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2013 10 01 23度 南外仙林分校钱铁锋校长访谈

热度 20 已有 719 次阅读 2013-10-1 20:21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网站

摘自南外仙林网站。

 3、记者:钱校长,你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了,曾担任过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苏州国际外国语学校校长。这些年来你也一直在探究中国教育之路,也不断发出对中国基础教育现状的批评之声,你能否说说中国的教育哪些做法让你最不满?

    钱铁锋: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现在整个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都是非理性的,陷入畸形发展的状态,中小学大运动量、高强度,拼升学率;大学行政化、非学术性、宽进宽出,种种问题极其严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当今学校的培养模式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忽视了人的身心发展特征。比如对青少年大脑的开发,就是违反科学的。因为人的身体发展是有规律的。在学生的成长中,左脑与右脑发展应该平衡,左脑主要是知识、数字、逻辑、科学,右脑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运动、创新等,由于我们现在的课程基本是偏左脑教育,而人的发展是依照“身体——外在感觉、情感——内在逻辑”的顺序,所以我们的儿童注定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对德育、美育、体育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我们和欧美国家教育最大的差距;智商与情商发展要平衡;外部感知与逻辑思维要平衡;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要平衡。如果只是学习和思考,不去和外界接触、和人群打交道,没有很多实践体验,学生获得的书本知识将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现在我们培养的学生存在一个非常可怕的缺陷,那就是缺乏独立精神。纵观现在的学生,“六不”现象十分突出,不会生活自理、不会自主学习、不善于交往、不健全的身体生理素质、不谙世事、不会发表独立见解。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我们整个教育方式都是包办代替,培养出的学生当然没有独立精神,进入社会后也无法很好地生存发展。所以出现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何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说中外教育各有优势,要取长补短,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如果将二者等量齐观,持二元论的观点则是不可取的。现在欧美国家的教育属于战术、策略上调整的问题,而我们现在的教育面临的则是战略转型的问题。


路过
19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5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肥爸唐僧

    2013-10-1 20:23

    教育不是包办而是教学生“学会”

      问: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这是多年来形成的教学常态。你们的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答:满堂灌就是代替学生学习,导致学生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如果已经被包办了,那他的素养就得不到发展。

      教育不是单纯说教,而是教学生“学会”,是“习得”。学生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生活和学习,这才是教育。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是实践的地方,我们能让学生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交给他们自己动手,胆子放大一些,做不好再来,教师在过程中指导,这才是教育。

      自觉、自主、自信是我们的学风,自觉就是要有规则意识,自主就是完全靠自己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甚至最好。

      教育就是提供机会,搭建平台。经常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想法、意见的学校,才是真正民主、有文化的学校。不要担心因此而影响考试成绩,影响升学率,我看到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降低,而是因此提高了。

      问: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占用学生剩余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讲题做题,是不是只有这样,学习成绩才能提高?

      答:教育不能只看投入,一定要讲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产出的多少,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

    课时膨胀、作业繁重、考试频繁,这种大运动量、高强度的学习方式是在突破教师和学生的生理极限,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制约了学生的后发潜力。你把学生“榨干”了,他怎么去发展呢?

      有人觉得别人上那么多的课和辅导班,自己的孩子不去就是吃亏。其实把孩子赶到辅导班多数是没什么作用的,起码跟他花那么多时间是不相称的。

      我不是很赞同“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标语,过度渲染会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很苦很累的事情,在这样一个氛围下教学,老师也很苦。学习过程应该是快乐的。

      我们的庄严承诺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绝不打擦边球。我们让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有完整的节假日,控制课程计划、学习时间、作业量,严格规范教学时间,双休日、法定假日、寒暑假,所有年级决包括初、高三绝不上一节课。下午5点钟,全校准时放学。

      学生的负担减不下来,是老师的教学能力有问题。我们肯定那些不计报酬非常专注的老师,但我们更赞赏那些效率高的老师。如果教学效果一样,投入少的就是优秀老师。老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讲得少、讲得精当,布置作业少而精,负担才能减轻。

      问:有人担心,减负可能会使升学率降低。你们用什么办法来协调两者的平衡?

      答:我们通过改革来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学生的进取心、爱心、学习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我们重视体育,重视心育,重视学生的营养。

      我校学生负担确实较轻,甚至有学生家长质疑抓得不紧。我们这样做,升学率只升不降。轻负担,高质量,仅仅从升学角度也非常优秀,本届高三学生二本以上的达线率92.5%,要知道像我们这样的生源基础达到这么高的比例是非常惊人的。
       回复
  • hidden 晋城春暖花开

    2013-10-3 10:19

       教育不是单纯说教,而是教学生“学会”,是“习得”。学生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生活和学习,这才是教育。精辟!
       回复
  • hidden nick2lemon

    2013-10-29 12:09

    讲的很有道理啊
       回复
  • hidden emilyQQ

    2014-9-20 12:40

    说得好。贵公子培养得很好,学习、音乐修养都不错,具体是怎么办到的呢?
       回复
  • hidden 45541927

    2018-8-29 0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