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热度 1 已有 411 次阅读 2011-7-11 10:41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父母教育孩子是一件讲究技巧的事情,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记得孩子3岁的时候,不知怎么常常会把东西碰倒或者碰掉,我很恼火,每次都会责备他你怎么这么笨。有一次孩子把杯子碰倒,水洒了一地,我不耐烦地问了一句,你这孩子究竟是怎么了?这时候他看看我非常认真而且诚恳地说了一句妈妈,因为我太笨了。当时我心里非常难受,也很自责,但我立即醒悟了。这是我在评价孩子方面犯了个错误,尤其是评价的标准出了问题。从此以后我非常注意对孩子的评价。既不会一味的肯定,但也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常常鼓励他,激励他,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因为我知道,人最需要的是自尊。

   一对待孩子,很多家长习惯使用批评而不善于鼓励。他们认为批评才是教育,小树不修不成材;鼓励会让孩子骄傲,翘尾巴。于是,一些家长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动则训斥、辱骂甚至体罚;对孩子的进步则是看在心里,却不肯表露在嘴上。导致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甚至不愿回家。

二﹑每个人都有向上的主观愿望,并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并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鼓励正是这种支持和承认。对孩子来说,鼓励是勉励,是激发。鼓励可能是雪中送炭。孩子跌了跟头,家长的鼓励可以让孩子重新站起来;孩子成绩落后,家长的鼓励可以让孩子迎头赶上。鼓励可能是锦上添花。往往家长越是鼓励,孩子越有劲头;在哪方面鼓励,孩子就在哪方面优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效的鼓励常常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许多作家在总结人生时,归功于小时侯写一篇作文得到夸奖,最终走上文学之路。

三﹑鼓励是孩子获得自信的重要源泉。在孩子眼里,家长的鼓励是对其能力的肯定,对其行为的认可,对其动机的支持。有了这些,孩子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做事,而不必担心失败后家长的责罚,成功的几率自然要高。因此,经常得到鼓励的孩子,不仅能力出色,而且性格开朗、活泼、信心十足。那些被自卑感压倒的人,那些谨小慎微、猜疑心重的人,往往就是因为少年时代缺少鼓励的温暖。

四﹑鼓励首先要明确鼓励的着眼点 不仅要鼓励孩子的行为,而且要鼓励孩子的思想;不仅应该鼓励孩子能做事,更应该鼓励孩子会做人;不仅要鼓励孩子改正缺点,而且要鼓励孩子发挥优势。扬长才能避短。有些家长常常苦恼自己的孩子平平常常,成长过程中败多胜少,没有什么值得鼓励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成长的每个时期都有或大或小的进步。对家长和老师来说,不是没有美,而是没有发现 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和观察孩子的变化。

五﹑鼓励孩子学会自我鼓励。家长不可能永远有时间鼓励孩子,孩子的路毕竟要自己走。长大以后,他必须学会独自地面对生活的艰辛,独自克服生命中的挫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家长在鼓励孩子时,应注意培养孩子自我鼓励的意识和习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避免用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不但要欣赏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懦弱或攻击行为破罐破摔。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的坎坷,培养孩子也是如此,从小到大不知要摔多少跤才能长大,每当孩子摔倒了家长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还是心痛地扶他起来怕他摔坏,或者是采取骂他连路都走不稳的态度,这当然要取决于家长自身了,我们希望家长和老师都来尝试赏识教育,欣赏赞扬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帮助他,让这些幼芽茁壮成长。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