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点妈)数学学习方法摘录

热度 19 已有 557 次阅读 2015-3-21 21:11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请教一下,我家女儿十岁,五年级,在学奥数,成绩应该说还可以,在本市奥校排300多名,目标是六年级华杯赛能获奖。我偶尔会纠结,觉得她应该可以更好一些。她属于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新课似乎掌握得都不错,除了太难的题目我们对她不做要求,中上难度的基本都可以。但考试成绩很不稳定,基本属于简单题目丢分,常常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而奥数考试,全部都是填空题,女儿相当吃亏。经常是很复杂的一道题,前面一步步都过来了,看着她的草稿,我简直都能感受到她欢腾的心情——最后,不是计算错就是抄错答案,弄错单位,一分都没有。哎——真叫人郁闷。她的粗心似乎只表现在数学上,我请教过很多人,除了说多做题好像没有好办法。口算题我们也天天练,现在为了养成她细致的习惯,每天一道五位数乘五位数。我发现她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这种大量连续的运算是她很头疼的。
  
  还有,请教是否有天生“数感”不好的说法?我发现我女儿对数字本身很不敏感。比如找规律,就是送分题,她经常不会做。因为她根本看不出数字间有什么关系。比如很简单的计算题,像4.5+5.5=8,她也根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检查基本上是没用的,发现不了问题。但五年级之后,大家都认为是难点的分数、比例、行程、工程、几何,她都觉得挺简单(当然,竞赛压轴题的难度除外),她也挺喜欢动脑筋,挑战难题。我只好盼着高年级引入代数思维之后,她数感的弱势会不那么明显。
  
  至于你提到的方法,我们也部分在使用。比如,过段时间会复习错题本的内容,要求一定要有良好的做题习惯。她以前还经常看错题目,甚至到最后都忘记题目求解的是什么,我也要求她看完题先复述一遍,重点处做记号,心里要想着有没有陷阱,错题要总结错误的原因。但总觉得效果有,但还是不太满意(我也检讨,是不是我要求太高了?)像我女儿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感谢您对我文章的认可,关于数学的学习我本人经验非常丰富,以前我数学竞赛也屡屡获奖。您所说的问题我自己以前也亲身经历。总结为粗心大意,而这个问题好解决也不好解决。下面我对您的女儿写一份信。
  您的女儿:
   你好,虽然我们不认识,但从你家长的话,看出你很优秀,也很聪明。下面我从态度观念和方法技巧两个方面跟你谈谈理科学习中的粗心大意问题。
   态度观念上:
  第一, 首先很遗憾的告诉,考试最后选拨的是扎实的学生,而不是聪明的学生。那些平时踏踏实实学习的人最终都会在考场上战败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
  第二, 不要以为做出一道难题就是聪明,事实上,你能够把你会做的都能在短时间内做对,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第三, 粗心大意对你来说也可以是个好消息,因为你的错误别人也会犯,如果你克服了,你就战胜很多人了。
  第四, 请你重视每一个错误,因为每一个错误背后都有很多的原因,你应该加以重视。往往同样的错误还会再犯。其实很多人只是当时懊悔,之后都会忘掉的。有时候并不是你粗心的问题,而是你对问题不熟悉,比如,当你为一道题花了很多时间才弄明白题意的时候,计算上面的心思你就顾及不到了。
  第五, 平时认真对待每一个简单题,无论简单题还是难题,都是一样的分数。现实中出车祸的死机往往开车技术都很好,出车祸的地方往往却是无人的高速公路区。因此,越简单越要小心。
  第六, 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每一个考试。你没有最重要的考试,当前的作业就是你最重要的考试。
  第七, 认真谨慎但不紧张害怕。我们经常越害怕一件事发生,这件事就越发生。常常开放、自然的心态比较合适。也就是说,谨慎也不能太过了。
  第八, 当错误发生的时候,你应该是非常的高兴和幸运。因为这些错误没有在你最终的升学考试中出现。老天提前让你知道,就是告诉你要未雨绸缪。当你考满分的时候,你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这次考试其实你是最亏本的,你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都没有进步。
  第九, 一旦考试成绩出来之后,考试的分数就没有意义了。形成这次考试分数的原因,以及你对这次考试成绩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重要。
  第十, 你现在还小。整个学习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小学时我以为语文要比数学更为重要,适当做一些难题可以,奥赛之类的适可而止,数学相对立竿见影,但是语文是细水长流,小学学不好以后就很难有机会了。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忽视语文长期的学习。
   方法技巧上:
  第一, 请你字迹要端正,尤其做简单题,或者计算量大的题目。你的试卷字迹以及打草稿的字迹都要认真,快而又能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 打草稿的时候,不要东写一点,西写一点,好像节约纸张,其实往往错误就在此时发生。把一个题目的草稿完整的写在一起,也方便检查。
  第三, 增加整个考试做题的整体驾驭,往往有人粗心是因为担心后面的题没有时间做,你应该增快你做题的速度。虽然你现在小学还未遇到,以后一定会遇到的。
  第四, 多学会做题的多解,尤其用于你检验的时候。往往自己做的题,检验的时候你看不出,你可以尝试用另一种解题方法来检验,效果会更好。当然,你要有检验的习惯。
  第五, 把所有的练习按时整理起来,所有的错误一个一个红笔订正,至于错题订正本倒未必一定,你只需要方便查找就行。整理练习,回看错误,是我学习方法中的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内容。请务必养成习惯,终身受益。
  第六, 做理科的题目,切忌想当然。你必须要知道你每一步这样做的原因,而不是主观意向。举一个你们小学数学题吧:小明完成一项工作10小时,小华完成这项工作8小时,请问他们两人一起做,多少时间完成?很多人想当然就认为是18小时(10+8)。
  第七, 适当时候给自己总结一些小技巧,帮助自己不犯错。比如你的例子,4.5+5.5=8。你等于8也蛮奇怪的,很多人等于9。以后就告诉自己两点:观念上,带小数的相加要小心;方法上,你至少十位数先加一加啊!
  第八, 做每一道题,你都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先常规方法,再简便方法。切忌不用方法。如果上面的4.5+5.5,你还是像以前一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这样的口诀进行,还有错吗。
  第九, 打草稿也好,思考问题也好,你最好一步一步来,不要跳步。错误就在跳步中。3步就3步,4步就4步,你可以每一步都快一点,但是你不能跳过其中一步,很容易出错。
  第十, 不得已只好题海了,你做更多更多的题,把可能会犯的错误在平时就让它犯了,考试就不会犯了。有的错误,几乎每个人都要犯一次,而一旦知道就不会犯了。就像小时候身上的水痘一样。
   最后,无论你怎么小心,你还是不可能完全不粗心的。因为我们是人嘛,人的可爱就是会犯错,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去做科学家的,一切尽力而为。相反,一个太完美的人,永不犯错的人人际关系也有问题,没有人会愿意跟太完美的人在一起。留点错误,让自己改善,让别人纠正,也是件快乐的事情。

非常感谢你的认真回复,你一定是位热心的年轻人。
  
  中午把你的帖子打印出来给女儿看了,她看得非常仔细。然后总结了我们哪些做到了,哪些还做得不够。刚才放学回家,我告诉她网上有前辈给她回信了,她很惊讶,认认真真地坐到电脑前看帖。我相信你的忠告和建议她应该都记在心里了。她是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孩子。
  我也仔细思考了你提到的各个方面,主要的问题应该还是她的重视不够(或者有时候又太紧张)。尽管她犯的错误经常推陈出新,但归根到底还是有点自以为“聪明”的小心思,不够踏实。其实,奥数是她最弱的科目,她的语文和英语能够轻松拿到全市竞赛的一等奖,奥数也是我们花精力最多、效果却最不理想的。方法上面,确实做题速度不够,这点已经有明显体现,应该属于知识掌握不熟练,和计算力弱也有关。第六条,“切忌想当然”实在太对了。女儿就经常自以为聪明地“想当然”。比如工程问题,为了好算把总量设为“2”,或者明明题目没有的条件,自己加一个上去。还有第九条,“不要跳步”,也是常犯的毛病。看着简单,直接就省略步骤,一偷懒就犯错。
  
  总之,我们的问题很多,我现在心态已经很好了,希望孩子能一步一步慢慢改正。实在不行,就像你说的,哪有完美的人呢?毕竟,我已经有了一个很乖的女儿了,不能太贪心。
  
  最后,再次诚挚感谢,谢谢无私分享,祝生活愉快、事业顺利!

 已同步至 yutian2005的微博

路过
15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6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9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旺半仙

    2015-3-21 22:56

    总结得挺好了
       回复
  • hidden 用心重复做00

    2015-3-22 21:46

    很有道理,学习
       回复
  • hidden maiduo

    2015-3-23 10:26

    很好,女儿回来给她看看。上述的好多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
       回复
  • hidden tinaqq

    2015-3-26 15:59

    写的太好,儿子就是马虎
       回复
  • hidden 涟涟

    2015-3-27 10:05

    非常好!!
       回复
  • hidden 海天20150305

    2015-3-27 15:50

    写得太好了!
       回复
  • hidden lelexinshijie

    2015-4-14 10:50

    就像说自家孩子一样,多谢。
       回复
  • hidden vivi1986614

    2015-6-23 17:53

    总结得很好,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大自然的娃娃

    2015-10-5 19:28

    受益啊!非常感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