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今日阅读:(爸妈网wuyaneba)新发现的应试教育的另一个弊端

热度 5 已有 239 次阅读 2014-4-8 15:37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国内教育弊端讨论过很多,我一直也有关注,也注意在家长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补救,自认为做得还好。直到昨天,才发现忽略了国内教育一个非常隐蔽而致命的影响。它同样源自于应试教育,但其危害比较却少见提及。
        孩子昨天拿Writing Source上的一篇美国小学生的文章和我讨论,文章大意是孩子想做个到处旅行的医生,可以到处看世界,也可以解救他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国家生病的孩子,比如印度、中国、海地等等。
       孩子带着不快的语气问,“这个孩子好奇怪,他为什么不想去治疗自己国家的孩子呢?” 我问,他想去救其他国家的孩子,有错吗? 他说,我觉得他还是该先救治美国孩子,何况,中国的孩子需要他来救吗?
       我才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我问他,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权有自己的理想?是不是只要愿意帮助人,这些理想都是很好的,值得欣赏的理想?什么样的人有权力对别人的理想指手画脚?如果有人认为他自己的理想----做个化学家,好奇怪,不应该,而应该去做xxxx事情,他自己会有什么感受?
      我指着文章告诉他,这个孩子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些地方有儿童得不到好的医治,很痛苦。而他作为美国孩子每次生病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所以他有同情心,希望自己能够做医生,救这些孩子,这是很了不起的想法,有同情心,更愿意为了同情别人而自己付出努力,虽然不知道以后他能不能做成,但如果他碰到的都是挑剔和批评,或许他不但会放弃这个理想,而且连其他的理想都不愿去想。
      我顺便问他,他有没有和同学、朋友分享过他自己的理想,他说没有,怕别人笑话,我说孩子都有理想,也都有机会实现,为什么会笑话,他摇摇头,没说什么,大概他也说不清,只是说,反正经常都是相互笑话。我估计他被笑话过,大概也笑话过别人,大概他们同学们之间如果有人说起理想、愿望,可能遇到泼冷水的时候多,分享、鼓励的时候少。
      我想了很多,感觉还是以标准答案为准绳的应试教育作怪。这种教育下,无论什么样复杂的问题,都被投射的一个维度:好还是不好,或者在百分制里,有百分制几十好?分数高就有优越感,分数低不但心理焦虑,更因同学的笑话而更受打击。
      有些问题有标准答案,比如字词拼写或者12+48,需要教会孩子掌握。但更多的,需要教会孩子,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优劣好坏,这些时候,需要欣赏、需要互补。
      应试教育挤占了很大的一块的,是告诉孩子,生活里有很多不能用分数或好坏衡量的东西,比如理想,比如友谊,比如同情心,比如同学之间的关系。面对这些,应该去体会、去分享、去构建,而不是一上来就去找个刻度尺来给他们打分。 
      或者,这才是应试教育对创造力扼杀最厉害的地方,它把孩子们都变成一个个的裁判,而不是发明家、创作家、冒险家。让孩子们本能反应不是去实现什么,去为自己内心的愿望做点什么,而是先拿评分标准来评头论足一番。
      任由应试教育泛滥,我们的孩子将变成精通一切东西的价格,却无法领悟任何一件东西价值的人。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顺便多写几句。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认为还是应试教育的事。我们对孩子没有成绩的要求,孩子考得好或差,我们的态度都一样,但孩子还是会因为老师扣了卷面而少1分耿耿于怀;还是会因为自己某次考分高过几个水平差不多的而沾沾自喜。本以为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养成学习习惯,可以摆脱应试压力,但这次回想,我错了,应试教育可怕,并不在于分数出来之后,而是贯穿于制造分数的整个过程中。应试压力损害的,甚至不只是考得差的学生,不只是考的好但学得累的学生,对我孩子这样轻松就可以考好的学生损害一样大。

       孩子看见过老师在课堂上对“退步”同学当众严厉指责。经历过自己真实的作文被老师批评为“不够有趣,退回重写”,闭门造车、东抄西摘的作文却拿满分的离奇。 以我自己的经历,我知道不要多少次,他就会走上我自己高中时的老路:如果是考试命题,会如流水线加工般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过,如果是自己有感,想表达,那就惨了,就算搜肠刮肚地挤,却还是觉得隔靴挠痒,词不达意。多年的文字训练,我不但没有为自己的思绪找到合适的语言,反而因为要将就作文套路,把自己本来自然流畅的情感扭曲得支离破碎,难以辨认,也有可能,我的感觉、思维在形成期没有得到语言强有力的帮助,错过了发展期,于是就固定在了一个比较幼稚的状态。

       应试对孩子思想的扭曲过程是,首先把孩子的评价系统压缩到一个维度,进而把孩子的情感、愿望、思想也慢慢的压入一个维度。这种教育的危害和可怕在于:它和我们的世界是完全背离的,没有一个成人对世界只用一维去评价,也没有一个成人受到的评价是单一维度,为了让大家体会一维评价思想固化后适应多维的难度,请大家试试想象一下四维空间,感受一下有多困难。而应试,恰恰是把孩子的日后放在这样一个为难的地步。    

      应试制造两种人:赢家与输家,再完善的应试也只能制造这两种人,或者带着这种狭隘观念的人。要么沾沾自喜,要么灰心丧气,最多,党同伐异。
      我希望的教育是制造能够互补的人,本能的反映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合作的人,因为,这是真实世界需要且欣赏,并肯给予丰厚回报的人。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nen12345

    2014-4-8 18:23

    现实如此冷酷,从小孩子们就缺乏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愿望,我们父母应当让孩子能把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
       回复
  • hidden hangzhoushow

    2014-4-14 10:33

    是的。深有同感。。
       回复
  • hidden laosha3612

    2017-1-2 14:56

    孩子能这么想说明他有自己的思考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