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深思】我所经历的中国足球青训

已有 60 次阅读 2018-11-22 11:31 个人分类:足球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cla

从2011年开始,我从一个只看五大联赛的电视球迷,变成了一个每场比赛都去现场的看台球迷,甚至还飞到不少城市去看客场比赛。

2011-2013年,某只昙花一现的球队,给了我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自从理想的火苗被点燃,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球迷们,在看台、在球场直至今天在训练场,创造了一家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足球俱乐部。俱乐部首先有了年龄跨度极大的成年队,戏称为U40,现在要变成U50了,然后为了不少队员的孩子,在2015年开始的两年里面,陆陆续续搭建了从U6到U14的青年队。

作为一个青训的亲历者,我所知道的中国足球,我所知道的中国青训,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管中窥豹,不代表全部。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定期更新。

一、青训是一个大海捞针的过程

以前作为球迷不理解为什么青年队踢得不错,为什么到了成年队就不行了。为什么曾经有国足踢不过国奥,国奥踢不过国青,国青踢不过国少这种说法。直到自己成了青训的切身参与者,才明白从好苗子到职业球员,这简直就是一个比中彩票高难度的过程。不说职业足球,就说6岁到12岁,这6年中的淘汰率已经是高的惊人了

应该说,愿意参与足球训练的孩子,本身就已经是同龄孩子的极少数,通常是从一个球迷老爸开始的。20堂训练课上完,能有20%的队员继续踢,就算是不错了,其他都是无法形成兴趣的。剩下的队员,又只有不超过20%能坚持每周至少一次训练(12岁以前每周一次训练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断断续续的参加训练,是绝对不会有多大进步的)。

在坚持训练的队员里面,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先天不足,比如有人身体太弱、有人先天运动不协调、有人参加训练太晚错过了最佳年龄,还有不能控制情绪的也不在少数,这些有先天不足的队员坚持下去,踢职业足球没戏,但是在业余足球里面也可以成为相当不错的队员。总之,有兴趣有毅力有潜力的,也不会超过20%

算一算上面三个20%相乘20%*20%*20%=0.8%,一千个参与踢球的孩子里面,有8个人有可能去踢职业足球

关键的时候到了,12岁。

(补充一下,为了验证我自己的观点,我翻阅了一下注册数据,2015年注册训练的100个孩子里面,还有10个在继续踢球。)

二、早选材,早后悔

即使0.8%是个很小的数字,但就算是在中国不多的足球人口里面,还是可以筛选出相当数量的好苗子。但是12岁,初中是个巨大的分水岭,踢球还是学习?是个很艰难的选择。能不能又踢球又学习?可以,进足球传统学校,比如深圳的深中翠园,现在多了个选择,恒大足校这种姑且也算是没放弃学业。那么能吸纳多少队员呢?深圳的几所足球传统学校加上专业足校,撑死200人,以万为单位的青训,瞬间缩水到200。(不要质疑200这个数字,我拍脑袋的,真实的情况也许更差)

这样一来,引发了几个很严重的问题。

不管12岁之前青训搞得多好,从这个年龄段开始,未来选材范围就被限定在这200人里面了。后续的更高级别的足球,实际上建立在这个200的很小的基础上

大量的青训组织,找不到将12岁球员变现,或者继续培养然后出售的渠道,缺乏获利维持自身运转的资金,被迫只能从收取培训费的方式获利,推高了青训成本。很多城市,外籍教练200/课时,中国教练100/课时,这都算是合理收费了。

回到200这个数字,从上万的队员里面挑选200个人,总得有个标准吧,组织比赛也好,专业测评也好,假定整个过程是公平的,谁会选上?答案是哪些身体条件更好的队员。12岁这个年龄段,身体好一点优势大很多,因为这个年龄段头脑发育还不充分,比赛还没有太复杂的战术,意识层面的差距根本体现不出来

三、非线性的成长

如果要从宏观角度评价一个球员,我自己认为可以简单分为身体、技术和意识(不要跟我抬杠是否合理),还有一个态度作为重要印象因素。如果从一个队员的成长轨迹看,他的这三个指标,并不是线性增长的,也不是均匀成长的。说几个例子:

队员M,刚冒尖的时候是因为身体高大强壮,后来发现带球速度虽然不快,但是节奏感很好,拿球合理射门有力,很长时间占据了主力后腰的位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训练的态度却越来越差,比赛中不跑动不防守。前几天看他参加的一场训练赛,意识似乎停留在了训练的第一年,后来M退出了训练,原因是M入选了校队,位置是前锋。

队员S,7岁加入青训时就是一个瘦小的队员,但是最大的优点是比赛态度非常积极,满场飞奔,个人拿球技术也不错,也懂得和队员寻求配合。可是呢,当比他小1岁的队员,身高体重都超过他的时候,能感觉到他的失落,原本能突过去后卫过不去了,原本能传的线路被更长的腿拦截了。现在,他就卡在了8岁的技术和意识,6岁的身体上,教练评价说能增加10斤的体重,S就能考虑去踢职业足球。但能不能突破这一层,也许真的要靠上天了。

队员H,5岁加入青训的时候,第一堂课差点没吓死我,没见过这么内向和不协调的男孩子。但是,可能会被判定不适合踢球的孩子,却有着无以伦比的训练态度,绝对的认真和听话,经过2年的训练,现在已经是U8的主力中后卫,身体也变得像小坦克一样强壮。但是,教练的评价,H并没有什么天赋,完全是后天刻苦训练拉起来的,现在这个阶段是靠着更扎实的基本功,以及2年训练积累下来的对对抗适应性,进入更高的一个层面很可能因为天赋低而被淘汰,不过可以肯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业余球员。

队员D,7岁加入青训坚持了2年,身体素质在同龄一流,很瘦但全是肌肉,协调性非常好。带球的动作和其他队员截然不同,力量感十足,让人想起了阿德里亚诺。由于在俱乐部打下的基础,D也入选了校队,平时在校队踢,周末在俱乐部踢。但和身体很不协调的是,训练中的传球技术到了比赛中,D就不知道该怎样运用了,过人射门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不知道是不是和校队的前锋训练有关系。

总之,在我从事青训的2年中,总不断的有曾经不起眼的球员大爆发,踢得风生水起。也不断有曾经的希望之星,停滞不前泯灭众人。

现在说结论,身体、技术和意识,对青年球员来说,是一个不同指标轮流增长的过程,谁也不知道那个指标会突然爆发,然后把整个技术能力提升一个层面,也有可能永远也不爆发,停留在现有水平一辈子。如果拿足协选择球员的标准套用在我熟悉的球员上,被挑选一定会是M,而意识最好身体最差的L和S,一定不会被选中。不但是不被选中这么简单,而是直接放弃了足球运动。英国的瓦尔迪可以从假肢厂踢到英超,中国的瓦尔迪只能加班工作然后回家看电视,他们没有机会成为瓦尔迪。

四、谁能活下去?

专业的足校、足球传统学校以及足协支持的各种梯队,这些以12岁以上职业足球为目的的青训机构,是一个生态圈。12岁以下的青训机构,是另一个生态圈,我就来分享一下这个圈子的一些事情。

12岁以下的青训机构,尤其是没有政府背景的哪些,最大的难题是三个:场地、教练、学员。场地是租的,随时可以赶你走。教练是聘用的,随时可能会跳槽。学员是自己招收的,招生成本自负。每个机构都是在这三条钢丝绳上找平衡,达到一个平衡。任何一个难题爆发,都有可能把整个机构的财务毁掉。举个真实的例子:深圳某政府持有的体育公园,踢球的话8人场租1200,如果租用场地用于青训,价格马上就变成了半场2400。这也就是说,30个队员训练,场地费用人均80,加上教练器材等费用,每节课200才能保本。一个特别热爱足球的队员,每周训练2次,一年下来就2万多。

如此财务压力下,有的青训机构采用放羊方法,一个教练对40个队员,真不知道每堂课能轮到和教练一次指导不能。有的青训机构采用提高收费,北京有些俱乐部已经收到每堂课400,价格直逼高尔夫。还有些青训机构采用注水方法,用业余教练替代专业教练,特别是外教里面这种情况特别多,有的教练一看就是个外国球迷而已

和青训机构行走在生死线上的情况正相反,有些机构却赚的盆满钵满。我用过的一个英国教练P,被一家公司请到XX省转了一圈,说是要在那边组建一家俱乐部,于是他很有兴趣的去了,考察各种学校,现场进行指导,观摩学校球队的比赛。回来讲给我听,说那边基础不错,足协也很重视,很快就要请他去组建俱乐部。我听着就觉得这事不靠谱,但也没法说不是真的。过了几个月,俱乐部建设没有动静,倒是P考察地区的当地新闻里面,看到了采访P的画面,意思是说英国专家对当地青训评价很高等等,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自行参考CCTV来脑补。又过了几个月,教育部公示的足球传统学校里,P去考察的几个学校赫然在列。类似的事情,还可以参考各地新闻中,XX欧洲俱乐部落户XX合办青训的新闻报道,等政府补贴到手,过半年再看,大部分都不了了之了。

真正在做事的青训机构,生存状态都比较艰难,这就是事实。

五、青训的目的是什么?

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可笑,但是真的,你让每个从事青训的教练和管理层自己说说,最好是喝点酒再说的真心话,保证你笑不出来。先说我自己,情怀。真的有一批人是为了情怀从事青训,而且这些人大部分以前不是足球圈子的。这部分人按下不表,其他人呢?一部分商业机构是为了赚钱,而学校的青训则更多的是为了政绩

去年我们曾经参加过一次16只学校球队参加的区域性赛事,作为第四裁判跟了几场比赛。在场边听着一个校队教练向球场上的喊话。

教练:“XXX,你防守是没吃饭吗,我CAO,你铲他啊,铲他腿”。

领队:“不用这么拼吧,这个赛事没有奖金的”。

教练:“XX校长说今年再要是什么奖杯都没有,明年就不让我带了”。

那场比赛我看的心惊胆战,幸好该教练的队伍很快领先,否则我真怕对方会被断腿

也是那次赛事之后,我才知道还存在这么一种商业模式。某个俱乐部派教练,或者就是教练个人,同学校进行合作,免费给学校培训校队。而学校根据全年获得的各种赛事成绩,以奖金的形式发给教练。比如教育系统内的正规赛事,拿一个区级别的冠军,也有二三十万呢。

当青少年足球也带有如此强烈的功利,胜负重要到可以牺牲一切来争取,不难想象改年龄、打假球、武术足球各种中国足球的老毛病都是怎么来的。

每一个青训参与者,对于青训目的的理解,最终都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我们的队员们。为了胜利加倍努力,还是为了胜利不择手段,两者区别有时只在一线之间。


六、究竟谁在推动功利足球?

说道中国足球,急功近利这几个字就是甩不掉的帽子,似乎足协就是急功近利这几个字的代表,激进派说解散足协就能解决中国足球大部分问题。真的吗?或者说,除了足协这个人见人骂的代表,其他参与者真的没有问题吗?先把结论说在前面,功利足球的始作俑者里面,球迷、媒体、学校、俱乐部、足协这些所有参与者中,都扮演了不可推卸的责任。

咱们不谈职业足球,就说说青训里面的事情。

学校

本来的目标就不是培养优秀球员,所以学校搞青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拿成绩。

我们俱乐部已经为不同学校贡献了几十名校队成员,其中大多数是打酱油的,有4-5个是校队的主力。听家长说,每天下午都训练2个小时,周三还专门一次体能训练,然后周六出去打比赛。这训练量完全是职业足球那一套,且不说合不合理,已经把很多队员对足球的热爱给磨没了。

有个队员K,我们的绝对主力,入选校队后只能退出了俱乐部,偶尔回来踢了一场训练赛,他说俱乐部训练比赛完大家都很高兴还不想走,但是校队训练大家都不想去,因为教练动不动就骂人,身体训练累的回家练写作业的力气都没有。

(注:这一段看的我已经是瞠目结舌,心中怯怯然。到二年级,小胖所在的学校也会选拔队员进校队。如果校队是这个鬼样子,我宁愿放弃所谓的校队,继续留在俱乐部踢球。保持一颗快乐的足球心。)

球迷

青训的训练视频,有时候我会发在一些足球网站上,没想到收到的评论,最多的居然是这样的:

中国足球上不去的原因找到了……

比国外差太远了别耽误工夫了……

还有更难听的我就不给自己添堵了,总结一下大致的意思是,你们培养不出来梅西,或者这孩子不是梅西,就是耽误时间就是拖了中国足球的后腿。这样的评论,就是球迷心中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缩影,所以才会有俱乐部去迎合,青训这种十几年以后有没有结果的事情一刀切掉,拿去烧钱买国脚买外援。

中国足球就是没有海量的,不带明显目的的,不知道踢不踢的上职业足球的,只是热爱足球,并且坚持足球训练的孩子,才导致选材面窄的不能再窄。中国足球缺的不是专业的足球学校,缺的是摆脱瞎踢的普及。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