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积分奖励表,何罪之有?(2016年7月6日)

热度 3 已有 266 次阅读 2016-7-6 09:37 个人分类:小青蛙妈妈的话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奖励表 , 教育 , 观点

        我昨天还在大赞我家如何用奖励表来诱导暑假的学习,结果晚上就看到了这么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再用积分奖励表鼓励孩子了?》。文章大至内容就是,XX妈妈给宝宝做了一张积分奖励表,记录每天的各种好表现加分情况,累计积分可以换取乐高。但这位妈妈在执行了一个月以后,就果断将他扔进垃圾桶,原因就是他在查阅了大量的网络资料之后,觉得孩子会为了得到奖励分数而被分数,在“回报经济”下,孩子学会把良好行为作为交易换取回报,孩子们为了回报而表现良好,没有回报则犹豫是否表现好。认为,这会削弱孩子本身的动机。孩子会以代价换取本应该属于的亲情等等。同时,这位妈妈的宝宝在参加活动后回来要求额外加50分,而且做个啥都说:那加多少分?所以这位妈妈取消的这项奖励制度。
       看了这个以后,我想说积分奖励表,何罪之有呢?首先,积分奖励表是用来鼓励孩子培养好的习惯,以达到内化习惯性,并不是所有事情的好坏评价,更不是生活的细化,所以,大部分时候的积分奖励表是奖励那些我们觉得他做得不太够的,需要鼓励的,那些习惯需要提高的项目。而很多比如在他这个年纪已经相当简单或者自己已经能够做好的,或者是他本身就已经有良好习惯的,比如7岁的孩子独立上厕所,孩子参加的某项活动等当然不必列入其中。
        其次,积分奖励表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需要在不能的时候,进行调整,比如我们上课时候的项目,就和暑假不一样,暑假需要更多的自觉性,自己去安排更多的项目,可能罗列的项目就会比较多,而平时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回到家项目就会比较少,而对于学校的表现,我就用了一个,老师如果短信有表扬,那就可以回来奖励一颗。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奖励的内容的难度也会有所提高:比如小时候,要求是你完成就可以了,而现在,我就要求他口算错3题以内,5分钟以内才能加2颗。又比如,小时候跳绳,你只要100个就可以加了,而现在需要120或以上,如果达到150以上,可以再奖励一颗等等。
        第三,积分兑换的东西可以多样化,这位妈妈简单的乐高,时间长了会让他不是对乐高兴趣过淡,或者对兑换的东西没有期待感,我们可以普换兑换的内容,可以是实物的,孩子这段时间特别想要的玩具,文具等都可以,这些我们都是根据实物的实际价格来换算的,比如, 一个玩具30元,那么,就需要用300个五角星来兑换。另外,电影、肯德基、去旅游等都可以用来兑换,还可以设立一个五角星换抽奖,哈哈,这一下子让兑换的东西变得神秘起来了,比如100个五角星抽一次,奖品的设置也是随时可以变化的,要能比100个五角星的价值高,也可能比他低,这也让他自己来决定要不要抽,不过,大部分时间他还是愿意抽的,有时候抽到的是妈妈生气时免挨骂一次,有时候是和爸爸妈妈睡一晚上大床等等。
       我想说的是,积分奖励表本身并没有罪,只是用的人如何使用他,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加,怎么加,如何加,哪些加,哪些不加,加了兑换什么,这些都是可以和孩子商量着来做的,让他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当中来,而不是让他只做一个执行者,通过孩子的一起参加制作,有时候需要一点儿的提醒,那么,良好的习惯在形成内化力量的时候,我们再来和他们商量制定更高的要求等。这种积分奖励表一般用到十岁,我想也应该差不多了,再大了,他就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在小的时候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后,他就会自己去列好应该做的项目,自己去规划一些时间。关键是看你怎么用啦,有很多东西我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而不是说这个东西网上说不好,直接扔了,那个东西网上说好,我就直接拿来用。任何东西的拿来,都是需要与自身的磨合,不断调整以达到最好的使用,那才是真正自己的东西。

路过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麻麻宝

    2016-7-6 11:18

      
       回复
  • hidden 曹三省

    2016-7-8 12:54

      
       回复
  • hidden bettyyang

    2016-8-8 15:41

    赞成!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