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zhuan:关于全拒,关于考试

热度 1 已有 165 次阅读 2015-4-3 22:00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今天我已经得知了我所有的录取结果,除了Uchicago和WashUSt.Louis是waiting list以外其余全部被拒。其实这两个wait list也是婉拒的一种表达。看了17封拒信,我内心的眼泪早已流干,应该也是相当淡定了。
        作为一名SAT-I满分考生,我一开始对这个结果很是意外,但是仔细思考似乎自己也是“罪有应得”。我写这篇东西不是要宣传什么,也不是要刷知名度,正好今天有人提议要我在南师附中出国生文集里写一个备考经验介绍,我就顺便把所有有关赴美留学申请的感想都写一下了。
       我的经验其实不可复制,因为我一边准备出国,一边参加高考物化实验班的课程。因此,我准备出国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先说语法,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对句子的敏感度,比如各个成分是否残缺,一个动词是和哪一个成分在数上保持一致,以及熟语习语的正确性,时态的统一等等,站在句子整体的角度考虑。培养这种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多练习。语法的练习主要是选择历年尤其是近期的真题,因为比较难的题目的考点会重复出现。遇到错误不要怕,要把错误全部归类整理在错题本上,常看常提醒。这一部分的题目一定要全部拿下,题目要反复刷,因为这是争取高分的基础。再说数学,数学看似容易,但我最后一次才满分,原因主要在于题目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陷阱和中外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及中美数学教育侧重点的不同等等。数学一定不能因为简单就忽略了练习,经常积累自己易错的点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应该拿一本Barron之类的书从头到尾翻一遍知识点,看哪些自己不熟悉(例如统计概率等等)。
       最后来讲阅读和作文。阅读并不难,而且并不是时间来不及,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它是可以突破的。阅读文章的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做题之前把文章完整看一遍,包括其中的提示语。只有完整了解了文章大体内容,作者的主要目的和思想,才能又快又好地答对题目,不读文章就先看题目或者做定位是彻彻底底的空谈和误导。阅读训练的方法按照顺序应该是先OG再Princeton其次Kaplan或者OC最后才做真题。因为在做真题前必须做有答案详解的题目,每次做对或做错一道题都要知道是为什么,纠正思维的偏差,才能从650+提升到750+。前期看答案的时间应该比模考的时间要多。因为SAT毕竟是考思维能力不是英语能力。如果一直存在思维逻辑性不强的问题,可以尝试做一下LSAT(法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阅读部分,对积累长难句也有帮助。背单词的时候要先做到知道大概意思,对高频单词要知道具体英文释义,对甚高频(如direct hits)的词汇要记下英文解释和近、反义词,最好记住例句的语境。背诵大概按照这个顺序来,Barron表大概要在靠前过完3遍,每一遍的速度都会比上一遍快。
     写作的主要诀窍就是培养自己的写作模式和用好自己喜欢的素材。写作都有模版,书上、培训班老师应该都讲过,但是我更加喜欢另一种方式即中间的body paragraphs用3段,加一个例子,首尾少写一些,这样看上去内容更为丰满,细节更充分。我用这种方法两次10分一次11分。在写中间段时注意细节,如具体人名、时间地点、数据、描述性的话语(成就、过程)等等,这就提高了素材积累的要求。素材不是靠背诵素材库之类的方法可以提升的,它来自于你的阅读经验、阅历和体会,一定不要瞎编或者写自己不熟悉不喜欢但是经常被人写的素材,那样只会造成失分。可以写自己的偶像、阅读体会和有感触的时事新闻,平时应该深入发掘这些东西和SAT作文常见题有什么联系。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强烈建议托福复习放在参加过一次SAT之后,这样写作阅读对你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听力口语稍加准备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分数。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没什么用,SAT马上改革,同学们都去考ACT了。但是考试复习的节奏和心态都是相通的。每天都要有严谨的计划,不能犯拖延症。如果时间不紧要多加强课外阅读,选择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中自己感兴趣的一本去认真研读,从词汇、句子、主题中心三个角度由浅入深地思考,啃下一本就会有很大提高。还有,永远不要担心时间多还是少,无论是一个月、十五天或者五天,你都有机会。我最后一次SAT前花15天时间从2250提升到2400。在考试前,在考试中,出分前,处分后,你都不需要焦虑、沮丧或者否定自己。标化考试仅仅是人生中最小的一部分,分数不能决定你的能力和前途,看看我就明白了。
      经过这么多成功和失败、正道和迷途,我开始思考我的问题在哪里。我发现了我完全处于考试导向化的学习中,没有探索青春时期一个人应当探索的东西:规划、方向、性格形成和集体意识。我一开始认为自己就是要成为那个小时后嘴边常挂的“科学家”,参加了大量理科的活动、竞赛,结果发现没有一项可以坚持下去或者取得深入成就的。为了牛奖而活动是浪费时间,是划不来的。理性思考后,我觉得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规划在外语教育方面,我喜欢孩子,乐于看到他们成长,获得能帮助自己未来成功的技能和知识,并且为融通世界文化做出贡献。我的hero是Jacques Piaget,法国儿童心理发展专家,因为我发现我们尽管可以知道很多,但是我们还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学习,会思考”,Piaget的工作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意识到这一切,已经晚了。在选择专业方向、课外活动规划时,不要完全跟着能力和学术表现走,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否则日后会后悔。
      因为各种考试、书籍和活动我放弃了许多和班级同学在一起的机会:31公里步行、军训、运动会、社会实践……我现在意识到participation的重要性,为此而深深后悔。尽管如此,同学们在失败时给予我鼓励,在成功时与我一同欢喜,我从没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我是2015届15班的一部分。以往我可能给过你们一些peer pressure,有些condescending,不过现在懂得珍惜也不很晚,希望同学们可以提醒我改正缺点。兜了一大圈,我又回到大家一样的原点,我会尽力做好英语教学辅助的工作,最后60天我们一起奋斗。告诉后来的出国党:在你考虑脱产之前,珍惜青春的友谊。
      有人认为附中不如南外,导致了我的失败。我不同意。我坚信我选择了正确的教育和学校文化。附中的老师,附中的历史告诉你,知识可以这样学,16到18岁可以这样过。
      有人认为我参加高考,导致了我的失败。我也不同意。如果没有高三的压力,我面对风险、失败、过量的任务就会相对脆弱很多。高三给了我自我管理、自我解压的能力,没有高三,我根本得不了满分。
      感谢班主任涂老师,没有您的支持,我无法取得许多成绩
      感谢附中的一班出国党们,你们都很优秀,都有理想抱负,过去的两年和你们一同走过是我的荣幸。尽管你们有时觉得我很不一样。
      最后,感谢我的文书老师,来自西北大学新闻系的Mr. Thomas Nunlist,您教会了我许多申请之外的东西,人生的际遇,态度,表达的正道,挫折的处置,我很感激命运在重重敲了我一拳的同时送来了这样一位朋友。

再见,美国。
多年以后回望这一段日子,后悔会少,感激会多。
 已同步至 yutian2005的微博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