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带着女儿去了学校,将民族舞改成了芭蕾舞。她原来上着一个民族舞,可惜是考级课程,导致她对民族舞非常没有兴趣。带着病去考试,托朋友去拿的报名表,朋友觉得芭蕾太累,还是填写了民族舞。女儿不愿意,只好去改课程。好在一切顺利。
去蹦床班,比较欣赏女儿一点,就是能主动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折腾完毕,冲去欢乐谷。以为1.20米以下不花钱捡到便宜了,结果发现除了木马,大部分对身高有限制。周日女儿去了朋友家玩疯了。这几天随时带着一张写着1月24日的条子,说那天有喜洋洋蛇年故事,与幼儿园老师朋友相约去看电影。我说老师会去吗,她认真的回答,老师答应了啊。
周一和周二女儿有英文课。没有特别的安排阅读。花了两天功夫很认真的听了High5关于美国小学教材的讲座。想到开始收集资料的时候,也是摸不着头脑,问了一个在微薄上非常活跃,一直推荐美国教育好的妈妈,她的回答相当肯定,说没有教材。因为自己比较能磨,她在微薄上秀了一下儿子的课程表,结果发现其实是Houghton Mifflin的教材。
两天听下来,初步对女儿的学习有了大致的方案框架。女儿不是爱学习的人,却是个爱听故事的人。上周开始将中文故事换成了英文故事,她虽然不非常乐意,但是还是每天听着,猜个大致。她爱表达,听说她幼儿园的一个朋友在北京上了国际学校后,上了半年英文直接跳到3年纪学,无比羡慕。想起有天和她上街,她看到大脑地图的广告,将英文快速植入大脑,以为那个机构有魔法,进去在脑中里面插个魔法棒出来就能说英文,拉着我进去。发现不是这样,哭成了小泪人。那个时刻,就决定要和女儿一起好好学习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