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孩子阅读太多,思维被书本所困怎么办?

热度 3 已有 361 次阅读 2013-11-27 14:50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点点滴滴 , 小朋友 , 图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0b4d20100r129.html


一位妈妈问:孩子书看得多了,什么东西都以书上的为准,发散性思维反而被书中的困住了,怎么办?

比如,我儿子做的扩散思维活动,做出的画都是书上的,连书上页码也标上去了,书上的画面定格在他的头脑里。

有一次更好笑,做的是一架飞机,别的小朋友飞机周围都有云啊有鸟的,他的周围只有文字。

我觉得孩子还是需要自已的去想象,去发挥,去思考,如果什么都以书上的,反而被困住了,大致了解了一下,没有阅读的孩子扩散思维就很强了,把生活中点点滴滴都表达出来,我家书看得太多的,反映的只是书里的图片,这是不是说,书看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啊?问题出在哪里了?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分析:

尽信书不如无书。

阅读原本是开拓视野,促进孩子理解能力,培养孩子想像力的途径。阅读当然是有利于孩子的,如果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否定阅读的效果,无疑家长的思维方式就是极端的。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给孩子的影响也会如此。孩子在接受书本知识时或是全盘接受,或是全盘否定。对于阅读的态度,应该是,阅读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但是,阅读不应该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如果过分强调阅读,自然会造成孩子其他方面发展的滞后,这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果孩子的思维反而受限制了,一方面表明,孩子的阅读面比较广,知识面比较广,另一方面也可能提示,在教育孩子中可能出现了误区。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问题一: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者其他品质,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说:“书上说,要怎样怎样。”“你不听妈妈的,难道还不听书上的吗?”虽然父母的目的出于教育孩子,但是,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过分强调图书中的内容,孩子就会建立这样的观念:“书本上讲的是对的。”这样,很容易在孩子心里建立书本的权威,让孩子产生迷信书本的思想。当然,这种思想极大的妨碍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发挥。

 

问题二:

有些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孩子看各种认知类、科普类的图书。孩子获得知识后,往往很快就会尝到知识的甜头。比如,刚开始,孩子把书中的观点表达出来时,成人肯定是鼓励和表扬的,这样就造成孩子认为书上是正确的。尝到甜头的孩子以后会不断地把书中的观点复述出来,如果每次成人都肯定甚至沾沾自喜,一方面,孩子会盲目地认为,只要自己使用书中的观点就应该是对的,另一方面,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必要过多思考,只要记住书中的内容就可以了。

当有一天,孩子再次复述了书本中不那么正确的东西时,如果成人提出质疑,孩子就会捍卫书本知识,于是,问题就来了。

 

建议:

一、不要过分强调书本

书本对孩子的影响确实非常巨大,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产生模仿心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心理。但是,我们不要一成不变地拿书本来教育孩子。其实,阅读除了增长孩子的知识面,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可以说,仅仅是获取知识只能算聪明,善于思考才是真正的智慧。因此,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应该多与孩子讨论问题,比如:“妈妈认为是这样的,但是,妈妈的想法不一定全面,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 只有不断地鼓励孩子主动去思考,不被成人、权威人物的思维所限制,孩子才能够慢慢培养起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对他人的思维有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学会批判地去接受他人的思想。

 

二、不要过分强调认知性阅读

早期阅读不要太注重认知类、科普类的图书,要多注重心理建议类、儿童文学类及拓展想像力类的绘本。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6岁前,孩子需要完成的是自我意识及情感的发展。只有自我意识发展成熟,孩子才会客观认识自我,学会正确看待事物。知识的学习,上小学后学习来得及。

 

三、要选择多元化的图书给孩子看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图书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经典的,别人推荐的图书。其实,我觉得孩子早期的阅读,就应该不同的书都接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比如,三只小猪好几个版本,阅读不同版本的图书,可以让孩子在对比中发现,原来,同一个故事可以有不同的写法,有利于孩子认识到,书只是作者表达观点的一个载体,不是权威。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就是从狼的角度来讲述的故事,孩子通过阅读就可以明白,视角不一样,故事情节就不一样。

再比如,一只好狼的故事也是帮助孩子认识到,同样是儿狼,也有好狼和坏狼,可见,人也既有坏人,也有好人,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地怀疑,敢于思考,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然后独立解决问题,自己做出决定,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变一人阅读为多人阅读

现在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在家里就给孩子购置了大量的图书。孩子每天在家里看书,虽然看了许多图书,但却缺乏阅读体验的交流。

所谓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群体故事会有利于孩子在阅读中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想法,同时自己也表达想法接受其他小朋友的评论,这有利于孩子意识到,每个人在书中获得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在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想法时,孩子的感受又会进一步加深。

 

    五、不要过早让孩子认字

    处于认字敏感期的孩子,往往会对符号特别感兴趣,符号在孩子的脑海中会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需要表达的场合,就会把符号表达出来。如果孩子能够真正把符号与意义建立联系,明白符号表达的真实含义,而不仅仅是符号,那么这种情况会少一些。但是,现在许多父母往往提前让孩子认字,提前诱发了孩子的符号敏感期,结果孩子在表达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些无意义的符号,而不是在正确的场合出现正确的符号。

 

六、多带孩子参加社会交往

阅读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阅读不应该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认识世界的方式,除了阅读这种方式,更多的应该是游戏、活动及交流。

由于许多专家都在强调亲子活动,于是,带孩子外出参加活动又成为一种趋势,遗憾的是,我也发现许多人在参加活动时,其实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最想获得的是什么。如果纯粹是赶场子一样的玩,获得的仅仅是长了见识,对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及人际交往的发展是没有多少好处的。

人与人的交流,不应该是赶场子,更需要深入交流,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与人交流,要求孩子必须会表达自己,在表达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影响,或是欢迎或是排斥,对孩子来说都是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如果是深入交往,需要的仅仅是提供一个环境,让几个小朋友一起无拘无束地玩,在玩的过程当中,小朋友自己会交流会讨论。

我记得女儿班级组织亲子活动的时候曾问我们到哪里玩,我的回答就是:“重要的不是到哪里玩,而是和谁一起玩!”最好的风景其实在于一个人的内心,内心丰富,风景自然就丰富


路过
3

雷人

握手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