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辅导儿子做阅读(转自植俊妈妈博客)

已有 1400 次阅读 2012-6-23 08:31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博客 , 辅导

 儿子的数学作业完成后,我要他放弃做抄写类的语文作业,但是,阅读类作业,不但要做,而且要认真做,破例我开始每天要给他进行评改。

  印象中,在语文方面,这是我第四次对他进行系统的方法性辅导。 

  第一次,是在他一岁多的时候,我教会了他拼读汉语拼音,从此开始了他独立自由阅读的路程。从五六岁前大量的注音读物,到后来的全文字读本,小竣既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打下了广泛的阅读基础。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一个对文字非常敏感,看到字就要停下来看个究竟的娃娃。

  第二次,是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慢慢逐步的训练他写字。对他画画我是完全放任的态度,随便他画什么怎么画,我统统叫好。但是唯独写字,我不准他乱写乱画。从最简单的笔画开始,我就的要求他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写下一笔一画,怎么握笔,怎么运笔,怎么下笔写好横竖撇捺,绝不允许丝毫的马虎。除了最初的描红本来练笔画,很快我们就进入独立临摹,也就是用一个本子照着字帖写,注意不是用一张薄薄的纸复在上面印着写那种,那样练字对孩子来说是没有动脑筋的复制,收效甚微!每天我们练的字很少,最多时也就是两句古诗,但是每一个字都要在我对笔画笔顺、间架结构进行讲解之后,他再下笔,直到把这个字的间架结构领会了,写得和字帖上差不多为止。通过两年多这样的训练,小竣慢慢领悟到了汉字的结构美,总结了一些书写规律,所以尽管我们没有上过任何书法班,但是孩子写出来的字还是算不错的,屡屡受到老师的赞美。

  第三次,是对他的作文进行辅导。一年级还是写句子,二年级开始慢慢接触小作文,儿子还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往往会对一个题目无从下笔,或者说下笔后不是流水帐就是空洞无物,结构更加谈不上。于是我开始着重对他进行习作训练。一方面是平时抄写一些我摘选出来的优美句段,我一直坚持认为文字积累和素材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手段,并不是练习写作越多就越好,腹中没有料的写作是痛苦的折磨。另一方面是每一次的作文作业或者日记,我们都尽量做到精做。怎么精做?也就是先口头说,理清思路,写什么?怎么写?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是什么,把结构理清后,一段段说给我听,口头修正以后,再下笔完整写下来,然后对文字内容进行修改,最后完成。这样一年下来,小竣象忽然开窍了似的,一下子明白了对付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进入三年级,对写作文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基本不用我操心,他考试中作文失分是很少的,有一次甚至得了满分。

  现在的阅读训练,则是我眼中的第四次我比较重视并决定用一段时间坚持进行辅导。分析小竣上学期的语文失利,常常在阅读题上面丢分比较多。按理说他这样一个阅读量大写作流畅的孩子,阅读题是不会有问题的,那么为什么反而会在这上面摔倒呢?看他的试卷,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小竣长期以来的广泛阅读,使他阅读速度非常快,理解能力也比较强,这使他在做阅读题的时候往往容易看一遍就下笔,没经过仔细的阅读,对文章的了解可能只有七八成,如果这时候对题目的要求再理解不透的话,很容易出现失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题目很简单,简单到根本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完全就视而不见没有做;第三是广泛的阅读量让他视野开阔,想法多,回答问题的天马行空,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剑走偏锋变成他自己的话,没有结合短文的内容和中心来答题,这个症结在于对回答此类问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巧。

  考虑到他的这些问题很难在老师上课面对几十个学生讲解的时候得到解决和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我决定自己对他进行辅导。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做窦桂梅老师编写的《新阅读训练营》,我看了一下这本书,觉得编写得非常合理,很适合我对小竣进行系统集中训练。越是,我要求他每天做两篇小短文的阅读,象考试一样,我有规定的时间,到时间我就收卷点评。但是,他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查阅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书。

  我要求他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度,第一遍快读,读完后读后面的题,读完题后再带着问题读一遍短文,读完后第二次看一遍题,这时候对答案心里有了一定的底,最后带着题再重点阅读一下相关章节,最后开始答题。答题的时候,尤其是阐述题,尽量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

  我在讲评的时候,往往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目的在于了解他的思路,然后我会把题的重点字或者词勾出来,讲这道题的出题要求和目的,让他学会怎么读题,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学会读题是解题答题的关键,语文数学都是这样的理,所以怎么读题是一门学问。最后,错了的,让他自行修正。

  刚开始的两天,孩子错漏百出,一堆的问题,上面讲的三个常见毛病一个没拉下,让我哭笑不得。一个星期下来,慢慢开始进入角色,起码认真和细致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漏做的情况杜绝了,低级错误犯得少了,其他方面那是一个领悟和积累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

  给儿子讲题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课堂,那时候我就是这样给我的那群孩子们讲题析题的,四年训练下来,他们语文考试绝大部分孩子几乎不会在基础题上丢分,所以才能在五年级还可以考出比数学平均分还高好多分的好成绩,现在我用很有限的时间,同样的方式来对小竣讲解训练,不知道会不会收到一样的效果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