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放不下孩子学习的父母,都是缺少爱的能力的人》 (选自郑委老师的博客)

热度 3 已有 230 次阅读 2015-11-3 15:19 系统分类:其他 博客 , 能力

       中国家长太在乎孩子的学习了,但是你知道吗?这是错误的!因为关注孩子学习的父母,放不下孩子学习的父母,每天嘴里总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的父母,每天认为自己辛苦就是希望孩子未来有出息的父母,其实他们都不是好父母,因为他们缺少爱的能力! “家长认为学习重要的,孩子往往认为学习不重要,家长认为学习不重要的,孩子往往认为学习重要。”因为家长们太在意学习了,往往就忽略了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爱,感受到的是“家长爱的是学习成绩”,感受到的是“家长以爱的名义不就是让我学习好吗?”,感受到的是“因为我没有达到他们的学习要求而唠叨、指责、批评我”.......这些都是孩子和我说过的话。 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其实就是暗淡无光的,要知道,父母的爱是孩子努力上进的核心信念,没有感受到爱的孩子要么就是不好好学习的,要么就是被逼着被动学习的,要么就是努力学习但内心中一点都不快乐的。这些孩子都很难轻松愉快的学习,要么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不好好学习,要么没有学习的能力努力也不能学习好失去自信和上进而不好好学习,要么就像药家鑫和复旦投毒的孩子一样,学习成绩很好,但内心极度不阳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伤害自己和他人。
       家长们,孩子比学习重要,孩子比孩子优秀重要,爱的最高境界是“不要希望孩子好,只要对他好”,其实绝大部分孩子的学习问题,深层次都和家长爱的能力有关。这么多年,我努力工作帮助家长,其中有一项就是努力的让家长放下孩子的学习而真正用心去爱孩子,但是对于“放下学习”这四个字,看起来特别容易,想起来很有道理,但能够做到的家长太少了!做到的家长的孩子逐步的内心阳光,积极向上,开始努力学习,做不到的家长的孩子,还是老样子,家长越努力孩子越不努力。 北京的一个初一女孩子,父母参加家长学堂的时候,是全班倒数的几个孩子,她的父母尤其是她的父亲极度关注孩子学习。这对父母进行了学习之后,又多次和他们沟通尤其有几次和父亲单独的沟通,其中最关键的是让他们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只有放下学习才能真爱孩子”、“只有热爱生活的孩子才会热爱学习”的道理,7月23日,收到这位母亲的短信:“老师,我是***的妈妈,向您汇报这一学期的情况,她和爸爸的关系好了很多,比以前自信了,快乐了,成绩也稳步上升,期末已经进入全年级前50,进入班级前10。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他爸爸也进步很大!谢谢您!”这对父母就是“放下了孩子后用心爱孩子”的成功案例。
       为什么中国很多家长过度关注学习呢?为什么中国很多家长放不下孩子学习呢?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类家长【价值观不正确从而失去了爱的能力】他们并不爱孩子,他们爱的是“钱”!这类家长属于“价值观不正确”的家长,他们缺少爱孩子的能力。他们嘴上说着爱孩子,同时行动上也是努力地“爱孩子”,但他们所有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就能考大学,考上大学就会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好收入,有了好收入就会有好生活。”,其实他们的落脚点是让孩子“有个好收入”,认为“有好收入”就会有幸福生活。我反问这些家长,好好学习的就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吗?上了好的大学就一定能有好的工作吗?好的工作就一定能有好的收入吗?关键中的关键,请问有好的收入就一定能幸福生活吗?其实这类家长是“物质价值观的家长”,“在物质上过度追求的人都是精神空虚的人,在精神上有追求的人都不会过度的追求物质!”这类家长不关注孩子责任与道德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精神与价值观的引导,这类家长根本不具备爱孩子的能力,他们爱的是孩子努力后的结果,而那个结果和“钱”有关。
       第二类家长【高要求的家长从而失去了爱的能力】这类家长他们并不爱孩子,他们实际爱的是孩子努力的结果。有个家长突然有一天和我说:“老师,我突然发现我爱的是我心目中的孩子!”,对,这类家长爱的就是他“心目中的孩子”,他们爱的是努力学习好的那个孩子,他们爱的是取得了好成绩的那个孩子,他们其实并不爱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孩子。在这类家长的心目中,有个“小黑人”,这个小黑人是这些家长的最爱,他们每天都那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和自己心目中的孩子“小黑人”比较,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如这个小黑人,他们就要求孩子努力达到,这类家长的教育就是一个字“比”,拿孩子和比自己强的孩子比,尤其是拿孩子和小黑人比。因此,这类家长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孩子的不足和缺点,总是指出自己孩子的不足希望孩子改正,他们顽强的认为,请注意,我用的是顽强这个词,“只有指出孩子的缺点,孩子改正才能进步”。这是多么可笑的逻辑,因为真正的道理是“只有欣赏和鼓励孩子,孩子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努力改正和进步。”这类家长其实不爱孩子,爱的是心目中理想的孩子,这类家长的孩子往往因为父母的高要求和不欣赏而失去自信心和上进心,请问家长,失去自信和上进的孩子还能学习好吗?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就会更加看不上,从而形成恶性的循环。这类家长是没有爱的能力的家长,他们只会要求。他们的孩子生活在压力、焦虑和不认可的环境中。哪里还有爱?
       第三类家长【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惧的家长从而失去了爱的能力】这类家长其实内心中对孩子的未来充满着焦虑和恐惧。他们内心充满了担心,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未来在社会上不能立足,不能自食其力,不能优秀和成功,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焦虑和恐惧宣泄给了孩子,因为担心就不断要求,因为焦虑就总是唠叨,因为恐惧就逼迫孩子学习,不断要求、唠叨和逼迫的孩子怎么能学习好。这类家长并不爱孩子,他们爱孩子让孩子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填补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佛家有一句话,是送给此类家长最经典的一句话:“担心孩子就是诅咒孩子”,这句话太有道理了,这句话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怕什么来什么!”,西方心理学“内森塔尔效应”早已证明了“你担心的事情总会发生”。请问“诅咒孩子是爱孩子吗?”。爱的前提是信任,“与其担心孩子不如祝福孩子”。这类家长放不下学习实际是解决不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这类孩子因为父母没有正能量而生活在负能量充斥的环境中,孩子很难积极向上好好学习。

       第四类家长【让孩子完成自己心愿的自私父母从而失去了爱的能力】这类家长的特点是每天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利用孩子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人生目标或是愿望。他们的爱根本不是爱,是赤裸裸的交换。他们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考上好的大学,他们就希望孩子考上好的大学来弥补自身的遗憾,他们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当上公务员,他们就希望孩子当上公务员当上大官光宗耀祖......他们一切的努力并不是从孩子出发,他们一切的努力都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这是极其自私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他们以爱的名字和孩子进行赤裸裸的交换:“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爸爸妈妈小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你现在条件好了,怎么不努力呢?!”,“你说爸妈容易吗,这么起早贪黑的,不都是为了你好吗?”,“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将来就会有出息!”......有交换就没有爱,其实这类家长根本不爱孩子,爱的是自己。孩子感受不到家长的爱,感受到的都是交换。这类孩子青春期会非常叛逆家长,因为你们从来都不尊重我,我怎么会尊重你们!
         家长们,请你记住,当家长放下孩子的学习的时候,家长就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请给与孩子信任、欣赏、鼓励、帮助,孩子感受到父母暖暖的爱,他就会爱上自己的父母,他就会努力学习,给家长回报甚至是惊喜。


路过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yue_ma@163.com

    2015-11-3 15:45

    very good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