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走出深闺的大学博物馆

已有 109 次阅读 2016-4-1 15:05 系统分类:其他 博物馆 , 大学

  

  高校博物馆与高校校园、图书馆一样,都是宝贵的、优质的社会文化资源。但现在,一些大学博物馆正遭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况。

  2012年4月5日,破墙闯入英国杜伦大学东亚博物馆的盗贼,偷走了馆内两件珍贵的中国清代文物。杜伦大学不得不对外宣布暂时闭馆。但随后博物馆的一位发言人对外表示,学校已经对所有博物馆的安保措施进行了检查,同时强调,“保持杜伦大学博物馆的开放,让公众看到展品收藏是最重要的。”

  开放是高校博物馆的使命

  在美国有这么一句话:“一所伟大的大学要有一座伟大的博物馆。大学博物馆的发展,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珍品丰富的大学博物馆无疑是一座宝藏,其功能现已不单单是高校部分学科的教研基地和平台那么简单,已越来越多地为社区、城市提供着服务,不断扩大着大学资源回馈社会的多元性。

  2013年11月底,英国大学博物馆组织和苏格兰大学博物馆组织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影响及参与:21世纪大学博物馆》的报告。据报告资料显示,英格兰及苏格兰的大学博物馆在2012年总计举办了200场展览及3500场公众活动,造访人数高达400万人次。总计超过700门课程要求学生从大学博物馆的陈列品中学习相关内容。正如该报告所写,“英国高校的博物馆对学术研究、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经历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增加了大学本身对社会及文化的影响力,更进一步提升了大学本身的良好形象”“大学博物馆作为大众接触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渠道,在激发大众的求知欲望方面,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显然,现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大学校园中除图书馆之外,另一主要的、能与公众互动的场馆。

  寂寥的中国高校博物馆

  许多一流高校的博物馆都已成为世界各地的游客必去“景点”之一。例如牛津大学的阿须摩林博物馆、剑桥大学的菲茨威廉博物馆、哈佛大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等。在中国,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告知媒体的数据,在省级文物部门注册的大学博物馆有160多家,而实际数量则在200家以上,“规模不小,数量不少,很有潜力”。然而不少大学博物馆至今仍藏于校园“深闺”中不为公众所知,甚至连本校部分师生都不知晓。

  当本文作者问起一名北京大学毕业生“在校时是否曾去过学校的博物馆”时,“啊!?我们学校有博物馆吗?叫什么?从来没去过”,是这位毕业生的第一反应。其实就在靠近北大西门的鸣鹤园内,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座考古专题博物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正安静地坐落在那里。除了该博物馆隶属的考古文博学院的师生参观外,鲜有校内其他人光顾。校外游客进入北大校园后,多是奔着未名湖与博雅塔去的。国内高校博物馆除了如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这样遭遇着“开门迎客却鲜有人知”的尴尬境况外,另一种糟糕境况则是“不轻易开门迎客”。四川某“211”高校的一位教授向本文作者表示,馆门紧闭是其所在学校博物馆的常态。遇到博物馆开放的情况,一定是有“重要客人”在参观,而不是向校内普通学生开放,更不用说是免费向公众开放了。

  云南某高校一则“随着博物馆向市民免费开放,加之校内的‘海棠映日’‘银杏道’等自然景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本部参观”的新闻,曾让该校老教授林超民感慨不已:

  “公立大学是用纳税人的钱办起来的,本来就承担着向社会传播文化知识的责任,可是现在的大学越办越封闭,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少。有多少人知道门卫森严、高墙林立的大学里,还有或美轮美奂,或色彩斑斓,传承民族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博物馆?”

  大学博物馆如何开好门?

  对于那些“开门难”的中国的大学博物馆而言,它们的确也都有着自己的“苦衷”。例如馆藏品丰富,但缺乏对外展出条件;展出内容专业性过强,不适合科普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业服务人员,抑或陈列内容与形式多年不变,缺乏长久吸引力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在众多大学博物馆里,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馆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严格意义上算,这座大学博物馆并不在校“内”,而是开在了西湖边的南山路上,借着“地利”吸引更多游客。每当该馆的公共教育部需接待一些前来集体参观的中小学生时,便会提前招募学院部分学生到美术馆做志愿者,并进行专场培训。学院希望学生体验“身份的转变”,体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面对特殊的观众的时候,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也通过这种活动亲身体验进而反思自己在学院受教育的生活,体会教育工作者的辛苦。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生源大战中,各高校的招生投入不菲,但有什么“招生广告”比让考生和父母参观该校博物馆和校园效果更好呢?全周对外开放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则是以对外出售成人票、学生(中小学)票和儿童(1.2米以下)票的形式,补贴运营经费。在该博物馆网站,我们还可以看到2014年9月30日“热忱欢迎广大观众国庆节期间来我馆参观”的通报。到了校园开放日期间,该校除向高考生和家长免费开放逸夫博物馆,还欢迎他们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他们介绍学院特色专业、学生社团活动,请他们观看现场攀岩表演等,以吸引潜在生源。

  开门,还可借助数字化浪潮

  其实大学博物馆除了以传统模式对外开放之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藏品的数字化,以新媒体方式与大众互动,成为全世界博物馆正努力在做的事。学校期望通过数字化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藏品,分享人类文明的成果。

  在国外,一些大学的博物馆、图书馆为吸引游客参观想方设法,乐此不疲。一般均会在其校园相关网站上为公众参观而设立专门的介绍网页,将博物馆、图书馆的亮点、开放时间以及如若收费其标准如何等内容清晰列出。虽然中国不少大学的博物馆、图书馆对外开放确实面临诸多实际困难,但一些学校已在努力为对外开放付诸行动。学校不应该独自享用大学的博物馆、图书馆。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丰富对外开放形式与内容,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大学博物馆、图书馆,享受校园文化盛宴,是每一所大学需要发挥的独特的育人作用。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