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美国同学的日志-家庭教育课程7(11月29日补充课程8、9)

热度 2 已有 208 次阅读 2012-5-22 06:31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同学留学去美国,在那也生了两个漂亮可爱的女儿。忙着实验室的任务和照顾两个女儿,她还能在闲暇之余,要求自己至少每周抽一个时间去上一些社区提供的免费育儿课程。下面就是她最近一课的学习内容和心得。我个人看了觉得非常好,所以放这里给大家共分享。

课程9的内容-爱之深,责之切

今天老师说想给所有的父母提个醒,说希望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撇开自己的功利心。当我们的孩子进入学龄的时候,我们开始陪孩子做家庭作业。孩子做物理,你就变成了物理学家,孩子学钢琴,你就变成了音乐家,孩子学语文,你变成了文学家。总之,孩子学什么,你就会什么。还要在边上指点江山,这个音弹得不对,这个画画得不够好。孩子数学做不来,你教第一遍可能语气还比较好,可是等到第二遍,你可能就有点不耐烦了,等到第三遍,估计你就要说“这个三岁小孩都会,你10岁了怎么还不会。”这就是我们的功利心在作祟,因为是你的孩子,你想要他样样都优秀,你想要他什么都行,你很难接受他比别人不行这个事实。我个人觉得中国的古话说得好,爱之深,责之切!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在教你孩子的时候,能把他当作别人的孩子来教,不要有那么多的功利心在里面,会不会好点?这个我觉得给了我很好的反省,在我没结婚之前,我是一个坚决不要孩子的人,因为我觉得孩子是一个很大的责任,如果我生了孩子,我就一定要教育好(看看年轻的时候说大话的本事),所以,我觉得我负不了这个责,决定不要孩子。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所以,对我的孩子,我是一直本着那个“一定要教好的心去做的”,所以,我是诚惶诚恐的在教育我的孩子,生怕自己哪里就犯错了,孩子不会的话,我是想尽办法教到她会为止的,我想是时候我该好好休息了:)



课程8的内容-管教的艺术之言传身教

可能我有个5,6岁的孩子的缘故吧,这几次的课我比较认真,自己也反思的比较多。记得老师说6岁以前的孩子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听起来比较抽象,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事。经常看见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看见长辈的话,父母就会让孩子叫叔叔阿姨什么的,比较外向的孩子可能很快就叫了,可是,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不愿意叫,父母逼着叫,结果孩子最后还是没叫。等叔叔阿姨们转身走了,父母就开始给孩子上课了,为什么要叫人啦,不叫人将来会怎样啦blabla...,经常是父母讲的唾沫横飞,孩子做一脸茫然状。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听不懂你讲的这些大道理。点到为止是最好的,不要长篇大论。

所以,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我觉得用中国的古话非常的好---言传身教!语言只能传达,身教非常的重要.因为他们缺乏逻辑思维,所以他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自发和模仿”。所以这个阶段父母要注重的是做一个示范作用。想要叫他们做什么,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给他看,怎样做是正确的。经常听到父母说,这个我都告诉你多少多少遍了,怎么还不会。其实,也许你做那么一两次给他看,或者和他一起做做看,也许比你说要有用的多。这个我的体会很深,觉得自己的很多坏习惯都是有了孩子后改掉的,因为当我看到我的孩子也做我的坏习惯的时候,我就马上意识到坏了,得赶紧自己纠正过来。真得非常感谢我的女儿们让妈妈陪你们一起长大。




课程7的内容-管教的艺术

最近实在是太忙了,虽然每个周末都去上课,但是,都没时间记录下来。但今天这堂课觉得很重要。

这一个系列是管教的艺术,真的非常的不简单,没有人天生就是父母,做父母是要学习的。管教真的是一门非常深奥的艺术。第一堂课讲的就是要科学的了解孩子的每个阶段,真是受益匪浅。一个非常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把人生的发展分成了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0-2岁,叫做婴儿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建立“信任和不信任”的阶段。从科学上讲,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懂的“物体恒存”的概念,怎么讲呢,就是他们不知道,这个东西消失了,等一下又会回来的,他们的观念就是,这个东西不见了,就再也看不到了。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当妈妈或者他经常看到的脸孔,离开了,孩子就会哭,因为他不知道,妈妈走一会,过一下还会回来,他就是没有这个概念。在我们看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们眼里,就不一样了。所以,妈妈离开孩子哭,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是不是妈妈就要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离开呢,根据科学上讲,这也是不行的,这样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第二个阶段是2-3岁,叫触摸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靠感觉来触摸这个世界,他们的语言能力还不健全,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爱“碰”东西,见到什么都要去摸一下,他“摸”一下,妈妈告诉他这个东西是滑的,他就记住这样的就是滑,这是孩子认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要让孩子尽量的去摸去爬去碰。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很多东西他是不能碰的,那父母怎么办?是不是跟他说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碰?老师说这样是没用的,他不懂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摸。所以,做父母的,能做的事是,把那些不能碰不能摸的东西放在孩子摸不到碰不到的地方。如果你把贵重的东西放在地上,然后孩子碰了,你是不是要大发雷霆,打孩子一顿?这是你的错,如果要打的话,应该打你自己:)。这个阶段带孩子的人会很累,因为他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是不能因为大人累,而抹杀孩子的好奇心。

第三个阶段是4-6岁,叫自动自发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使用语言和符号等表达外在的事物,具有推理能力但不符逻辑,不具备保留概念,缺乏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直接推理,集中注意力。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主动”好奇,会问很多很多的为什么(这个我是深有体会)。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将来孩子的后一个阶段发展(求知,勤奋进取,创新)都非常的重要,所以,当孩子问你为什么的时候,不要不耐烦,现在不是有google嘛,查一下,然后用她们能理解的话告诉他们。如果这个阶段你不回答他的为什么,你就扼杀了他这种主动求知,好奇的愿望。孩子将来会缺乏自我价值感。这个阶段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自我为中心“,他们时刻的要求你的注意,老师教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attention ignore",中文应该就是别管他,这个阶段的孩子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会做一些很傻的或者不雅的动作来引你笑,但是老师教育说,对于这些,父母既不要做正面的回应(像笑),也不要做负面的回应(像批评,责骂),因为不管你是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回应,他们都赢得了你的注意,这就是他们要的效果,那他们以后就还会做。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小孩子喜欢学结巴,有的父母就批评孩子或者觉得很好笑,结果这个孩子就经常学,学着学着就学成了结巴。但是如果小孩做这些搞笑的动作的时候,父母不管,他们就觉得无趣,以后也就不做了。

对于这三个阶段,至少5岁以前,不要对孩子责骂或者体罚,这是孩子和你最亲密的阶段,也是孩子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的阶段,以鼓励为主的教育阶段。老师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把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作你去银行存钱的话,这个阶段是你存钱的主要阶段,多和孩子亲密互动,让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等到了青春期的叛逆阶段,那是你取款的时候,即使孩子和你有什么摩擦,想要做什么傻事的时候,他总会不经意的想起他小时候和你一起幸福的某个片段,从而放弃做某些错误的决定。即使孩子成年以后,人生总是有高潮和低谷,当他们在谷底的时候,这些美好的回忆是他们最好的精神支柱。这个我想我们每个人做父母的应该现在正在体会吧。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samanthaxiao

    2012-5-29 08:39

    要多学习一下。
       回复
  • hidden samanthaxiao

    2012-5-29 08:39

    要多学习一下。
       回复
  • hidden yuankuiran

    2018-12-10 15: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