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育儿文章救不了你,更救不了你的孩子

热度 4 已有 344 次阅读 2016-7-6 17:12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育儿经验 , 心理学 , 教育学 , 社会学 , 文章

有了孩子以后,头妈对育儿方面的资讯关注的比较多,然后就有跟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经验的公众号。虽然谈不上饱览群书,但头妈也确实看了不少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四年来,关注了十多个教育类的公众号,阅读了国内外十多本经典或畅销的教育类书籍。对于教育理念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这就像是一个把书读厚、读薄、再读厚的过程。


专家都是对的,自己总是错的——满满的焦虑与负疚感!


相信很多家长跟头妈一样,看育儿文章的初衷都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或好爸爸。于是,为了孩子,自己就像打满了鸡血似的去网上搜索各种育儿类文章与书籍。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写到:打人的父母就像穿着西装的野蛮人,打骂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不仅如此,育儿文章还说,打骂孩子会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导致他成人后可能会有暴力倾向,无法与他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后果很严重,然后头妈反省自己曾对孩子的大声训斥,并在心里决定以后再也不吼他,更不能打他。


将6个孩子全部送进哈佛耶鲁的韩国妈妈全惠星在她的著作《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中写到:为了让孩子能吸收蛋白质,长得高大强壮,她定下了一个铁的“纪律”:每个孩子每天必须喝1升以上的豆浆,不喝完不准吃饭。——有身体才有好事业,于是头妈也纠结于孩子不好好吃饭,饭量不大的问题。一顿饭吃不好,全家都不安生。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中列举了许多因家庭教养方式错误而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案例,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巨大影响力。一个好母亲能造就一个好孩子。头妈顿时觉得自己身上背负着孩子的未来,一言一行不敢丝毫懈怠。深怕自己错误的教养方式会贻害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今天觉得这个专家说得有理,明天照那个专家说的做。一天一个新想法,对每一个方法都想跃跃欲试。最后大都半途而废,收效甚微,也没记住几个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形形色色又自相矛盾的教育理念——到底该相信谁? 


育儿文章看多了,自然就发现专家之间自相矛盾的观点。


这个专家说一定要养成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不要追着喂饭,于身体及习惯养成都不好;那个专家说顺其自然,长大了孩子自然就会了,关键是要快乐进食。


这个专家说要让孩子学会倾听,不要过早地表达,倾听比表达更重要;那个专家说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与人沟通。


这个专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作为引导,学习就事半功倍;那个专家说对于没有自控力的孩子而言,努力与坚持更重要,10000小时定律就是最好的证明。


......


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头妈早已无所适从,资讯越多越让人迷茫。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本书,一本让我豁然开朗的书。


父母的教养不会决定孩子人格的发展——是基因还是教养?


 这本书就是朱迪斯·哈里斯的成名作《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父母的教养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重要吗?答案是否。 


这本书虽然获过心理学著作的大奖,但它同时在学术界也有很大的争议。争议暂且放一边,但它给我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不带着负疚感去教养孩子,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没我们想像得那么重要。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在精子跑向卵子的那一刻已经完成,那就是——基因。 


有一天,臭宝在拼装积木,他把一段长长的积木插到底座上。插好后,积木就因为重心不稳倒向一边,如此反复几次,臭宝生气了。他对积木说:“我不跟你玩了!”一边说还一边扔积木,扔了之后又重新拼。我走过去,跟他解释了积木为什么倒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拼插不倒。他学会了又高高兴兴地和积木一起玩了。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臭宝是确定无疑地从我这遗传了做事不耐心的特点,而不是从我这学到的。我做事就是这种风格,而为了做一个好妈妈,我平时非常注意在他面前的行为举止,也不大有机会让臭宝看到我做事不耐烦的一面。但是臭爸就不一样了,他做事就非常耐心,总会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点,臭爸像他爸爸,而我像我爸爸,而臭宝像我。我们性格的某方面比较像爸爸或妈妈,更可能的解释是基因,而非教养。基因不仅遗传肤色发质,还会遗传性格与行为特征。在判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上,基因与后天教养的因素往往很难区分,而育儿文章通常都会将原因归于后天的教养。意识到这点后,我终于不再内疚了,因为我知道有些时候不是由于我做得不够好,而是他的基因决定了。


除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却远超过我们的想像。臭宝已经从同伴那儿学会了骂“笨蛋”,学会了吐口水,随着他的长大还会把更多从同辈团体中学会的东西带回家,而这些是家长永远无法把控的。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与其过分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还不如好好了解下孩子的同伴及他参加的社会团体。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唯一正确的育儿观——发现孩子,相信孩子 


看了那么多育儿文章,有时候还不如臭爸的教养方法对孩子管用。


有一次,臭宝抠手指甲(也像我)把皮给撕破了,渗出了点血丝。他把手指捂住不让我们任何人看。为了了解伤口的情况,一路上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想让他知道无论怎样,只要他愿意,爸爸妈妈都可以给他帮助,他可以相信我们。但他仍然不为所动,依旧把伤口捂得严实。


后来,臭爸也把自己的一根手指头捂住,假装受伤,对他说:“我的手指也不给你看。”臭宝马上非常好奇,也想看看爸爸的手指头伤得怎样了。臭爸说:“你不给我看,我也不给你看。”于是臭宝主动把受伤的手指显露出来给我们看,他也如愿地看到了爸爸“受伤”的手指,他说:“爸爸小时候也这样。”我们就趁机教他该如何处理伤口、保护伤口。


专家的教养方法不见得就适合自己的孩子,如果你能依样画葫芦地解决每一个教养上的难题,那完全可以把孩子交给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而天下的父母都可以躺在床上睡大觉了。


孩子不是一块白板,不是我们可以随意在他身上涂绘我们的理想,他是带着自身的特点来到这个世上的。父母唯一确定可以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特点,让他成为他自己。虽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没有重大的长远影响,但不代表父母对孩子没有影响。教养孩子如同种树,种子早已埋进土里,你不可能把一颗桃树的种子换成一颗黄花梨的种子。父母能做的就是依照树木的习性,偶尔施肥浇水,除虫拔草,帮助他健康成长。


 至于孩子受基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哪一个起决定作用?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交给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社会学家、遗传学家们去研究吧。父母提升自己的修养,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路过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laosha3612

    2017-2-28 22:32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