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小学生用功术8(续)

已有 275 次阅读 2010-10-18 17:59 个人分类:育儿经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小学生用功术71:在查过的地方做记号
    为了参加大专联考或高中考试而用过英文字典的人,相信都有过相同的经验:查过好几次的英文生字,总还会忘记,每次心里都想,“这次一定要记得!”却还是忘了。
   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的方法是:查生字的时侯,用红铅笔画线,而且并不是只在第一次查的单字上做记号,同一个单字,每查一次,他就做一次记号,以便知道查过几次。这样一来,对查过次数的多少,就可以发现自己最容易忘的单字是什么,对克服弱点会有帮助。
   这种方法并不限于考生,小学生做功课时,也可以多加利用。小学生因为不象考生一样处于紧急状况,因此反而会觉得一一增加记号,是一种乐趣,因而会喜欢用字典和参考书。
   而且当他们发现“咦!这里我查过一次啊,这个字以前在什么地方出现过呢?”从这里他们又可以联想起过去学过的地方,而让知识更加确实。换句话说,这些记号具有“红灯”和“黄灯”的作用,可以唤起孩子读书应该注意和加强的地方,非常有用。

小学生用功术72:图鉴和百科全书,可以制造学习的机会
    大人用的图鉴或百科全书,拿给孩子看,不但不嫌早,而且对于还不太习惯读书的孩子,还具有一种积极的鼓励作用。
   只要把这类的图鉴或百科全书放在家里,就能制造孩子自动自发的读书机会。例如,一位心理学家的书房中,放有好几种图鉴和百科全书,住在附近的他的侄儿和甥女们,很早就开始利用这些书。当然,一开始还谈不上真正的“利用”,只不过基于“可能有什么稀奇的东西在里面”的想法,半游戏性地翻阅而已。
   然而不久以后,孩子就被里面许多的照片和插图所吸引而渐渐入迷了。这以后,发现需要查一点什么时,就会自动过来利用它。有趣的是,底下的孩子也会跟着哥哥、姐姐学样,一本正经地翻阅起这些图鉴来了。
   此外,在英美国家的开放教室,老师并不做直接的灌输式教育,而是采取启发孩子自动学习的教育制度。这也因为在孩子的周围,具备了各种教材,可以让他们随时动手去用。他们不但有书,而且有视听中心的教材宝库,如果孩子对稻子的发芽感兴趣,就可以自由地使用八厘米慢镜头的影片或幻灯片标本等,自己拿来放着看。
   换句话说,不是由大人带动“教他们一切”,而是创造出等待孩子“随时可以查资料”的场所,让孩子不得不主动采取学习行动。在这层意义上,不需花费太多金钱和空间的图鉴或百科全书之类的书,可以说正是最好的教材。

小学生用功术73:评定家教,观察三月  
   似乎一上了高年级,很多孩子的家长不是为孩子请家庭教师,就是送孩子上补习班。而所谓家教,三个里面大约就有一个是大学生,而今天的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如果父母从此放心不管,任孩子去补习,则效果颇值得怀疑。
   因此,家长有必要先观察三个月,看看孩子有没有进步?当然,短短三个月,孩子的成绩也许还不会有太大的改进,可是从孩子态度,还是可以观察一二。例如,老师要来补习的那天,孩子是否一早就开始期待这时刻的来临,如果没有发现类似这种态度上的任何变化,那么不是老师的教法不行,就是和孩子的个性不合。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学习,对孩子的成绩是不会有帮助的。
   以我们的情况,往往是人家三个多月在家里进进出出之后,碍于人情实在很难辞掉他,可是这时侯为孩子好,必须干脆点。因为,不好的家教和补习班,反而会成为阻碍孩子求知意愿的原因。

 

小学生用功术74:发现老师教错时怎么办?
         人非圣贤,老师也不是“神”,偶尔难免有错。这时侯,有些父母会象见鬼似的嚷,“唉呀!老师真不行,连这种问题也会搞错,真伤脑筋。”嘴里虽然这么说,其实哪里是伤脑筋?简直是得意洋洋。说实话,真的令人伤脑筋的是这种父母。
   就凭这样一句无心说出口的话,孩子对老师的信心,已经大打折扣,从此,在学校上课时不再认真听讲。结果蒙受损失的,除了孩子之外,别无他人。
   你听过这个故事吗?
   有一位科学家的儿子,满脸疑惑地走到父亲面前说,今天老师在学校教的功课,他怎么也听不懂、想不通。正好那问题是这位父亲专长的领域,于是他仔细地帮孩子看了一下,发现老师确实错了。可是这位父亲却不动声色地说,他不知道有什么不对,并要他儿子明天再去问问老师,然后,暗中打了一个电话给老师。第二天儿子回到家里来,满脸高兴地说:“我们老师果然很行!”
   父母亲就算不必打电话给老师,至少也该考虑到这一层。

小学生用功术75:兄姊教弟妹 学习更确实
    英国各地的幼儿学校,因为采取了垂直群(Vertical Group简称VG)的学级组织,而引起世人瞩目。这与按学年编班的水平群(Horizonfal Group)不一样,VG是把不同年龄的孩子们编成一班的学级编排法。
   为什么故意这样做呢?他们有各种目的,其中之一是希望学生之间能互相教育。例如在某一学校里,当学生有问题时,老师并不直接教,却让旁边年纪较大的孩子来教。
   由于从被教的立场,转变成教人的立场,一方面可以增进学习的意愿;另一方面为了要使对方了解,自己也不得不对该问题更深入认识,并掌握重点。这样一来,不知不觉间,就明白了该书的精华所在,对自己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仔细想来,这正是我们平常在家里学习时,不知不觉在做的方法。哥哥教弟弟,姐姐教妹妹读书,不是很常见的现象吗?我们为什么不更用心地把这种方法纳入学习计划里呢?相信一定能够提高读书兴趣,掌握课业重点,而大为改善孩子的成绩。

 

小学生用功术76:重视结果不如重视方法
      今天学校教育的缺陷之一,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由于过分把重点放在教导学生知识,而忽略了这些知识如何学得,以及课题应该如何解决的“方法”,因而在“考试至上”的今天,很容易变成只要考出来的结果好就行了。可是这样下去,很难养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自动自觉去学习的习惯。
   本来家庭中的学习,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可是父母也深受升学主义的影响,只重视答案和结果。只教孩子怎么回答,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该怎么做才能求得答案?却不教他们。父母以为这样一一教下来,也许会降低做功课的效率,却不知即使做功课的速度一时慢下来,但到高年级以后,却会有很好的成效。
   教育不是短距离赛跑,而是象马拉松一样,需要时间和毅力去完成。父母如果只看到跟前的成绩,而患得患失地鞭策孩子,那么孩子可能跑不到终点就喘不过气来了。
   因此,小学时代用功的重点,要放在学习做学问的方法,最好不要太重视成绩。因为父母能比手划脚地教孩子,也只限于小学时代,等孩子上初中、高中之后,想教也未必教得了。到那时侯,如果没有领会学习方法的孩子,终究是会落后的。

小学生用功术77:让孩子由模仿而学习 
 俗云,儿子肖父,看到孩子就知道父母。小学低年级以前的孩子,确实是一面模仿父母一面成长的。也就是说,“模仿”是学习的方法之一。
   模仿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且不限于小孩,大人同样也有基于某种意图的模仿,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模写性行动。例如,体育活动,教练示范某种动作,选手照着做而学得技巧,就属于这类。
   教孩子读书时,父母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做给孩子看,而孩子则照着学。其实,父母倒不如站在自己的立场,示范给孩子看文章的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写法、答案的求法等范例,比较有效些。
   换言之,对于还不知道如何用字遣词的幼儿,父母与其用幼儿语气和他们讲话,不如使用正确的语言,因为幼儿之所以能早日学会正确的用语,是从正确的类型模仿而来的。同样的,在教小孩时,父母在读法、写法上做正确的示范,孩子会很快有进步,如果以为孩子还小,于是就用孩子容易懂的幼儿语来示范,那么就算一时进步很快,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却反而会妨碍进步。

 

小学生用功术78:要孩子整理并复述学习内容
    有一位母亲,她每次读书给孩子听,或教孩子功课时,一定要求孩子整理所学的内容概要,并复述给她听。这是为了加深孩子对内容的了解,以便增进记忆度;而教的人,也可以借此知道学的人了解多少,是一种提高用功成果的有效方法。
   读书给孩子听时,可以问孩子书中的主角是谁?这是悲哀的故事还是欢喜的故事?如果是悲哀的故事,那么为什么悲哀?主角最后怎么样?让孩子概略地复述一遍,就可以知道孩子对这本书的内容理解到什么程度,除了避免教的一方对学的一方只有单行道的沟通之外,也可以减少无效的用功。
   要小孩整理概要,对他们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作业。因此,刚开始时,父母有必要把重点放在三个项目上:也就是养成他们从“”“什么时侯”“怎么样了”等三个重点,来整理学习内容的习惯。这样一来,他们不但能够正确理解,并且也能培养他们记忆事情重点的能力。因此要孩子对当天学校里发生的事,所学的东西,回家向父母整理、报告,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用功术79: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无论读书或工作,对于一个课题如果不能感受到“完成的喜悦”,那可真是件令人扫兴的事。
   只讲究效率的工厂作业方式,若是被带进孩子求学的天地,必将伤害孩子的求知欲。这种工厂作业式的用功法,通常是父母或孩子为了赶快消化做不完的功课,而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效率上。甚至有的父母还代孩子想答案,然后让孩子把答案抄在笔记里。读书、学得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让孩子体会完成的喜悦,也同样重要。
   因此,如果父母从头到尾都教孩子,那么孩子永远无法尝到这种喜悦。教孩子做功课的时侯,即使教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最后如果不让孩子自己求得答案,孩子终究会讨厌读书,永远无法自己主动去面对书桌。
   唯有体会完成的喜悦,有了成就感,才能引发孩子下次做功课的浓厚兴趣!

 

小学生用功术80:相关的事项可以强化记忆
    有不少人一旦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就永远忘不了。据说他们不光是记人的名字,而且会把那个人的经历和住址等与名字有关的事一起记起来。这样不但加强了印象,同时可以反过来从这些事情想起名字,因此,虽才听过一次名字,却也不会忘记。这种方式和记忆的法则相当符合,也可以充分应用在孩子的学习上。
   例如教孩子生字的时候,不仅单教这个字,同时也可以告诉他们这个字的反义词、同义词、同音异义字以及能和这个字产生联想的事,以强化对这个字的记忆,使孩子难以忘记。
   如果忘了这个字,也可以因此从相关的事项找到头绪,而联想起这个字。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强记忆,同时还有增加词汇、扩大兴趣等附和效果。尤其在教孩子抽象概念时,如果能够教他们相关的具体事项,则对于缺乏理解力的孩子、更能发挥大的效力。
   上了高年级以后,孩子自然会学到这种记忆的方法,可是低年级时,父母有必要在这方面加以辅导。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