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钱穆的书单和我的想法

热度 1 已有 245 次阅读 2015-6-15 17:42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论语新解 , 老子 , 大学 , 庄子

1981年,钱婉约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专门写信给她开出书单:
《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不宜早读,《论语新解》则尽可读
《庄子纂笺》亦宜看
《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为主
《庄子》外,须诵《老子》
  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
倘读中国通史,最好能看我的《国史大纲》

孩子现在读小一,理解能力不足够,如果使用强制手段,让孩子背或者试图讲解给孩子听,只会给孩子带来困惑。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则读古代经典可以有以下功效----
1、小一上刚学完拼音,如果此时开始介入朗读经典,则对拼音的巩固是有显而易见的效果的。
2、有助于孩子熟悉文言文的语感,掌握很多人忽视的语气助词:话说文言文和现代文根本就是两套语言,从熟悉语感出发,可以大大降低目标,起到顺序渐进的效果。
3、有助于孩子掌握一些成语的由来:单纯让孩子去读所谓的成语书,真的不如找到成语的出处,用朋友聊天的语气和孩子随意发挥一下,从而让孩子对某个成语有深切的体会。
4、有一些需要很多人生经验才能理解的,就直接一句带过。遇到很有趣的,刻木三分的,就放开书本,举个孩子能理解的例子来解释一下。这样就会逐渐积累一些名言名句。
5、文言文更能体现中文的一字一意的特点,而不像现代文那样参杂了很多口水。
6、很多做人的道理,流传到现代,大多似是而非,读读这些经典,可以形成一个人的精神内核(core)。

我的顺序是----
1、《论语》: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之一,必读。句子不长,段落简要,适合小朋友。
2、《老子》: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之二,必读。句子不长,段落简要,适合小朋友。
3、《易经》: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之三,必读。聱牙诘屈,难以理解。不过,读读而已,不要求小朋友懂。
4、《孟子》、《大学》、《中庸》:《论语》的后续,《孟子》段落长,要等到孩子3-4年级才开始为宜。
5、《庄子》:《老子》的后续,成语层出不穷,语言汪洋恣肆,优美绝伦。要等孩子4-5年级才开始为宜。南京大学版有完整版拼音。
6、《史记》:绝对的史学巨擘之作,文字之优美,世无其匹。要等孩子6-7年级才开始为宜。南京大学版有完整版拼音。

开始的时候,让孩子朗读。孩子大了,可以默读。但如果能朗读,则最好。

可是,朗读或默读,脑子都有累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每天抄写一小段《资治通鉴》玩。理由是:
1、有一次,我无意间看到,好像是叶嘉莹说她小时候,无聊的时候抄写《资治通鉴》的“臣光曰”,从而促使她细看内容。
2、又听到罗辑思维的罗胖说他高中的时候,背历史背得头大无比,实在没有办法,就抄历史书玩。
3、我个人的体验是,头脑一团浆糊的时候,写写字,确实有助于大脑的清醒。

最后,有关写的问题:
1、每天写15分钟的小日记,以字数多为佳;
2、可以在现代文体和文言文体之间隔天轮换;

有此”朗读“、”默读“、”抄文言文”、“写日记”这几项功夫,从1年级持续到9年级,则高中语文基本不用学了。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jlbhd

    2016-6-16 09:48

    学习语文的方法,值得借鉴!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