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家长怎样看待孩子的“粗心”-转自钟婉婷父母的博客

热度 3 已有 394 次阅读 2013-3-7 15:13 个人分类:杂七杂八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这篇文章是我在网上闲看来的,作者钟婉婷的父母,文中提到的内容真是字字珠玑。

家长怎样看待孩子的“粗心”

吴玲  钟沛

  学期结束后,当家长们翻阅孩子试卷的时候,眼睛多半会停留在孩子被扣分的地方:咦,你怎么这么粗心呢,这么简单的题都会做错?这么简单的字也给写错?当家长一声声责问孩子的时候,家长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真的是孩子粗心做错题吗?

 一个朋友的孩子在考试时错了一道这样的图示算术题:有两幅图,其中分别画了一堆胡萝卜,一堆胡萝卜画的又粗又大有5个,一堆胡萝卜画的又细又小有9个,看看哪个多哪个少?

 这个孩子看了后,就选了“5个胡萝卜多、9个胡萝卜少”作为答案。朋友看了试卷后,气的吹胡子瞪眼睛,训斥孩子怎么这么粗心,难道连5个和9个都不会数了吗,这不是粗心是什么?如果你细心一点,不就可以拿满分了吗?朋友嘴上数落着孩子,脸上显露着忿忿不平之色:错了一道这么简单的题,该拿的满分又没拿到,真是气死人!

 孩子虽然被家长训斥着,但却一脸的委屈和不服气,本想争辩几句,可看了看试卷上的大红交叉,又望了望还在生气中的家长,便不敢多说了,只好连声说以后不再粗心就是了。

 真的如朋友所说是孩子粗心吗?其实不然,并不是孩子不会数数,也不是孩子不知5和9谁大谁小,而是出在孩子对此题的理解上。待朋友心平气和之后,我们指着试卷上的这两幅图问朋友:要是你去买菜,用同样多的钱,你会买哪一堆胡萝卜?他不假思索地指着5个大的胡萝卜说,当然是这堆了,又大又多,谁会买那堆小的。“哦,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朋友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对这道题是直观上得出的答案,一眼看上去,5个胡萝卜比9个胡萝卜的份量多,孩子是从重量和体积上来判断的,而忽略了胡萝卜的数量。

 把孩子叫到跟前一问,孩子果然就是这么判断的。我们告诉朋友的孩子:“你的想法并不是不对,对问题多几种思考也是应该鼓励的。只是这道题问的是数量的多少,而不是重量和体积的多少。你现在还没学重量和体积吧,这道题只是让你比较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即便如此,孩子还是有点不服气,嘟囔着说要是写清楚问的是数量多少,我也不会出错了。

 因此,对待孩子做错的题,家长要问问孩子做这道题时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做?家长要理性的帮助孩子分析和找出做错的原因,让孩子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不要不分缘由地一味斥责孩子是粗心大意。如果这时你不给孩子讲明白,以后孩子还是会照样稀里糊涂地错下去,照样不知道怎么又错了。

 对于孩子在学习中爱犯的诸如写错字、看错题、加减号看错、小数点漏写、数字颠倒,如把675看成是765等,家长不要总是主观地认为这就是孩子粗心造成的。因为家长觉得简单的东西,孩子并不觉得简单,所以家长要好好分析孩子出错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还是视觉记忆和辨识能力较弱造成的,或者本身就是对有些知识理解掌握不透造成的,这时家长就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而不要把问题简单的归之于“粗心”。
    对于“粗心”的孩子,家长会感到特别苦恼和头痛。每逢考试家长就担心孩子会不会又“粗心”,总是千叮咛万嘱咐:“答题时你可要细心点,别粗心!”当试卷拿回来,家长就有话说了:“你看你,简单的题目也做错,会做的题目也丢分,你这粗心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啊?”

 可能家长没有想到的是,“粗心”的孩子往往是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不牢靠,理解问题似是而非,其实这才是造成他们“粗心”出错的原因所在。很多时候,粗心就是没有真正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你若问他2+3等于几,孩子张口答来绝对不会错;写自己的名字和家里的电话号码,孩子会“粗心”出错吗?不会,因为孩子已熟练到条件反射,要出错都难呢!所以,孩子真正掌握和理解了的东西,通常是不会轻易出错的,更不可能一错再错。把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律归罪于“粗心”,其实是家长不清楚孩子“粗心”出错的原因,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潜意识地逃避孩子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
    造成孩子考试时“粗心”的原因,还可能是考试时,由于时间紧,题量大,一些平时看起来很简单的题,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想,导致忙中出错。这说明孩子对知识掌握的还不熟练,综合运用能力不够,不应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粗心,而是要努力学习,提高整体水平。当你对学科的学习达到熟练掌握的时候,你做题所需的时间就少,很快便能将题做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考试时有些学生做完后还有时间检查,有些学生甚至连题都做不完的原因了。这就像琬婷参加英语考试,二小时的考试时间,她不用一小时就做完了,有充足的时间慢慢仔细检查,而其他学生却还觉得时间很紧,能匆匆忙忙地把试题做完都不错啦。归根结底,“粗心”与否就是取决于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熟练的程度、融会贯通的程度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何。

 对于那些在校成绩好的学生,倘若家长和老师问起孩子的成绩为何不理想时,孩子会说这次没考好是由于自己“太粗心”了,题目都会做,就是“粗心”惹了祸。这样一来,可能会得到家长更多的谅解。“孩子又不是不会做,下次细心点就行了。”结果在“粗心”幌子的掩护下,掩盖了孩子学习上真正的问题和弱点,妨碍了孩子的学习和进步。在这种心理下,面对“粗心”,家长和孩子反而能够“坦然”面对学习上的不足,给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以借口。因此,家长也不要总是说孩子“粗心”,让孩子拿“粗心”当“挡箭牌”和“遮羞布”,从而掩盖了孩子学习中实质性的问题。

 其实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对一个问题一错再错,正确的记不住,错的仿佛就印入了脑髓,就是大人嘴上常说的“没记性”,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能有长进吗?琬婷在学习上只要是错了的题,一旦搞清楚明白了,她就绝对不会再错第二次。有些孩子哪怕是做同样的题,他也会错了再错,长此以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粗心”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纠错能力十分必要。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就让孩子静静地做,家长不要在一旁指手画脚,一见孩子什么地方写错了,就马上给他指出来,并让孩子立即改正。久而久之,孩子在学习上的对错问题就依赖家长了。作业写完后,自己也不检查,把作业交给父母去检查;在学校就依赖老师和同学,这样孩子就会丧失纠错的能力。

 琬婷的作业是做完之后,自己再检查一遍,当我们发现作业中的错误时,就会让她自己再检查,不会告诉她错在什么地方。当琬婷找出错误的地方后,我们会让她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做错的,这样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对于孩子在语文、数学作业中写错的字、做错的题,家长可以分科目把它及时地登记在本子上,再经常隔三岔五地拿出来对孩子检查一下,强化这些知识,看孩子是否记住并掌握了。对于那些总爱把数字抄错或写错的孩子,可以每天抽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抄写一些电话号码,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

 琬婷上学后,专门有一个本子,名曰“琬婷的语文、数学医院”,只要是错了的字、题都进了这个本子,然后时常对琬婷进行检查,效果非常显著。小学六年来,琬婷语文期末考试最低分是98分,并且从未因写错一个字而被扣分的;数学期末考试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一直保持着满分,老师们都佩服琬婷的细心劲,其实这不过是琬婷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而已。

 那么初二以后孩子为什么不能次次考试都得满分了呢?除了题量和难度外,还与孩子的思维方式有关,这不是靠细心就能解决问题的。比如从初中开始,数学中开始出现一道题有多种情况多个答案的可能,孩子也许在解答时没有考虑周全而漏掉了其中一种情况。当你告诉孩子这道题还有几种情况应该考虑时,孩子马上就明白了,只是当时孩子确实没有考虑到。解题时孩子想到了就很简单,没有想到就会丢分,其实到了高中这种情况会更多,孩子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在高中时成绩不下滑。因此,有些孩子小学成绩好,初中未必会好;有些孩子初中成绩好,高中又未必会好,这说明与孩子的思维方式转变有关。

 只要家长们平时注重对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对待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每次“粗心”,并想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孩子就会一步步远离“粗心”,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


路过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简单

    2013-3-10 20:49

    学习了
       回复
  • hidden 舞016

    2013-3-11 15:28

    确实如此,再学习一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