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成都汉墓出土史上最多数量医简

已有 131 次阅读 2014-1-28 08:42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成都

本报讯 (记者崔芳)920支竹简、人体经穴髹漆人像,随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通报对成都老官山汉墓考古研究初步成果,我国医学史上迄今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医学文献考古发现呈现在公众面前(本报12月19日二版刊发相关图片报道)。这批医简是否为“扁鹊学派失传经典”?医简的发现将对中医学产生何种影响?人们何时能一睹庐山真面目?12月22日,参与研究医简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员和中浚等医史文献专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扁鹊学派失传经典”说法不准确

和中浚介绍,此次老官山汉墓考古始于去年7月,发现这批医简后,先送到荆州市博物馆进行专业的文物保护。今年年初,荆州市当地考古专业人员根据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将这些医简分为9部医书。其中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考古人员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

和中浚说,这批文物近期才转回成都市博物院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相关医史文献研究人员也是不久前刚收到相关材料,因此,对于医简内容是否确为失传经典,是否都是扁鹊相关医简,医简暂定分部、名称是否准确,现在下结论都为时过早。

“从目前成都方面公布的信息看,我认同有一部分医简是讲扁鹊医学的说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解释说,依据有两条,一是脉诊、经络、针灸都是扁鹊医学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特色,二是竹简上已辨识出的“敝昔”二字,在古时确实与“扁鹊”通假。“这种通假字的情况在医简尤其是汉代医简中相当常见。马王堆汉墓医简研究时也发现了相同的特点。但‘扁鹊学派’或‘扁鹊医派’的说法不准确,中医学中没有这种叫法。”

价值主要在医史文化

柳长华介绍,此前,马王堆、张家山汉墓也曾出土过医学文献,但数量都不及老官山汉墓。他判断,老官山汉墓主人很可能生前从事医官等相关职业。

更让柳长华、和中浚等兴奋的是,从现有出土文物看,西汉时中医学在理论、临床等方面都已成系统,因此这一时期的医书价值相对较高。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针灸学最发达的历史时期,此次出土的医简恰恰为该领域文献,因此,对这批医简的整理、释文、研究,对于了解我国中医学尤其是针灸学发展脉络,意义重大。

多位受访专家还表示,公众关注是好事,但如果因对扁鹊的神医印象而对这些医简抱有太高期待,指望其应用临床后产生奇效,则极可能要失望。

部分医简明年将公开展出

和中浚介绍,近期,成都中医药大学已经与成都市博物院达成合作协议,联合对这批医简进行整理研究。

采访中,多位非成都当地医史文献专家表示希望尽快参与对这批医简的整理研究,同时希望医简完整影印版尽早出版。“医学文物研究在我国还是薄弱领域,需要历史、医学、文字学、考古学多方面专家深度合作,建议让更多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参与其中。”柳长华说。

而对于普通中医学、医史文献人员和爱好者来说,近距离观看这些医简也指日可待。“成都市博物院计划明年年初对部分医简进行展出。”和中浚透露。

 
 已同步至 1214912157的微博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