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乐言妈妈学习记录

热度 2 已有 254 次阅读 2014-5-20 11:33 系统分类:英语学习 记录

http://www.ebama.net/thread-161657-1-1.html

    不管是中文阅读还是英文绘本的读图,我和孩子都喜欢关注事件的前因后果,说简单点就是因为什么所以什么,结果怎样,如果那么,将会如何。——从孩子目前听的经历来看,母女俩的阅读方式为后续的裸听有声书打下基础。孩子善于从前因后果中去猜测剧情的发展,孩子不管这有声书有多长,她都能从能听懂的部分去组织自己的场景。通过场景来猜测,反复几次以后,就听懂了。

  至于phonics,没有系统的学过。但我在陪读的过程中,会把符合规则词跟孩子提出来。这种方式持续了一阵子,就没再弄了。说到这里,可能会有疑问了:为什么没系统完全的学phonics孩子能自己看书呢?——对于这点,我归结: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积累和听有声书的方式。孩子刚开始听有声书时,我告诉她:听你能听懂的,听不懂的就跳过去,几个词不影响情节的、、、所以当孩子到了差不多可以自己看书的时候,她自己就把听有声书的方式运用到阅读上。前晚她把一年多前买的冒险王tashi八本书全翻出来,开始是哗啦哗啦的翻,到第二本的时候翻的频率就慢了,到第三本的时候开始驻足,奇迹从第四本开始:看这某一页不动了,看完才翻下一页。过了差不多半小时,她说妈妈,我看完了。今天我看的是文字。我还是有点担心的问: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丫头说:有,但不影响。      说了那么多关于英语的,回到中文来。丫头的中文阅读总的状态跟英文差不多,前期也是蜻蜓点水式的东看一点西看一点。碰到特别喜欢的,她会分几次坚持看完。
       孩子中英文阅读接触的面都很广,有时我和丫头之间的话题会和物理有关(虽然我不懂物理,但我会造势),那时孩子就会说我最喜欢物理了。有时话题和自然百科有关,丫头就说她最喜欢大自然小动物、、、每每这种方式的沟通之后,孩子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方面的阅读资源感兴趣。

我收获两个字“造势”!这个我也深有体会,为孩子呈现新资源时,如果她反应淡然,兴致缺缺,那就不失时机地煽风点火,添油加醋,联系自身,产生共鸣,夸张,赞叹,惊讶动用一切情绪来表达,调动一切积极的情愫。
我能做到的只有这点:最大化的激发兴趣。以后就看孩子的造化了,凭着这会积累的东西,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去做精、、、祝福孩子!

 孩子已经能够不看书,就摸清小说你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内心和整部小说的脉络,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我是查理或者是小说中的另一个角色,我会怎么做?从查理以及查理一家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如果自己和查理一样生活在那种环境中,我会怎样?查理和他的家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困境的?当孩子把整部小说听懂以后,我给她推荐了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的电影,这时孩子对小说又有了新的认识与疑问:为什么万卡先生每次听到有人提family就会浑身不自在(童年的经历和对爸爸的恐惧是他心中的痛)?万卡先生碰到因为什么与他父亲多年不见?万卡先生与他爸爸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那样?万卡先生的爸爸在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一件什么事情?(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有多大,爸爸都在这里等你、、、)、、、


如何利用原版视听资源的:1准备大量的资源。2初次接触某动画片特别是系列长剧,从不会因为喜欢而痴迷听或看其中某一集,而是先按照顺序把所有的剧集过一遍。最后根据情况,选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重复。(为啥要这样,我看到过好多孩子因为喜欢某一集持续看听N多遍,都会背了,突然有一天说什么都不愿再看一眼。而这时一部剧集才刚刚开始,剩下的精彩还没来得及看就被遗忘。)3兴趣为重,时刻关注孩子的反应,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资源。以经典的分小猪为例,丫头看到第一季的三十集左右,就再也不愿看和听。孩子既然兴趣不在,就算资源再被推崇再经典也立即停下,而是积极的寻找符合孩子兴趣、理解、认知、心智的资源。3我认为很重要也很关键很有用的一步:陪孩子一起看。我做不到把孩子一个人扔给动画片或者音频,如果孩子看的听的我也有所了解,那我跟孩子会有很多共同语言和各自独立的见解。与孩子进行关于资源的各种方式的沟通,一方面可以从侧面了解孩子对资源的理解程度,探讨的话题深浅就是判断理解程度的依据。第二方面,父母喜欢的(哪怕你是装出来的),孩子潜意识的就会模仿。这对兴趣激发和维护有非常大的帮助。

 培养孩子对某事的兴趣,有时要策略的。也不能听天干巴巴的等,而是要制造氛围,勾引孩子。  
       
    如何过渡到孩子自己主动去查?这很简单:等待,耐心等待。如等待孩子自主阅读一般的耐心,这期间需要我们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碰到难解,该如何去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过程,就是孩子暗自模仿的对象。所以妈妈当着孩子面熟练使用词典,并有意的分享成果…这就是潜移默化

用分级读物的音频做听力资源,我认为太简单了,还容易造成错觉:啊,孩子能听几级读物了,其实分级读物的逻辑性很不足。逻辑性不强的东西,做听力资源,我觉得不太合适,对听力思维的培养和建立有缺憾吧。这是我的体会,带有个人色彩,不一定符合实际。请妈妈自行斟酌。
还有阅读材料不能仅仅局限童话等,人文、自然百科等都应该涉及,选什么样的分级材料,那就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孩子兴趣。

 这种亲子状态,孩子和我都喜欢。满足情感体会的同时,植入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当对阅读对象不理解的时候,首先做的是反复阅读。如果反复阅读,理解上还有盲区的话。

接下来做的就是:找关联。
111.jpg 
如果与场景相关的一部分找出来后,理解与实际还是存在偏差,那我们接着再找与之相关的信息
112.jpg 
把相关联的部分找出来以后,仔细阅读,把关系一条一条的理清楚。
      从问题的出现到解决疑惑,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思考与推理的过程,这对孩子来说是个非常好体验,知道了碰到不理解的问题如何找到解决的方法。


树屋是很好的资源,不过在我看来树屋需要强大的背景资源做铺垫,它的意义不在于听懂或者看完,而是在于通过树屋,我能做多少扩展和延伸。 

简单的讲就是某人做了件事情,这件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某人在做某事或想某事时与某人当时身处的环境、心理、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地位是否有关系?某人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他想表达什么?向谁表达?他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他做的事情或者想的,是反映一种什么现象?是否会有可预知或者不可测的影响?如果有,会产生啥样的后果或者结果?如果你就是他,你会如何做?如果你做或者你想会与他有不同么?如果有那差异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造成你和他之间的差异?或者什么原因使你和他在做法上有类似的地方?出此以外,是否会有其他的选择,在你接触过的其他作家的作品里是否有类似的主题或者人物,那位作家又是如何表达的呢?…当我们讨论沟通的对象在思想意识、认知、心智、理解、、、等达到某种层次时,就可以随意的把握话题的深浅以及广度。
      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这么去弄,也不是每次亲子读都要把所有的能想出来的话题解决,根据情况碰到合适的就引入。还有因为我不会讲英语,所以我和孩子所有类似的讨论全部用中文完成。也就是说我不在意自己是否会说,只要我能听懂一点看懂一点,我就用中文把我的理解与想法表达。孩子呢,随便她用什么语言回应我都行。
我会引导孩子扩大接触面,比如自然百科、天体、人文历史、地理、、、中英文都可以。虽然我不懂,但我会激发孩子兴趣。做好基础的背景铺垫,等孩子真正能读小说、非小说的时候,前期的积累会派上用场的。

三年的付出,纠结与坦然,幸福与困惑,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通过观察,摸准了孩子的脉搏,投其所好。观察孩子,根据孩子兴趣、爱好、认知、程度提供适合的资源。”

我希望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以下,都是根据孩子的想法整理的)?
1、爸爸妈妈能经常陪我一起看书给我讲故事
    说到阅读,虽然**现在三年级能自己看书,但我和她爸爸不管多忙还是每晚都抽出时间陪她一起看书给她读故事。亲子阅读的好处就不多说了(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一本叫《朗读手册》的书),做为父母我们看中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的亲子交流。因为有了每晚的亲子经历,我们与孩子的交流更多,心与心的距离更近。做为父母,我们从孩子言谈中能及时获悉孩子的心理动态,包括学习、交友、困惑等等,并及时加以疏导或肯定。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亲情以及启发,自然慢慢的就会爱上阅读,并成为终身的习惯。

2、爸爸妈妈能对我提出的看似无聊的问题重视,我的每一个想法都是有用的,虽然现在我还不知道到底有啥用

    有一次,在看央视的记录频道时,**问:什么是猴面包树?当我听到孩子提出这个问题,就带着她到电脑前。当着她的面打开维基百科查找猴面包树的相关资料,并把感兴趣的部分打印下来,装订成册。孩子爸觉得我多事,干嘛要打印。事后,我对孩子爸说第一,当孩子对某事感兴趣提出问题时,父母的反应是影响孩子今后是否有更多奇思妙想的重要因素。第二,从孩子提出问题到我带着她使用电脑查找资料以及打印,这就是在通过我们自身的行为和举动影响孩子。潜移默化的我们传递了遇到问题和困难的解决之道;第三,为什么打印并装订成册?一年以后,让孩子自己整理曾经提出的问题以及答案,看着厚厚的一叠叠资料,不管孩子看进去多少,这对孩子来说都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我有求知欲,我能解决问题)

3、希望爸爸妈妈能在我对所学知识反应慢时,给我足够的耐心和时间,等我细细咀嚼慢慢消化。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发生在我和**之间的一件事情,那天她在做奥数举一反三。在帮助她读题分析关键点之后,她还是没想明白怎么做。当时,怒火攻心,把孩子骂得直哭,气都拉不上来。孩子留着泪收拾作业,为第二天上学做准备。当看到孩子把举一反三放进书包那一刻,我很懊悔自己的行为。晚上关灯以后,我挨着**真诚的向她道歉。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拿着举一反三翻开那一页对我说:妈妈,今天同学###给了我一些提示,我想明白了一点,但是还没完全把题目解出来。我狠狠的夸了孩子,夸她懂得在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又过了一周,**高兴的对我说妈妈,我把剩下的没解决的问题自己想明白了。我把孩子抱在怀里,对她说: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学会如何寻求帮助,学会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比什么都重要。

4、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这是我和她爸想说的)
    经常在吃饭的时候,孩子会说:今天考试了。我和他爸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有没有难题自己解决不了?有没有没有做完的?等等。要是孩子说被扣了几分几分,饭后,我们会陪着孩子一起看被扣分的部分,一起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当我发现孩子对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不清时,我也动起手买书查资料开始充电补课(虽然我不懂数学,上了高中数学就没及格过)。上周,碰到一个机会与**玩起来数字游戏:问等于5的算式有多少啊?先是几加几等于5,后来又想起几减几等于5,再后来就想起几乘几减几等于五,发展成为几乘几除以几再减几等于五,最后母女俩笑成一团。在这之后的有一天,我买回来24包纸浆泥,每包2.5元。我顺口就问妈妈花多少钱买的啊?**想了一会说:24*3-24/2=72-12=60。(我也没弄明白,她为什么是这种思路。)所以,对于孩子学习,我们更关注孩子是不是碰到难题了,有没有解决,如何解决。
   这一路走来,有困难,有彷徨,在游移不定时,朋友和老师的提点让我坚持下来,坚定的牵着我家的“小蜗牛”慢慢走。
   老师给予的信任与鼓励,同学之间的友爱,班级里积极向上的氛围,这一切都是孩子生活必不可少的养分,希望咱们班家长一起努力,让这片土地更肥沃,地里的嫩苗更茁壮。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littleair

    2014-5-22 10:30

    妈妈有心呀!
       回复
  • hidden 水泡豆豆

    2014-6-16 11:10

    谢谢楼主,从那么长的帖子里摘取精华,赞~~~~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