微笑示人的人看的。"——其实更多的人都需要看,不仅能看得出特征来的这些人。太多人不了解自己内心是“被控制”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总是发生,或者连这个都无法发现,只是痛苦。另外,那些控制型的也很必要看,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从某种程度来说,控制型的人在另外一些方面,恰恰是被控制型的,就像施暴者和受虐者,能转换,有时界线不那么明显。有时以羞涩微笑示人的人,用起软控制来,一样相当可怕。
最重要的是:书中说明了孩子从婴儿时代期如何形成正确的界限感。很实际的告诉妈妈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形成界限。其实孩子可以说不,孩子可以不用背负我们的渴望。
10、《爱和自由》    孙瑞雪  著
 “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接受这个观念,就像要发生一场内在的革命,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儿童依靠成人来建构;接受这个观念也意味着我们将无处发挥我们因自卑、受压抑而产生的自大 ”。所以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孙瑞雪是蒙特梭利幼教法的倡导人,通过这本书可以间接地了解到了蒙式教育的理念。她说,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理解、宽容,还有充分的自由,纠正了成人对于爱和自由的一些错误理解。孙瑞雪认为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主导,孩子想学什么就让他学什么,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让他自己去研究什么。孩子有他自己的“精神胚胎”,他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学什么。只有当他自己对某样事物感兴趣了,有感觉了,想学的时候教他,效果才最好。
蒙氏原著中,也大量谈到了爱与自由。但同时,“尊严和独立”——生命的尊严和个体的独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而爱、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权利,是从“尊严和独立”生发出来的。如果不认识到这点,所谓的“爱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也是善变的。 
仅仅“爱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严和独立”地发展,他需要责任,需要平等。不背负责任,很难谈到尊严;没有平等,独立也是不完全的。孩子当然需要爱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担负各自的责任。这样,人格才能健康发展,并走向成熟。
除此之外,作者说儿童不是一个空瓶子,不需要成人往里灌东西,我们成人有时候话太多了等等。不错,蒙特梭利的确说过,儿童的感觉来自于内部。可这意思并不是说成人就不说了,一切让孩子自己去感觉,说了就是话多等等,恰恰相反,正是要多对孩子“对牛弹琴”,但不是强行灌输,这是两个概念,也许作者本意也不是如此,但这种表述方式会让人这样认为,这只是片面的或者说只从一个角度说,我认为不全面不准确,如果一些家长没有看过其他方面的早教书,真的会被误导,因此我觉得不说不快。对于作者大部分教育理念我是非常认同的,也很尊重作者十几年的教育经验,但作为一名家长有些观点特别想和其他家长交流,不过这也只是个人观点,但真的向各位家长强烈推荐冯德全的书,如果不看真的会耽误孩子,真的希望越多的人看到越好,真心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早教。
孙老师的意见是,零食最好不限制她,放在她能够得到的地方,想吃的时候自己去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这样对她将来的独立性和完成自己理想的实践性很有好处。这个观点我不能认同。我觉得,孩子在吃的方面的自制力不是天生的,要靠大人的正确引导(注意是引导,不是强迫),完全的自由实际上是放纵,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的。
总之,作者的教育理念不错,的确能称之为中国特色的蒙氏教育,值得家长借鉴。另一方面。 作者的观念跟蒙氏有些出入,许多例子也有似是而非的毛病,读者应当去芜存菁,有辨别地加以吸收。

 ————————————

不知你的孩子多大?

最好中外教育书都看看。我比较喜欢读国外关于教育类的书,因为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很晚也没有更好的书籍,许多教育理念也都是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教育经验。比如:和孩子做朋友、经常表扬孩子、培养孩子好习惯等等。但是我们往往又把许多情况强调的太过了,所以,中外育儿书都读读会更清楚一些。

比如黄全愈写的那几本,是关于他儿子在美国的教育。
《素质教育在美国》、
《生存教育在美国》我正在读着,书中有许多例子如:“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吗?”无论你正在读哪本育儿书,最好都和这本书比照着读,可以分析出哪些对孩子更有益处的教育。如果一味的给孩子“幸福”“自由”将来也许他都不会生存了。
《放飞美国》是他的儿子写的:一个中国男孩和七个美国老师的故事。看看美国老师如何对待学生。
我们从以上几本书中可以借鉴并开阔一下眼界,或许可以改变我们某些教育理念。

还有中学教师王金战写的一本《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更适合家里有初中、高中生的家长阅读。但你可以先学习育儿的主导向是什么。给自己的育儿提个醒。比如书中讲了父与子常常不能很好的沟通,你读了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和他沟通和他建立感情(给孩子读书是很好的感情储蓄,我儿子小时候总是爸爸给他讲连环画、讲漫画,现在最愿意和爸爸通话)。可以先去他的博客看看。我买了一本,书中许多教育方法我比较肯定,比如那些好的习惯培养。我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我觉得国内许多教子类读物,凡能进入北大、清华或名牌大学的孩子就定义为优秀孩子,有些狭隘和短浅。进入大学只是人生的初步,大学毕业以后又如何呢?所以我觉得诸如哈弗女孩、剑桥男孩.之类的某个孩子的个例可以借来翻翻,是能发现几点好的教育方法。但如果你在阅读中越看越觉得自己孩子比不得人家孩子时(我当时就有这个想法),你就把这本书丢一边吧,写成文字的东西大都有文学味道。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想想自己的孩子也有许多优点呢。

我建议阅读教子读物不要只读一个人写的一个孩子的例子,因为往往会带有个性的教育而不具有普遍性。因为家庭里若有两个孩子都不可能用统一方法教育。

我本人还读过: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人的思考》;
中国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著的《家庭教育》;
(日)井深大《怎样教育婴幼儿》;
(日)松原达哉《从零岁开始的教养》。
(日)《创造性幼儿教育》,我比较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所以就读了。
   国内、国外的儿童心理学书。
(美)《父母与子女》;
(美)《你的孩子的语言》,我常常对照着自己的孩子;
(美)《教子有方》图文并茂看着挺有趣;
《父母必读》杂志,不知现在办得如何了?
《半小时妈妈》每天一个小故事,妈妈和孩子的活动如:画画等游   戏。
《卡尔威特的教育》与《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的合集。
《哈佛女孩刘亦婷》之类的两三本(该书前言里说她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哈佛,可我读过唐庆华写的《哈佛经理学院亲历记》1997年第三版(1992年第1版),作者在80年代初就在哈佛读管理学了)关于这类书,如果抱着将来也让孩子进入这样的学校的想法,最好别!这和机遇有很大的关系。这类学校和孩子的课外活动成绩也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她没有拍影视经历,如果她没有值得信赖的人写推荐信。。。恐怕机会就很小了。我们这里也有高中生得到美国麻省理工全奖学金去读大学,她是有与众不同的课外成绩。
。。。。。。还有一些就不说了,也没什么用。只是我自己年轻时喜欢读人物传记呵,对教育的结果很好奇,所以乱读了许多。育儿选几本就可以了,我在后面也有回答。

以我个人的经验和学习心得:
孩子教育要把握大方向。比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这点很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思想品质,个人能力(特别是与人交往、与人协作都很重要),个人修养,对事物的眼界,生活和生存技能的培养等等。我认为学习只是其中之一。

我感到让孩子爱上读书最为上策,孩子比较懂道理和接受道理。
想哪说哪吧。

——————————————————————————

《西斯尔亲密育儿百科》(经典)
《斯波克育儿经》(经典)
《育儿百科》(日本)(可参考,日本人的有些育儿法很奇怪...)
《金版育儿百科》(中国)(可参考)
《培养孩子的英语耳朵》(父母需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父母需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适合较大孩子)
《虎妈战歌》(有点震撼,被虎妈的毅力和心思折服,虽然很多人强烈反对她的做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实用)
《来吧,孩子》(可以看看)
《孩子,你慢慢来》(颇受启发)
《亲爱的安德烈》  (适合大孩子)
《妞妞》(不忍细看)
《宝贝,宝贝》(很有意思的童言)
《我是婴儿》(简单易懂,入门级)
《哈佛女孩刘亦婷》(挺好的啊,为什么那么多人批判它呢?)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看完后就不想让我女儿在中国读高中)
《宝宝聪明就这样简单》(幼儿真实案例集)
《和宝宝一起玩的游戏大全》(实用)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问题少女,但是没有《窗边的小豆豆》好看)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