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有关名著阅读的十条建议

已有 96 次阅读 2019-11-13 08:50 系统分类:其他

      第一条建议是疏不间亲法。疏不间亲是个成语,意思是关系远的人不能挑拨关系近的人的关系。读书也是如此。闲书是不能够挤正书的,这是一个原则。所以学生首先要吃透教科书,要把教科书中涉及到的名著读懂、读透,然后把课外阅读作为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第二条建议是不求甚解法。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意思是说读书方法要灵活,不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文章的主旨,寻求它的真谛。陶渊明的读书方法对于我们有很多的启示。由于名著浩如烟海,我们不能够处处都求甚解,有时如走马观花,在特定的场合下,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第三条建议是见缝插针法。就是读名著要挤时间来读。实际上每个同学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想花大量的时间来集中阅读名著是不现实的,只有见缝插针,才能够化整为零,在繁忙的学习中巧读书。
      第四条建议是比较阅读法。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讲,对于学生有一种个性化的要求,所以比较阅读就很重要了。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书都有四类:一类是必须要读的书,一类是应该读的书,还有一类是可读的书,最后是拒读的书。必读的书就是阅读对象当中的最主要的部分,或者说叫中坚部分,应该着力去读它。比如说咱们的教材当中都罗列了一些名著的篇名,就是我们学生当中的必读书;应读书是阅读对象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应该引起重视,它对于我们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对于提高形成我们的语文能力是有帮助的;可读书就是指的是有一定的欣赏意义的书目,读来也是有意义的;最后是拒读书,内容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对于中学生来讲,应该拒绝读这样的书。
      第五条建议是照本宣科法。照本宣科听起来是个贬义词,而在这里它的意思是要忠实于原著,一定要贴近原著的本意去读、去理解这本书,千万不要乱删乱改,断章取义。否则你对书的理解会是不符合原著的精神的,是没有收效的。
      第六条建议是探讨交流法。同学们自己阅读以后产生了感受,应该大胆地跟同学、跟伙伴,甚至是跟老师去交流,交流和探讨过程会加深你对名著的理解,提高你的鉴赏能力。
      第七条建议是寻根问底法。读书特别需要我们发问,比方说古代的王充,他就曾经有“问孔刺孟”,其实就是对儒家的经典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所以凡是有创造力的人,都是从发问开始的。如果你对前人的著作敬若神明,高山之下,自己就变成了一抔黄土,那还能有什么样的创造性呢?所以读完一本书,如果连一个问号也没有得到,那这样的读书可以说没有真正的收获
      第八条建议是旁敲侧击法。我们说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具有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它的内容博大精深、经久耐读,因此一些同学在读名著的时候,往往不容易立刻就理解,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有关的辅导书来读,通过旁敲侧击的办法围而攻之,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第九条建议是立地成佛法。读书可以立地成佛,方法就是动手写作。朱光潜先生早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就边学习边写作,可以说是立地成佛的榜样。徐特立老先生有一句名言,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因为读书是吸收,记笔记是消化,写作是倾吐。只有多读书,多记笔记,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肚子里有了墨水,文章才可能写好。总之,读书有了收获就及时地记下来,倘若这收获很有价值,不待修炼自己便成佛了。
      第十条建议是分段承包法。有些名著比较短,学生可以挤时间很细致地读完,而对于多数的名著来说,都是长篇的名著,学生想细细地品味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我们有一些学生,面对比较繁重的课业负担更是勉为其难。那么这样我们就可以由老师来组织学生分段承包,共同完成名著的阅读。比如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全书分为林冲和鲁智深的故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武松的故事、李逵的故事、宋江的故事等等几个部分,每个学生读一部分,然后利用每天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们轮流介绍相关的故事情节,这样不但全班都熟悉了原著,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