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2013-09-23

热度 2 已有 130 次阅读 2013-9-23 23:56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做事情有组织、条理分明,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有效率且轻松许多,也比较能够掌控生活的节奏。随身带个小记事本,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全记录下来:家事、杂事、采购、照顾小孩的任务、必须完成或追纵的工作等,然后将每件事情依时间与重要性分别标上ABC的优先顺序:A表示一定要完成,B表示在明天结束前必须完成,C则表示有空闲时再慢慢做的事。有了如此条理清楚的分类后,能帮助你不再陷入混乱失控的生活、觉得每天好像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一样。

 

针对目前孩子们上兴趣班,其实大量大量的工作都是课下的功夫

 

学生融汇百科、贯通古今,他们的自学能力、民主意识、求知欲望使我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这是因为我所进行课内海量阅读实验是语文教学的正道。阅读经典和伟大人物传记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都有积极影响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拼音和写字的阶段

 

 

我采取快速教学的方式教学拼音,别的教师一节课可能就学几个拼音字母,而我则是所有字母一串教下来,并且坚持将拼音练习贯穿在后续教学中。我教学生学习拼音,并不一定让他们立刻就能会读、会写、会拼,而是先让他们跟拼音混个脸儿熟,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海量地读、海量地拼,慢慢就会了。我为一到三年级学生选择的共读书目,大多是全注音的,我班学生识字多,本来在二年级就能读不注音的读物,但为了避免学生瞎猜读音,也为了多给学生练习拼读的机会,我尽量选择注音读物。四年级以后,共读的书大多不注音了,但我给学生的编排的学习材料还把易读错的字注上音,尤其是多音字,我会反复注音。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拼音教学贯穿始终,我带出来的学生在发音上,包括多音字读音上的正确率很高。教学识字也是用同样的思路,每篇课文中的字,我不会花很多时间让学生必须当堂学会,因为在不断地学习和阅读中,那些生字会经常复现,学生会和这些生字混熟的,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训练和强化的过程。

 

 

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数十年以来,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还是一本课本一统课堂,老师讲得非常有激情,学生互动也好,可以说是学生当堂表现好,但并没有真正积累到语文素养。我们的学生三年级开始做填空和背诵,学生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书的时候觉得哪个句子好,应该记忆,就会无意识地积累,自学的能力很强。学生知道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自学,知道应该跟同学讨论什么,知道联想以前学过的类似内容进行思考,所以学生收获的是一种习惯,而不是单纯的知识。

我觉得语文的本质还是多读书。对于小学生来说,精读少一些,浏览多一些。其实海量阅读也有精读,比如说给几天时间预习,然后检查,还有讨论,这跟我们自己拿本书躺床上浏览一遍相比已经够精的了。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将课文拿来精读、细读的程度很过分,我初为人师的时候就觉得那种教法让师生都很痛苦

 

让学生读什么,我心中会有一个大体的规划,最初从儿歌或小故事读起,理解上有难度的,读通、能诵读即可。比如一年级学生从最短的三字儿歌和简短的阅读材料读起,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读的文章也在逐渐加长篇幅。到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加入古文,从少到多慢慢加,到五六年级课堂上读的大多是国学经典,基本都与古文相关。虽然对读书的内容有规划,但是具体书目不确定,因为有些书过两年市场上就没有了。比如,一二年级要读千首儿歌及大量故事。三四年级主要读唐诗宋词,现在这一届学生宋词读了二百多首,唐诗读了一百多首,有时是一边读一边讲故事、讲传记。五六年级读的经典多一些,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上一届学生还读了整本的《论语》《老子》,这一届学生因为课时减少,《论语》只好有选择性地读了,另外,《三十六计》、《诗经》、《孙子兵法》等也是五六年级读的内容。

海量阅读与一般的课外阅读的不一样,这些阅读材料,我拿过来之后会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上一届学生的实验经验,加以选择、编辑和整理,以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我没有统计过12年来一共给学生准备了多少学习材料,有时因为没有书可买,我只好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电脑,有时也会找学生和家长帮忙一起打字,然后我会再把这些内容整理与印发给学生。

 

大量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进入课堂,在课堂40分钟之内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课本以外的阅读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

 

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一年级学生平均识字量达到2000字,读过近千首儿歌,过好识字关;二、三年级重点是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为口头、书面表达打下基础;到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古典诗词、历史故事、经典著作等都成为学生课上阅读的内容。

 

 

一年级起就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玩的儿歌,一首一首地带他们读,不管认不认识儿歌里面的字,先读通再说。坚持读了一年后,发现学生许多字都会认了,于是我发现:让学生大量阅读,读得多了,字就认得多了。到三年级的时候,学生的变化让我意想不到,有时候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就结束教材的教学了。因为大量阅读使学生读书没有障碍,即使最差的也没有问题,基本上一遍就读熟了,哪怕不听录音他也会读。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chinamoon

    2013-9-24 00:04

    好思路。
       回复
  • hidden kitty0499

    2013-9-24 06:59

    我上学那会怎么没有遇到你这样的老师啊?希望我女儿上学的时候能遇到一个好老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